2007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细胞含水量变化B.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新陈代谢速率改变 D.新陈代谢类型改变
2.能识别DNA分子上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是
①RNA聚合酶 ②限制性内切酶 ③DNA连接酶 ④解旋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物质中,与人体内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消化病菌的过程无直接关系的是
A.酶 B.抗体 C.糖蛋白 D.磷脂
4.温度、CO:浓度对某农作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如下列两图所示:
在水肥充足、光照适宜的温室中栽培该农作物,发现其光合速率较低,科研人员测得温室内
的C02浓度为0.025%,温度为
A.NADPH数量不足 B.酶活性过低 C.C3化合物合成不足 D.气孔大量关闭
5.下图是某温带寸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
B.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
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
D.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
30.(21分)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试分析回答下列与细胞分裂
素有关的问题:
(1)实验表明:组织培养过程中,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若没有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
素的作用,则愈伤组织不能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试管苗。这说明细胞分裂素具有
的生理作用
(2)此外,细胞分裂素还能阻止一些水解酶的产生,降低叶绿素的分解速度从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依据细胞分裂素的这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从某一速生健壮植株上剪取长势相同的带叶枝条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均培养于缺
镁的完全营养液中,A组定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B组定期喷洒等量蒸馏水,两组枝条同时置于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请预测一段时间后两组枝条叶片颜色的变化情况并
分析叶色变化原因。
①A组枝条:原有老叶 ,新生叶片
原因:
②B组枝条:原有老叶 ,新生叶片
原因:
31.(21分)近来,水稻专家发现了水稻的一些新性状,如巨胚性状、耐受洪水性状。具有巨胚性状的水稻,其种子中的胚较正常胚增大,使胚重增加,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具有耐受洪水性状的水稻,在完全被洪水淹没的条件下,能够生活两星期,而普通水稻(不耐受洪水)在相应的条件下活不了一星期。研究得知,巨胚与正常胚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巨胚为隐性性状;耐受洪水与不耐受洪水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尚未知它们的显隐性关系)。现有一批正常胚耐受洪水的水稻新品种,为鉴别其基因型,水稻专家将其与纯合巨胚不耐受洪水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假设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1)下面已给出该杂交实验可能出现的两种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请根据给出的第三种可
能的实验结果鉴别出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稻基因型。
①若子代性状表现为:正常胚耐受洪水、正常胚不耐受洪水,则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
稻基因型为AABb。
②若子代性状表现为:正常胚耐受洪水、正常胚不耐受洪水、巨胚耐受洪水、巨胚不耐
受洪水,则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稻基因型为AaBb。
③若子代性状均表现为:正常胚耐受洪水,则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稻基因型为:
(2)继续写出其它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答案:
1. D
2. A
3. B
4. C
5. D
30、(21分)
(2) 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3分,答出“促进细胞分化”即得3分,只答“促进细胞分裂”得1分);
(2)①保持绿色 呈现黄色 (4分,各2分)
因细胞分裂素能降低叶绿素的分解速率,老叶叶绿素受破坏少,保持绿色(2分);新生幼叶因无法从老叶及营养液中获得镁元素,叶绿素不能合成而发黄(3分,只答“缺镁”或“叶绿素不能合成”得1分) (共5分)
②变黄色 呈现绿色 (4分,各2分)
老叶因叶绿素分解破坏而变黄色(2分);新生幼叶可从老叶获得镁元素用于合成自身叶绿素而呈现绿色(3分,只答“能合成叶绿素”得1分) (共5分)
31、(21分)
(1)③AABB (3分)
(2)①若子代性状均表现为:正常胚不耐受洪水(3分),则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稻基因型为
AAbb (3分)
②若子代性状表现为:正常胚耐受洪水;巨胚耐受洪水(3分),则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稻基因型为AaBB (3分) (共6分)
③若子代性状表现为:正常胚不耐受洪水、巨胚不耐受洪水(3分),则亲代正常胚耐受洪水水稻基因型为Aabb (3分) (共6分)
(可不按上述顺序答题,只要答出相关要点即得相应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