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省 五 校 联 考
数学试卷(理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可以取的一个值为 ( )
A.0 B.1
C.2 D.3
2.已知l,m为两条直线,则下列条件中可以判断平面平行的是 ( )
A. B.
C. D.
3.下列函数中是奇函数,且在上为增函数的是 ( )
A. B.
C. D.
4.已知△ABC中AB=AC,则下列各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
A. B.
C. D.
5.某简单多面体有V个顶点和F个面,已知每个面均为四边形,每个顶点上有三条棱.则
( )
A.V=8,F=6 B.V=6,F=8
C.V=8,F=8 D.V=6,F=6
6.若复数z满足 ( )
A. B.
C. D.
7.函数的反函数为 ( )
A. B.
C. D.
8.函数 ( )
A. B.
C. D.
9.方程满足的性质为 ( )
A.对应的曲线关于y轴对称 B.对应的曲线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C.x可以取任何实数 D.y可以取任何实数
10.按一次电视机遥控器上的电源开关,电视机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由原来的关机状态转为开机状态;②由原来的开机状态转为关机状态;③电视机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由于电视机从关机状态转为开机状态要等待一段时间,一台电视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某人连续按了4次电源开关,结果使电视转为开机,则他所按的4次中可以发生的所有的情况种数为 ( )
A.8 B.12
C.16 D.20
11.已知数列当Tn取到最大值时,n的值为 ( )
A.9 B.8
C.8或9 D.7或8
12.已知直线l过点p(2,4)且与抛物线相切于P,若圆C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与直线l切于点P,②与y轴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 (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入答卷纸相应的位置.
13.
.
14.某校对全校男女学生共1200名进行健康调查,选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已知男生比女生多抽了10人,则该校的男生人数应是 .
15.若
.
16.已知向量“*”的意义为
则下列命题①
②
③ ④
中,正确的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6小题,共74分,解答应这与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
(1)化简f (x)并求出其最小正周期;
(2)f (x)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变换可以过点?并求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只需给出符合条件的一种平移方式及其解析式)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f (x)的单调递减区间;
(2)当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一辆车要通过某十字路口,直行时前方刚好由绿灯转为红灯.
该车前面已有4辆车依次在同一车道上排队等候(该车道只可以直行或左转行驶).已知每辆车直行的概率为,左转行驶的概率
.该路口红绿灯转换间隔均为1分钟.假设该车道上一辆直行的车驶出停车线需要10秒,一辆左转行驶的车驶出停车线需要20秒.求:
(1)前面4辆车恰有2辆左转行驶的概率为多少?
(2)该车在第一次绿灯亮起的1分钟内能通过该十字路口的概率(汽车驶出停车线就算通过路口).
|
20.(本小题满分12分)直四棱柱A1B1C1D1—ABCD底面是边长为1的菱形,侧棱长为
(1)求证:平面A1DC1⊥平面BB1DD1;
(2)若异面直线B1D与A1D1所成角为60°,求二面角A1—DB1—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点B(-1,0),C(1,0),P是平面上一动点,且满足
(1)求点P的轨迹C对应的方程;
(2)已知点A(m,2)在曲线C上,过点A作曲线C的两条弦AD,AE,且AD,AE的斜率k1、k2满足k1·k2=2.求证:直线DE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
(1)求证:
(2)
(3)对于
2004 年 浙 江 省 五 校 联 考
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D | B | B | B | A | C | A | C | D | A | C | B |
二、填空题
13.54 14.630 15.3 16.④
三、解答题
17.(1)
(2)方法1.向右平移
方法2:向右平移
(注:答案可有多种)
18.(1)
19.(1)
(2)
(3)设该车在十字路口停车等候时间为t,则时间 t的分布列为
时间t(min) | 1 | 3 |
概率P | | |
则停车时间的数学期望为
20.(1)∵BB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BB1⊥A1C1
又∵A1B1C1D1为菱形,∴B1D1⊥A1C1,∴A1C1⊥平面BB1DD1.
∵A1C1平面A1DC1,∴平面A1DC1⊥平面BB1DD1. …………(3分)
(2)过A1作A1H⊥DB1于H,连HC1.∵A1C⊥面BDD1B1,∴A1C1⊥DB1,∴DB1⊥面A1C1H,∴HC1⊥DB1,∴∠A1HC1为二面角A1—DB1—C1的平面角.∵B1C1//A1D1,∠DB1C1(或其补角)为DB1和A1D1所成的角.∴∠DB1C1=60°或120°.(5分)
21.(1)设
22.(1)1°当n=1时,0<a1<1时,
2°假设n=k时0<ak<1成立,当n=k+1时,ak+1=-(ak-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