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生物试卷 - 高中三年级生物试题 - 正文*

专题四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2014-5-11 0:37:07下载本试卷

专题四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一、选择题

1、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气、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培养基

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B、可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3、下列措施中能把微生物生长的调整期缩短的是                      (  )

 A、接种多种细菌  B、增加培养基的量

 C、加大接种的量  D、选用孢子接种

4、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有些含氮的无机盐可以是生长因子

 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5、科学家通过对黄色短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了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菌种,从而达到了让黄色短杆菌大量积累赖氨酸的目的,这种人工控制的方法实质上利用了以下哪种调节方式?                                          (  )

 A、酶合成的调节  B、酶活性的调节  C、二者都有  D、二者都无

6、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

 A、乳糖诱导大肠杆菌合成分解乳糖的酶属于酶活性的调节

 B、酶活性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C、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不是同时存在的

 D、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酶结合不会改变酶的结构

7、在培养酵母菌时,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特殊物质,以保证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  )

A、生长因子  B、食盐  C、高浓度蔗糖溶液  D、青霉素

8、分离提纯是制取发酵产品不可缺少的阶段,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不同,对产品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

①蒸馏 ②萃取 ③过滤 ④离子交换 ⑤沉淀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下列有关发酵罐中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发酵中不断通入纯氧气

 B、搅拌的目的只是使空气形成细小气泡,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

 C、冷却水可使酶的活性下降

 D、若培养条件不当就不能得到所需产品

10、发酵工程中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能定向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  (  )

 ①人工诱变  ②基因移植  ③细胞杂交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1、人们常用大肠杆菌作为判断自来水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我国规定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                                       (  )

 A、1个   B、3个   C、5个  D、10个

12、下面的资料表明在各种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S、C、M为 简单培养基,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问细菌不能合成哪一种物质?(“+”表示生长良好,“-”表示生长不好)                                         (  )

培养基

生长状态

S、C、M

S、C、M+V+Z

S、C、M+U+Y

S、C、M+Z+X

S、C、M+V+Y

S、C、M+U+X

S、C、M+Y+Z

 A、U    B、V   C、Y   D、Z

13、某一种细菌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

注:L—亮氨酸 S—链霉素 “+”示加入 “-”示不加入

例如:L—:不加入亮氨酸;S+:加入链霉素

选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A

L+,S+

L-,S-

L+,S-

B

L-,S-

L+,S+

L-,S+

C

L-,S+

L+,S+

L-,S-

D

L+,S-

L-,S-

L+,S+

14、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5、下列微生物的产物中没有菌种特异性的一组是                     (  )

 A、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毒素、激素

 B、核苷酸、维生素、多糖、脂类、氨基酸

 C、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

 D、氨基酸、多糖、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16、细菌数目增长最快时期和活菌数目的高峰期分别为                  (  )

 A、对数期、稳定期    B、稳定期、稳定期 

C、对数期、对数期    D、稳定期、对数期

17、单细胞蛋白是                                              (  )

 A、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 B、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

 C、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D、通过发酵获得的微生物菌体

18、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  )

 A、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19、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③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④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⑤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⑥在火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斜面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③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⑦⑥

20、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微生物,它们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生物,下列有关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只有附着在豆科植植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

 C、所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均属于分解者

 D、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 

B、含RNA的病毒较含DNA的病毒更易发生变异

 C、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灭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

22、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及时补充所需的营养,提高产量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子

 D、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2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高压蒸汽灭菌时,锅内气压为98kPa

 B、培养基分装时,培养基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3

 C、实验结束后带菌培养基应加热后倒掉

 D、在培养基接种菌种时,应将菌种接入培养基内部有利于其生长

24、下列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                                     (  )

 A、培养金黄色葡萄菌所用的加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B、分离自生固氮菌所用的无氮培养基

C、加入伊红——美蓝用于检测大肠杆菌的培养基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用的能抑制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增殖而不抑制杂交瘤细胞增殖的培养基

三、非选择题

25、利用灭菌技术,将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皿内,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培养皿并加盖(表内阴影部分表示有细菌,白色清晰区表示无细菌)。

⑴描述表中1和2结果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3、4的结果判断,抗生素P和Q同时用于治疗由这种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说明滥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的危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往发酵罐内注入少量氨水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制造真菌蛋白时,要向发酵罐内注

