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高三生物优秀生辅导练习题

2014-5-11 0:37:06下载本试卷

高三生物优秀生辅导练习题

1、在培养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用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单细胞酵母菌,培养结果如右图所示。造成图示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

A.   培养缸没有置于光亮

B.培养缸没有密封

  C.培养液没有通入氧气

   D.培养液没有有机成分

2、下列项目中,前项为实验试剂,中项为试剂的作用,后项为实验结果或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丙酮  溶解叶绿体中色素  提取色素

   B.二氧化硅  防止色素分解  研磨时避免色素被破坏

  C.醋酸洋红溶液  染色体着色  观察染色体

  D.斐林试剂  鉴定还原性糖  产生砖红色沉淀

3、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直接关系的激素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激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激素

4、实验室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蔗糖溶液(编号为A、B、C、D),已知四瓶蔗糖溶液的浓度都不同。现利用半透膜袋进行渗透实验,装置如下图,一段时间后半透膜袋①和③变得胀硬,半透膜袋

  ②萎缩。四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A.蔗糖溶液A  B.蔗糖溶液B  C.蔗糖溶液C  D.蔗糖溶液D

5、右图表示植物细胞的质膜对物质的转运。物质转运的方向如箭头所示,黑点的数量代表物质的浓度,该物质可能是

  A.叶绿素   B.花青素

   C.生长素    D.尿素

6、右图表示外界二氧化碳浓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甲、乙、 丙代表三种不同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净生产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下同)

 A.若其中有一种是C4植物,最可能的是甲

  B.a点表示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b点的数值越小,其对二氧化碳的利用能力就越弱

  D. d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暗反应

7、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

  ①一定是二倍体  ②一定是多倍体  ③是二倍体或多倍体 ④ 一定是杂合体 ⑤一定是纯合体  ⑥是纯合体或杂合体

  A.①⑥  B.③⑤  C. ③⑥  D.②④

8、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B一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所有DNA进行杂交实验;用同样的三种基因片段做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所有RNA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是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中只有胰岛素基因

B。上述三种细胞的分化是由于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某些基因被丢失所致

C.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表达了B一珠蛋白基因

D.在输卵管细胞中无B一珠蛋白基因和胰岛素基因

9、不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

   A. 氧气的生成 B.NADPH变为NADP+ C.ADP转变为ATP  D。光能转变为电能

10、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  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1、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正确结果是C

1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对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B.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C.细胞膜与细胞内其他膜结构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流动性

13、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4、脂肪储存较少的健康人,禁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频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脂肪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B.蛋白质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C.脂肪转变成糖类时,产生了大量的水需要排出

D.蛋白质转变成糖类时,通过脱氨基作用产生了大量尿素需要排出

15、给某种实验动物注射了三种细菌,下图表示随时间的变化实验动物的血液中细菌个体数的变化(X:给无免疫能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Y:给有免疫能力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强的细菌;Z:给有免疫的宿主注射了毒性弱的细菌),则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毒性强的细菌杀死了宿主

B.免疫系统不能防御毒性强的细菌

C.毒性弱的细菌也可能像毒性强的细菌一样造成危害

D.动物免疫系统可区分毒性强和毒性弱两种细菌

16、下列各细胞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
A
、幼小的植物胚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
 17
实验室里有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O2而不释放O2,乙细胞只释放O2而不释放CO2,丙细胞既不释放O2也不释放CO2。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B.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    D.甲可能取自于茎

二、简答题

1、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若干、

  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等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预测:

实验结论:

2、人体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

①~⑦表示有关生理过程,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C物质名称为_____________

(1)   在④⑤⑥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③发生在核糖体,该过程以______________为模板,产物D包括:有机物是________,无机物是____________

(4)图中能为①②提供载体的是____________过程,可以为①②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过程(均填图中的序号)

(5)促进血液中B浓度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2molE、lmol乳糖和lmolB分别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

3、(12分)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二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二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人下表: 

4、(10分)下图表示自然界中的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转化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自然界中完成A过程的生物叫做       ,该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叫     

(2)决定微生物完成B过程的是细胞中的        。如果我们要让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也能完成D过程,则需要通过      技术,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则在环保上的意义是                                     

(3)GPT是检查人体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该物质过程   中起催化作用,在该过程反应前后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分别为         

(4)假如有X、Y两种食物,X种含赖氨酸多,而Y种含丙氨酸多,你认为此两种食物营养价值高?为什么?                               

5、(13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环境因素不仅能影响有机物运输的速率,也能影响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植物茎上某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既可能较多地运输到植物的顶端,也可能较多地运输到植物根部(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运输的方向可能和大气温度、土壤温度两者的温差有关。请你根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探究大气温度、土壤温度的温差对植物有机物运输方向的影响”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已知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适宜温度是22℃,低于15℃有机物运输受限制)

材料和用品:几棵完全相同的实验植物、分别能给大气和土壤升降温的仪器、温度计、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放射性元素测量仪等。

