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选用试题
一、选择题:
1.不等式
的解集是
( D
)
A.(-1,3)
B.(-3,1)
(3,7)
C.(-7,-3)
D.(-7,-3)
(-1,3)
2.已知a是非0实数,则“a>1”是“
”的
( A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在等差数列
中,若
,则
的值为( C )
A.14 B.15 C.16 D.17
4.在
中,
,则
是
( C )
A.正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5.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D)

A. B. C. D.
6.已知直线a、b都在平面M外,a、b在平面M内的射影分别是直线a1、b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②
③
④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D )
A.1 B.2 C.3 D.4
7.函数
的定义域为[a,b],值域为
,则b-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 B)
A.
B.
C.
D.![]()
8.如果以原点为圆心的圆经过双曲线
的焦点,而且被该双曲线的右准线分成的弧长为2:1的两段圆弧,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等于: ( C )
A.
B.
C.
D.![]()
9.已知符号函数
,则方程
的所有解的和是(D )
A.0
B.2 C.
D.![]()
10.已知函数
的反函数
,若
,则
的最小值为( B)
A.1
B.
C.
D.
11.要从10名女生与5名男生中选取6名学生组成6名课外兴趣味小组,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试问组成课外兴趣小组的概率是 ( A )
A.
B.
C.
D.![]()
12.实系数方程
的一根大于0且小于1,另一根大于1且小于2,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
A
B
C
D
13.已知直线
(a,b不全为0)与圆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那么这样的直线共有
(B )
A.66条 B.72条 C.74条 D.78条
14.某新区新建有5个住宅小区(A、B、C、D、E),现要铺设连通各小区的自来水管道,如果它们两两之间的线路长如下表:
|
| A | B | C | D | E | ||||||||||||||
A | 5 | 7 | 8 | 5 | |||||||||||||||
| B | 3 | 5 | 2 | ||||||||||||||||
| C | 5 | 4 | |||||||||||||||||
| D | 4 | ||||||||||||||||||
| E |
请问:最短的管线长为 ( B ) A.13 B.14 C.15 D.17
15.如果一个点是一个指数函数的图象与一个对数函数的图象的公共点,那么称这个点为“好点”。在下面的五个点
中,“好点”的个数为(C)
A.0个 B.1个 C. 2个 D.3个
16.某人的密码箱上的密码是一种五位数字号码,每位上的数字可在0到9这10个数字中选取,该人记得箱子的密码1,3,5位均为0,而忘记了2,4位上的数字,只要随意按下2,4位上的数字,则他按对2,4位上的数字的概率是 ( D )
A.
B.
C.
D.
17.设命题P:函数f(x)=
(a>0)在区间(1,
2)上单调递增;命题Q:不等式x-1-x+2<4a对任意x∈R都成立。若“P或Q”是真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C)
A.
<a≤1
B。
≤a<1
C.0<a≤
或a>1 D。0<a<
或a≥1
二、填空题
18.设二项式
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的和为P,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为S,若P+S=272,则n等于
4
19.半径为2的球内接四面体A-BCD,AB、AC、AD两两互相垂直,则
+
+
的最大值为 8 。
20.雅典奥运会的第三天共产生8枚金牌,分别为中国4枚,美国2枚,日本、希腊各一枚,在奏国歌的先后顺序中,奏希腊国歌的前后都是奏中国国歌,美国国歌不连在一起奏的,则这天奏国歌的不同顺序____120____种
21.已知函数f(x)=Acos2(ωx+
)(A>0,ω>0)的最大值为3,f(x)的图象在y轴上的截距为2,其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为2,则f(1)+f(2)+f(3)+…+f(100)=____ 100 ______