入空气,由此可以推知发酵罐中真菌

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⑶往发酵罐内添加的一切物品都要经过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形成真菌蛋白,必须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自然界分离出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真菌蛋白的产量较低。要获得较多的真菌蛋白,培育优质的真菌菌种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27、下图为细菌生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B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BC

段为________________期,CD段为

________________期,DE段为_________期。

⑵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和ATP的时期在________________期,若扩大再生产选取

菌种最好在_______________期,该期细菌的增长呈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

⑶从BC段进入CD段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________________期,此时除了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外,还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⑷若在培养中灭菌不严格混入了青霉菌,那么初期出现的生态学现象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菌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期。

28、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乙肝病毒的结构像汤勺,较厚的蛋白质外壳,中心是双链DNA。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从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及日常保健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⑴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输血、性接触、刮胡须   B、握手

 C、呼吸                  D、共同用餐

⑵侵入人体肝细胞的是乙肝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

⑶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发人体产生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直接参与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合成、加工、运输抗体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种,抗体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⑸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人们很快利用这一技术来生产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生产乙肝疫苗的研究成果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29、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能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是RNA病毒。它感染人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死于广泛感染。请回答:

⑴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⑵整合后它按照____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复制,又能以___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______,并进而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合成病毒蛋白。

⑶如果将病毒置于细胞外,该病毒不能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右图为谷氨酸棒状杆菌利用葡萄糖形成谷氨酸的途径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当终产物谷氨酸合成过量时,往往会导致合成途

径中断,原因是谷氨酸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

的活性,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⑵假设B酶只有细胞内出现某种中间产物后才能合成,

则B酶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⑴和⑵可以说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和________________的

调节两种方式

⑷假设人们想利用葡萄糖、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α-酮戊二酸,请你利用现有知识,设计一个大量积累α-酮戊二酸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

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

出现一些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

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

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

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

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⑴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______的原因。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___作用。

⑵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型。

⑶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右图是人们利用黄色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黄色短杆菌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培养基按物理

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含C、H、O、N的某相对大分子化合物可

以为黄色短杆菌提供哪些营养要素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图可知,要增加赖氨酸产量,就必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为了培育新品种,科学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赖氨酸是黄色短杆菌的_____________产物,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黄色短杆菌的培养,大量生产赖氨酸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要进行灭菌。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在黄色短杆菌培养过程中,如果培养基的pH发生变化,将影响黄色短杆菌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而影响黄色短杆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3、在做细菌培养的实验时试管加棉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过程中有两次对接种环烧灼,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带菌培养基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完毕后应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项目。

专题四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D  5、C  6、C  7、D  8、B 9、D  10、C 

11、B 12、C 13、B 14、B 15、B 16、A 17、D 18、A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CD 23、ABD 24、ABD

三、非选择题

25、⑴P、Q两者都能抑制细菌生长,但抗生素Q比P杀菌能力强

⑵同时使用P和Q,疗效会降低

⑶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感染性增强,使原来的抗生素失去抗菌效果

26、⑴满足真菌所需的氨源          

⑵需氧型

⑶防止杂菌与真菌间的竞争       

⑷氨基转换作用     

⑸诱变育种

27、⑴调整,对数,稳定,衰亡       

⑵调整,对数,J

⑶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稳定,PH,溶氧,传速

⑷竞争,死亡,青霉菌产生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         

⑸稳定

28、⑴A       

⑵DNA     

⑶乙肝疫苗含有病毒外壳白质,具有抗原性,无DNA故而具有致病性

⑷效应B,4,侵染和破坏肝细胞的能力               

⑸发酵

29、⑴RNA,逆转录 ,DNA             

⑵碱基外配对,DNA一条链,RNA,翻译

⑶病毒本身缺乏繁殖所需的原料、能量、酶

30、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         

⑵诱导酶       

⑶酶合成,活性

⑷对谷氨酸捧状杆菌进行诱变处理,选育不能合成谷氨酸脱氨酶的菌种

31、⑴基因突变,选择       

⑵异养需氧     

⑶对A中的细菌进行人工诱变

32、⑴核区,质粒       

⑵液体培养基       

⑶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素

⑷消除高丝氨酸脱氢酶   

⑸诱变育种         

⑹初级代谢,发酵

⑺细胞、芽孢、孢子

⑻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

33、防止杂菌污染,保证透气良好;挑取菌种前后接种后;致病菌用高压蒸气灭菌,非致病菌加热后倒掉;所接菌种,接种日期,接种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