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数学模拟题精编详解第七套试题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
| 1~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 分数 | ||||||||||||
说明:本套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已知命题甲为x>0;命题乙为
,那么( )
A.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理)已知两条直线
∶ax+by+c=0,直线
∶mx+ny+p=0,则an=bm是直线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文)下列函数中,周期为
的奇函数是( )
A.
B.![]()
C.
D.![]()
(理)方程
(t是参数,
)表示的曲线的对称轴的方程是( )
A.
B.![]()
C.
D.![]()
3.在复平面中,已知点A(2,1),B(0,2),C(-2,1),O(0,0).给出下面的结论:
①直线OC与直线BA平行;
②
;
③
;
④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文)在一个锥体中,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这个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之比为1∶3,则锥体被截面所分成的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
A.1∶
B.1∶9 C.1∶
D.1∶![]()
(理)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是
,其中a、b均为正常数,那么
与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与n的取值相关
5.(文)将4张互不相同的彩色照片与3张互不相同的黑白照片排成一排,任何两张黑白照片都不相邻的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
A.
B.
C.
D.![]()
(理)某农贸市场出售西红柿,当价格上涨时,供给量相应增加,而需求量相应减少,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1 市场供给量
| 单价 (元/kg) | 2 | 2.4 | 2.8 | 3.2 | 3.6 | 4 |
| 供给量 (1000kg) | 50 | 60 | 70 | 75 | 80 | 90 |
表2 市场需求量
| 单价 (元/kg) | 4 | 3.4 | 2.9 | 2.6 | 2.3 | 2 |
| 需求量 (1000kg) | 50 | 60 | 65 | 70 | 75 | 80 |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市场供需平衡点(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单价)应在区间( )
A.(2.3,2.6)内 B.(2.4,2.6)内
C.(2.6,2.8)内 D.(2.8,2.9)内
6.椭圆
的焦点在y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则m的值为( )
A.
B.
C.2 D.4
7.若曲线
在点P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3x-y=0,则点P的坐标为( )
A.(1,3) B.(-1,3)
C.(1,0) D.(-1,0)
8.已知函数
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
上是减函数,若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a≤-2或a≥2
C.a≥-2 D.-2≤a≤2
9.如图,E、F分别是三棱锥P-ABC的棱AP、BC的中点,PC=10,AB=6,EF=7,则异面直线AB与PC所成的角为( )

A.60° B.45° C.0° D.120°
10.圆心在抛物线
上,并且与抛物线的准线及x轴都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
A.
B.![]()
C.
D.![]()
11.双曲线的虚轴长为4,离心率
,
、
分别是它的左、右焦点,若过
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B两点,且
是
的等差中项,则
等于( )
A.
B.
C.
D.8.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G、H是各边中点,O是正方形中心,在A、E、B、F、C、G、D、H、O这九个点中,以其中三个点为顶点作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互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得分 |
| 答案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若
是数列
的前n项的和,
,则
________.
14.若x、y满足
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5.有A、B、C、D、E五名学生参加网页设计竞赛,决出了第一到第五的名次,A、B两位同学去问成绩,教师对A说:“你没能得第一名”.又对B说:“你得了第三名”.从这个问题分析,这五人的名次排列共有________种可能(用数字作答).
16.若对n个向量
,…,
存在n个不全为零的实数
,
,…,
,使得
成立,则称向量
,
,…,
为“线性相关”.依此规定,能说明
(1,2),
(1,-1),
(2,2)“线性相关”的实数
,
,
依次可以取________(写出一组数值即中,不必考虑所有情况).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已知
,求
的值.
18.(12分)已知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q,前n项的和为
,且
,
,
成等差数列.
(1)求
的值;
(2)求证:
,
,
成等差数列.
19.(12分)一个口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白球和3个黑球.
(1)从中摸出两个球,求两球恰好颜色不同的概率;
(2)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后再摸出一个球,求两球恰好颜色不同的概率.
注意:考生在(20甲)、(20乙)两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以(19甲)计分.
20甲.(12分)如图,正三棱柱
的底面边长为a,点M在边BC上,△
是以点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证点M为边BC的中点;
(2)求点C到平面
的距离;
(3)求二面角
的大小.
20乙.(12分)如图,直三棱柱
中,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
=3a,D为
的中点,E为
的中点.