22.A、B两点之间有5条网线并联,它们能通过的最大信息量分别为1,1,2,3,4,现从中任取三条网线且使这三条网线通过最大信息量的和大于等于7的方法共有 5
23.对任意两实数a、b、,定义运算“*”如下:
的值域为![]()
24.已知函数
,若
的单调减区间是 (0,4),则在曲线
的切线中,斜率最小的切线方程是
。
25.有一组数据:![]()
的算术平均值为10,若去掉其中最大的一个,余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9;若去掉其中最小的一个,余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11,第一个数
关于
的表达式是
,第
个数
关于
的表达式是
。
26.如下图,它满足:
(1) 第n行首尾两数均为n ;
(2)表中的递推关系类似杨辉三角.
则第n行(n≥2)第2个数是
。
三、解答题
27. 若
中,a,b,c分别是
的对边,且
,
(1)
求
;
(2)
若
,
的面积为
,求b+c的值。
解:(1)由
得:
,
可得:
,
,
。
(2)
,
。
28.已知![]()
且
(1)求
; (2)求![]()
解:(1)由
![]()
(2)由![]()
则![]()
由![]()
在
时,
矛盾,故舍去.
在
可取. 因此![]()
29. 某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反的概率都是
,构造数列
,使得
,记
。
(1)
求
的概率;
(2)
若前两次均出现正面,求
的概率。
解:(1)
,需4次中有3次正面1次反面,设其概率为![]()
则![]()
(2)6次中前两次均出现正面,要使
,则后4次中有2次正面、2次反面或3次正面、1次反面。设其概率为
。
30.某食品厂定期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要面粉6吨,每吨面粉的价格为1800元,面粉的保管与其费用为平均每天3元,购买面粉每次支付运费900元。
(1) 求该厂多少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最小;
(2) 若提供面粉的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210吨时其价格可享受九折惠(即原价的90%)。问该厂是否考虑利用此优惠条件,请说明理由。
解(1)设该厂应隔x天购买一次面粉,其购买量为6x吨,则面粉的保管与其它费用
,平均每天支出的费用为
,则
![]()
![]()
![]()
![]()
即每隔10天购买一次才能使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最小。
(2)若厂家利用此优惠条件,则至少35天购买一次面粉,设该厂利用此优惠条件,每隔x天(x
) 购买一次面粉,平均每天支出的费用为
。
![]()
利用单调性可证![]()
在
上递增。
时
取得最小值,即
,
该厂应接受此优惠条件。
31.已知ABCD是正方形,PD⊥平面ABCD,PD=AD=2.
(Ⅰ)求PC与平面PBD所成的角;
(Ⅱ)求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
(Ⅲ)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PC⊥平面ADE?
若存在,确定E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Ⅰ)设AC与BD相交于点O,连接PO。
∵ABCD是正方形,∴AC⊥BD。
又∵PD⊥平面ABCD,∴PD⊥AC。
∵BD∩PD=D, ∴AC⊥平面PBD。
∴∠CPO为PC与平面PBD所成的角。
∵PD=AD=2,则OC=
,PC=2
。
|
∴![]()
∴PC与平面PBD所成的角为30°
(Ⅱ)过D做DF⊥PO于F,∵AC⊥平面PBD,
DF
平面PBD, ∴AC⊥DF。
|
在Rt△PDO中,∠PDO=90°,
∴PO·DF=PD·DO。 ∴
(Ⅲ)假设存在E点,使PC⊥平面ADE.
过E在平面PBC内做EM∥PC交BC于点M,
连接AE、AM.
由AD⊥平面PDC可得AD⊥PC. ∵PC∥EM,∴AD⊥EM.
要使PC⊥平面ADE,即使EM⊥平面ADE. 即使EM⊥AE.
设BM=
,则EM=
,EB=
. 在△AEB中由余弦定理得AE2=4+3
-4![]()
在Rt△ABM中,∠ABM=90°. ∴AM2=4+
.
∵EM⊥AE,∴4+
=4+3
-4
+2
. ∴
-
=0. ∵
,∴
=1.
∴E为PB的中点,即E为PB的中点时,PC⊥平面ADE.
32.如图,平面PAD
平面ABCD,
PAD是正三角形,
ABCD是矩形,M是AB的中点,PC与平面ABCD成
角。
(1)
求
的值;
(2) 求二面角P-MC-D的大小;
(3) 当AD的长为多少时,点D到平面PMC的距离为2。
解:(1)取AD中点H,则
,
面PAD
平面ABCD,
面ABCD,
PC与面ABCD所成的角为
。
设AD=a,则
,
,![]()
![]()
。
(2)连结HM,由
∽
可得:
。