(1)方法步骤: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6、(5分)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云霄县母亲河——漳江入海口,面积2360km2。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水域理化条件好,为生物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生境。红树林吸取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它的残枝败叶为鱼虾提供丰富的食物,鸟类啄食鱼虾,微生物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植物的枯枝败叶,并还原于海底土壤中,从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平衡的食物链,可以说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出现了诸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等,所有这些都与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湿地保护行为计划”的实行,对于更好地保护漳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无疑是极有利的。探讨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保护区所蕴藏的丰富生物资源,认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物圈稳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红树林的地理位置,其最显著的作用是下列叙述中的(  )

A.湿地是巨大的蓄水库,起到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

B.防风消浪,护岸固堤

C.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吸收等作用消除环境污染

D.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基因库

(2)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红树林→鱼虾→鸟类,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Pb的污染,则由于生物     作用,体内Pb浓度最高的生物是       

(3)为了保护湿地,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很多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颁布相关法规等,但这并不意味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应如何对待“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举一个具体实例。                                    

                                      

7、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转化枢纽是呼吸作用。一般来说体内糖类过剩时,糖类转变成     氨基酸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体内蛋白质过剩时,氨基酸转变成糖类和脂肪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     供给的。在     情况下,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能。

8、铁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若植株缺铁,首先变黄的部位是  叶;若人体摄入铁的量过少,会引起   的合成量减少,进而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2)Fe3+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同学做了两种催化剂的比较实验,实验记载如下:

请判断该实验记载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9、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末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保持在25℃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2d,下表显示实验结果: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1

2d后的平均长度(mm

胚芽

胚根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研究                        

(2)为什么要切取胚根及胚芽的末端部分                   

(3)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                                 

(4)胚根、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多少                  

(5)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答案

一、  1,D 2.B 3。C 4.B 5.C 6.A 7、B 8.C 9.B 10.D

 11、C 12、D13、A 14D  15A 16、D17、A

二、1、 实验步骤:①配置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烧杯小,贴上标签(1分)

  ②将萤光器粉末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于试管,贴上标签(1分)

  ③在每支试管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1分)

  ④观察发光现象并记录(1分)

  实验现象预测:(1)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强(1分)

  ②发光现象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渐弱(1分)

  ③在不同ATP溶液浓度的条件下,发光现象没有变化(1分)

  实验结沦:①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成正比(1分)

  ②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成反比(1分)

③萤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1分)

2、(1)略  甘油 脂肪酸(2⑥  ⑦(3)信使RNA  蛋白质 水(4③  ④⑤⑥⑦(5)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6)乳糖 B  E

3

第一组

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DNA

如果有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如果无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则RNA是遗传物质

则DNA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RNA

如果有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如果无禽流感病毒的产生

则DNA是遗传物质

则RNA是遗传物质

4、(1)硝化细菌 自养型 (2)固氮酶 转基因 不必再使用化肥,使农作物增产,同时不污染环境,生产绿色食品 (3)C 改变 不变 (4)X种,因为赖氨酸是必需的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而丙氨酸属于非必需的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解析:(1)能够把NH3氧化为NO3-的微生物是硝化细菌,同化作用方式为自养型;(2)完成B过程的应该是固氮细菌,原因是固氮细菌体内有固氮酶。固氮酶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如果一些植物也想有固氮酶,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实现,意义主要是环保;(3)GPT是谷丙转氨酶,催化转氨基反应,把一种氨基酸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所以反应前后氨基酸的种类改变,数量不变;(4)必需氨基酸含量越多的食物,营养价值越高。

5、(1)方法步骤:①取三棵实验植物,置于三个不同的环境中,对照组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恒定在22℃;实验组一大气温度为15℃,土壤温度为22℃;实验组二大气温度为22℃,土壤温度为15℃;②分别只给植物上某一片叶(饲喂叶)饲喂14C标记的二氧化碳(如上图);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对照组、实验组一、二中植物顶端和植物根部中放射性碳的含量,分别记作植物顶端:a、a1、a2和植物根部:b、b1、b。

(2)①如果a1<a<a2、b2<b<b1,则说明大气温度大于土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向顶端运输,大气温度小于土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向根部运输;②如果a2<a<a1、b1<b<b2,则说明大气温度大于土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向根部运输,大气温度小于土壤温度,有利于有机物向顶端运输;③如果a1=a=a2、b1=b=b2,则说明有机物的运输与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没有直接的关系。解析:此题的实验设计首先一定要抓住“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温差对运输方向的影响”这个探究条件,这样才能设计相应的实验步骤;其次要注意对照组的设置,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保持相同;最后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6答案:(1)B (2)富集 鸟类 (3)我们应当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做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一些多水的沼泽地可以发展芦苇,生产造纸原料;在一些草甸沼泽可以发展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在湖泊等水域,可以发展淡水养殖;等等。总之,要使湿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使湿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福。解析:湿地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在维持生物圈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通常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湿地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是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湿地生态系统,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

7、非必需  转氨基   脱氨基   糖类氧化分解   糖代谢发生障碍

8(1)   血红蛋白  (2)不正确  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实验结果应调换一下

9、(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

(2)胚芽、胚根的顶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去掉后能保证所配生长素浓度不受影响

(3)较多数量一组可获得精确的平均结果 (4)胚芽为10-8 mol·L-1  胚根为10-10mol·L-1

(5)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植物生长程度越大;超过一定浓度,生长被抑制;胚根对生长素需求小于胚芽(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