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一高2006级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___班 姓名_________
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既可以影响酶的活性又能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
B、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加
D、水稻大量吸收Si元素的原因之一是其细胞膜上运输Si的载体多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的:
A、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B、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C、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3.右图中哪条曲线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与
发出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4.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蛙的受精卵的第三次分裂为有丝分裂
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C.秋水仙素的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使分裂后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若人的精子细胞核中DNA为amg,则通常体细胞中的DNA一定大于2amg
5.植物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中显蓝色,中性环境中显紫色,酸性环境中显红色。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红色的花瓣,与此显色有关的细胞代谢反应式主要是
A.ATP
ADP+Pi+能量
B.C6H12O6
C.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D.CO2+H2O (CH2O)+O2
6.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7.右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有关此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极体
B.该细胞中1与3,2与4为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3为一组,2与4为一组
D.如果1、3是Y染色体,那么2、4为X染色体
8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C.②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9.下图中甲、乙两图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表示胚的发育,
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B.b表示胚乳的发育,
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C.c表示胚乳的发育,
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D.c表示胚的发育,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10.下列各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一粒小麦种子自播种开始,在此后的生命周期中干重变化的示意图是 ( )
A.a
B.b C.c D.d
11.右图是一种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
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请据图分析,
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
A.呼吸酶 B.抗体
C.血红蛋白 D.RNA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如下,(C为杂种植株)若要使图中各步骤正常进行,开始需要光照的步骤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 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中的方法步骤。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 项目 | 试管1 | 试管2 |
1 | 新鲜唾液 | lmL | lmL |
2 | 可溶性淀粉液 | 2mL | 2mL |
3 | | 5min | 5min |
4 | | lmL | / |
5 | 1MNaOH | / | lmL |
6 | 碘液 | 2滴 | 2滴 |
7 | 结果 | 均不变黄 |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再作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14.下列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过程,对其曲线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甲图B点时若为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时不可能为茎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
B.乙图A点时,害虫不存在抗药性个体,而B点时害虫存在抗药性个体
C.丙图表示肠脂肪酶的活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
D.丁图曲线A点时,人的胰岛A细胞兴奋性增强,胰岛B细胞兴奋性随后增强
15.(12分)图7—7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外界O2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主要呼吸方
式是无氧呼吸,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器官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曲线,则说明该器官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外界O2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的相对值为O.4,此时,无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倍,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16.(12分)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某些化合物的影响。
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
酶溶液的pH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 2 3 4 5 | 13 9 11 45 >60 |
(1) 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
(2)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① 方法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法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__________。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图是神经和胰腺细胞的联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当血糖浓度低时,刺激下丘脑某区域产生兴奋,兴奋传
导到突触小体,使[ ]______ 向突触间隙释放 ,
促使胰岛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
(2) 胰高血糖素的加工、修饰(进一步加工)的主要场所
是[ ]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原料来源于血液,则原料经过体液的顺序为 。
18.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 增多和 不畅造成的。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 ,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和 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 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病症流感患者。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 。
19.下图为人体某局部组织部分代谢及其相互关系简图,A~E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联系各有机物代谢过程的物质B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产生的物质E大量进入血液后,此时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图中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当肝脏病变时,血液中___________酶的含量比较高,可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5)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则胰岛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增加,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填标号)加强,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6)图中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线粒体中[H]的含量增多而生成的ATP减少,则很可能是催化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___阶段的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参考答案:
15.(1) 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
(2)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
(3)0.5 1.5
16.(1)2
(2)酶活性越大,蛋白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3)方法Ⅰ:将题给温度由
方法Ⅱ: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如切成0.5×0.5×0.5=
(4)胃(答小肠不给分,因pH与题意不符)
(5)另增加一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将pH调得适当,但不加酶溶液
17. (1)2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A
(2)5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3) 8 7 6
18. (1)产热 散热 (2)下丘脑 神经 体液 内环境
(3)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2分)。
19.(1)丙酮酸 (2)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3)脱氨基 (4)谷丙转氨 (5)胰高血糖素 ②④(或②③④)(缺一不给分) (6)与氢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