,由三垂线定理得
,
![]()
是二面角P-MC-D的平面角。
,
。
二面角P-MC-D的平面角为
由
可得:AD=
。
33.曲线
有极小值,当
处有极大值,且在x=1处切线的斜率为
.
(1)求
;
(2)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y=
的图象关于点P中心对称?若存在,请求出点P坐标,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f′(x)=3ax2+2bx+c ∵当x=1±
时 f(x)有极小值及极大值
∴f′(1±
)=0 即1±
为3ax2+2bx+c=0两根
![]()
∴b=-3a , c=-6a
又∵f(x)在x=1处切线的斜率为![]()

(2)假设存在P(x0, y0),使得f(x)的图象关于P中心对称,
则f(x0+x)+f(x0-x)=2y0
即-
(x0+x)3+
(x0+x)2+x0+x-
(x0-x)3+
(x0-x)2+x0-x=2y0
化解得![]()
∵对于任意x∈R等式都成立

∴x0=1, y0=
.易知P(1,
)在曲线y=f(x)上.
∴曲线上存在P(1,
)使得f(x)的图象关于中心对称
34.已知函数
,且函数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其图像在x=3处的切线方程为8x-y-18=0。
(1)
求
的解析式;
(2)
是否存在区间[a,b],使得函数g(x)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a,b],且解析式与
的解析式相同?若存在,求出这样的一个区间[a,b];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恒成立,即
恒成立,
。
,![]()
又
的图像在x=3处的切线方程为
,
即
,据题意得:
解得:
,
(2)由
得x=0或
。
又
,由
得
,且当
或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
在
和
上递增,在
上递减。
于是,函数在
上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
,
而
,
故存在这样的区间[a,b],其中满足条件的一个区间
35.已知一次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x-y=0对称的图像为C,且f(-1)=0,若点(n+1,
在曲线C上,并有
。
(1) 求曲线C的方程;
(2)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
设
,若
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kx+b(k
0),则曲线C的方程为
。
f(-1)=0,
-k+b=0
①
又点(n+1,
在曲线C上,
即(2,1)在曲线上。
②
由①②得:k=b=1
C:x-y-1=0。
(2)点(n+1,
在曲线C上,![]()
,而
。
,![]()
(3)
。
关于n单调增。
。
故
恒成立,则![]()
36.已知:
=(c,0)(c>0),
,
最小值为1.若动点P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
②
其中
③动点P的轨迹C过点B(0,-1).
(1) 求c的值;
(2) 求曲线C的方程;
(3)
过点M(0,2)的直线
与曲线C的轨迹交于A,B两点,求
的取值范围.
解:(1)
,
当
时,
的最小值为1,
,
,
.
(2)
,
,
曲线C的方程为
.
(3)设直线
的方程为:
.
![]()
(*)
由
得:![]()
![]()
![]()
![]()
,又
,![]()
.
当k不存在时,
=3,所以
.
37.如图所示,已知A,B为椭圆
和双曲线
的公共顶点。P,Q分别为双曲线和椭圆上不同于A、B的动点,且有
,设AP,BP,AQ,BQ的斜率分别为
。
(Ⅰ)求证;
;
(Ⅱ)设
分别为椭圆和双曲线的右焦点,
若
PF2∥QF1 ,求
的值。
解(Ⅰ):设点P,Q的坐标分别为![]()
则
,即![]()
所以![]()
类似地![]()
设O为原点,则![]()
∵
∴
, ∴三点O,P,Q共线
∴
,由①②得![]()
(Ⅱ)证明:因点Q在椭圆上,有![]()
由
知![]()
即
,从而
……③
又点P在双曲线上,有
…………④
由③④解得![]()
因
,∴
,故![]()
所以![]()
由①得![]()
同理![]()
另一方面![]()
类似地![]()
所以![]()
38.对数列
,规定
为数列
的一阶差分数列,其中
。对正整数k,规定
为
的k阶差分数列,其中
。
(1) 若数列
首项
,且满足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 对(1)中的数列
,是否存在等差数列
,使得
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若存在,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令
,设
,若
恒成立,求最小的正整数M的值。
解(1)
而
可得![]()
,
,![]()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
(2)
即:![]()
而
![]()
=
故可得![]()
存在等差数列
,
使
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
(3)由(2)知1
……… ①
……… ②
①-②得:![]()
![]()
,
递增 ,且
。
满足条件的最小的正整数M的值为6
39.过P(1,0)做曲线
的切线,切点为Q1,设Q1在
轴上的投影为P1,又过P1做曲线C的切线,切点为Q2,设Q2在
轴上的投影为P2,…,依次下去得到一系列点Q1、Q2、Q3、…、Qn的横坐标为
求证:
(Ⅰ)数列
是等比数列;
(Ⅱ)
;
(Ⅲ)![]()
解:(Ⅰ)
若切点是
,
则切线方程为![]()
当
时,切线过点P(1,0)即
得![]()
当
时,切线过点
即
得![]()
∴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6分
(Ⅱ)![]()
(Ⅲ)记
,
则![]()
两式相减![]()

40.已知函数
.
(1)求
及
的值;
(2)是否存在自然数
,使
对一切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自然数
的最小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3)利用(2)的结论来比较
和
的大小.
解(1)
;
.
(2)假设存在自然数
,使
对一切
都成立.
由
,
得
,
当
时,不等式
显然不成立.
当
时,
,
当n=1时,显然
,
当
时,
=
成立,则
对一切
都成立.
所以存在最小自然数
。
(3). 由![]()
(
),所以
,
,……,
,
相乘得
,∴
![]()
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