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下期半期考试理综试卷生物部分

2014-5-11 0:37:05下载本试卷

高三下期半期考试理综试卷生物部分

1.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

B.细菌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病毒侵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C.如果下丘脑严重受损,则人体很难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

D.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出现肌无力

2.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下图表示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根据测定的结果可推知(  )

 


   

①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 

②水稻与番茄相比吸收的Mg相对较少,其老叶将表现出缺Mg的症状 

③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④在作物栽培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作物对矿质营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搭配各种肥料的比例 

⑤水稻对Mg、Ca的吸收以及番茄对Si的吸收不是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

3.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灰种皮黄子叶(GgYy)的豌豆自交,所结种子种皮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都是3:1

B.孟德尔认为测交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该项措施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4.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5.下列有关生物学新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传代的细胞系,往往带有癌变的特点

C.接种后处于调整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体积增长较快

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主要运载体

30.(24分)让庄稼的秸秆(如玉米的茎杆)“过腹还田”转化为牛的肉、奶、皮革,不仅能帮助农民致富,还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然而,干的秸秆饲料难消化、不适口且蛋白含量低,用适宜浓度的氨水或尿素处理能使之软化,可提高营养价值,值得提倡。牛是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多种微生物对粗饲料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合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上面所给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    秸秆用适宜浓度的氨水或尿素软化处理能促进牛育肥的道理是

①减少因咀爵而必须消耗的        ;

②软化后的饲料中不溶性的多糖能更充分地与消化液接触而被分解为       ;

③氨水或尿素能为某些瘤胃微生物提供      ,从而合成    。

(2)牛的瘤胃内多种微生物与牛彼此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微生物菌体能合成        酶,分泌到细胞外,促使秸杆中的主要成份分解;牛的瘤胃为这些微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合的       条件和必要的营养物质。有人把牛的瘤胃比喻为活体内的、高度自动化的“发酵罐”,据此判断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        。

(3)用15N标记的氨水或尿素处理过的秸秆饲料喂牛后,在牛奶和牛尿中均发现了15N的踪影。对这一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①牛的消化道吸收氨或尿素后在细胞内作为氮源合成蛋白质

②瘤胃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氨和尿素合成菌体蛋白质

③以氨或尿素合成菌体蛋白的微生物属于自养微生物

④在组成牛奶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有可能找到15N示踪元素

⑤牛细胞内15N标记的氨基酸脱氨基后含氮部分在肾脏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15N标记的含氮化合物通过细胞膜入血后在肝脏合成尿素,排出体外也有可能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4)要想提高饲料利用率,让牛多长肉和多产奶,还要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殖,胚胎分割是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殖方式上它属于     生殖。若欲加快奶牛繁殖就需对移植前的胚胎先进行性别鉴定。已经查明Y染色体上含有睾丸决定基因(SRY)。用含有SRY的核酸探针与少数早期胚胎细胞DNA扩增的产物进行分子杂交,植入的胚胎应该选择的是    (能杂交的/不能杂交的)。核酸探针与SRY实现杂交依据的原则是     ,杂交的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由          连接。

31.(共18分)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上图)。

请分析以上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      ,并调整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有        

③由本实验可得出结论: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胞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第二步:将培养基分为A、B、C三组并进行如下操作,填出B、C两项操作所要加入的物质。

组合编号

A

B

C

处 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加入

加入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                 

②可能的结果是:

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参 考 答 案

1. C   2.B  3.B  4.D   5.A

30.(每空2分,共24分)

(1)能源物质(或营养物质)  葡萄糖(或可溶性单糖)  

氮源    更多的菌体蛋白质

(2)纤维素酶   温度和pH值   异养厌氧型 

(3)D     

(4)无性  不能杂交的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

31.(每空2分,共18分,答案合理给分)

(1) ①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   pH

②1、2、3组

(2)

①第二步:

组合编号

B

C

处 理

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DNA

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

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