(1)求直线BE与
所成的角;
(2)在线段
上是否存在点F,使CF⊥平面
,若存在,求出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12分)已知双曲线C:
(a>0,b>0),B是右顶点,F是右焦点,点A在x轴正半轴上,且满足
、
、
成等比数列,过F作双曲线C在第一、第三象限的渐近线的垂线l,垂足为P.

(1)求证:
;
(2)若l与双曲线C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于点D、E,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22.(14分)设函数
,
,且方程
有实根.
(1)证明:-3<c≤-1且b≥0;
(2)若m是方程
的一个实根,判断
的正负并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1.(文)A(理)C 2.(文)A(理)B 3.C 4.(文)D(理)B
5.(文)D (理)C 6.A 7.C 8.B 9.A 10.D 11.A 12.C
13.33 14.7 15.18
16.只要写出-4c,2c,c(c≠0)中一组即可,如-4,2,1等
17.解析:![]()
![]()
![]()
![]()
.
18.解析:(1)由
,
,
成等差数列,得
,
若q=1,则
,
,
由
≠0 得
,与题意不符,所以q≠1.
由
,得
.
整理,得
,由q≠0,1,得
.
(2)由(1)知:
,![]()
,所以
,
,
成等差数列.
19.解析:(1)记“摸出两个球,两球恰好颜色不同”为A,摸出两个球共有方法
种,
其中,两球一白一黑有
种.
∴
.
(2)法一:记摸出一球,放回后再摸出一个球“两球恰好颜色不同”为B,摸出一球得白球的概率为
,摸出一球得黑球的概率为
,
∴ P(B)=0.4×0.6+0.6+×0.4=0.48
法二:“有放回摸两次,颜色不同”指“先白再黑”或“先黑再白”.
∴ ![]()
∴ “有放回摸两次,颜色不同”的概率为
.
20.解析:(甲)(1)∵ △
为以点M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
.
∵ 正三棱柱
, ∴
底面ABC.
∴
在底面内的射影为CM,AM⊥CM.
∵ 底面ABC为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 点M为BC边的中点.

(2)过点C作CH⊥
,由(1)知AM⊥
且AM⊥CM,
∴ AM⊥平面
∵ CH在平面
内, ∴ CH⊥AM,
∴ CH⊥平面
,由(1)知,
,
且
.
∴
. ∴
.
∴ 点C到平面
的距离为底面边长为
.
(3)过点C作CI⊥
于I,连HI, ∵ CH⊥平面
,
∴ HI为CI在平面
内的射影,
∴ HI⊥
,∠CIH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直角三角形
中,
,![]()
![]()
,
∴ ∠CIH=45°, ∴ 二面角
的大小为45°
(乙)解:(1)以B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AC=2a,∠ABC=90°,
∴
.
∴ B(0,0,0),C(0,
,0),A(
,0,0),
(
,0,3a),
(0,
,3a),
(0,0,3a).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BE与
所成的角为
.
(2)假设存在点F,要使CF⊥平面
,只要
且
.
不妨设AF=b,则F(
,0,b),
,
,
,
,0,
,![]()
,
,
, ∵
, ∴
恒成立.
或
,
故当
或2a时,
平面
.
21.解析:(1)法一:l:
,
解得
,
. ∵
、
、
成等比数列,
∴
,
∴
,
,
,
,
,
∴
,
. ∴ ![]()
法二:同上得
,
.
∴ PA⊥x轴.
. ∴
.
(2)
∴
.
即
, ∵
,
∴
,即
,
. ∴
,即
.
22.解析:(1)
. 又c<b<1,
故
方程f(x)+1=0有实根,
即
有实根,故△=![]()
即
或![]()
又c<b<1,得-3<c≤-1,由
知
.
(2)
,
.
∴ c<m<1 ∴
.
∴
. ∴
的符号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