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考数学试题 - 正文*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014-5-11 0:12:59下载本试卷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         命题人:株洲市第四中学 陈平方 龚连军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的值是              (    )     

A .  -1    B.1   C.-32   D.32

2、若{an}是等差数列,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其奇数项a2k-1kN)成等差数列    B.其各项的kk an (k是常数)成等差数列

C.各项减去一个常数所得的差an - k (k是常数)成等差数列 

D.各项的平方an 2成等差数列

3、

4.直线与圆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设,其中O为坐标原点,则的递增区间是.

A.,    B.,   C.   D.

6、已知平面平面,直线,点,平面间的距离为8,则在内到点P的距离为10,且到直线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     )

(A)  一个圆     (B) 四个点     (C)  两条直线      (D)  两个点

7、某次市教学质量检测,甲、乙、丙三科考试 成绩的直方图,如右图所示 (由于人数众多,成绩分 布的直方图可视正态分布),则由如图曲线可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个是

A.甲科总体的标准差最小       

 B.丙科总体的平均数最小

C.乙科总体的标准差及平均数都居中   

 D.甲、乙、丙的总体的平均数不相同

8、过点M(-2,0)的直线m与椭圆交于P1,P2两点,线段P1P2的中点为P,设直线m的斜率为k1(),直线OP的斜率为k2,则k1k2的值为  (   )

(A)2          (B)-2          (C)           (D)-

9、已知 定义域为R的函数满足,且当x > 2时,单调递增,如果x 1+x 2 < 4 ,且,则的值 (   )

(A)恒小于0     (B)恒大于0      (C)可能为0     (D)可正可负

10、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一个子区间(k-1 , k+1)上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

(A)k >(B)k <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1、设 为偶函数,当x > 0时,都有,又

           。

12、向量 ,若动点P满足条件: ,则p(x,y)的变动范围的面积为   

13、设且f(x)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A n , 则              

14、不等式对一切都成立,则t的范围是_________ 。

15、若

为常数,),则=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在中,A,B,C的对边a,b,c,且,. (本题12分)

(1)   求的面积s的最大值,

(2)   求a的最小值。

17、某人抛掷一枚质量分布均匀的骰子,出现各数的概率都是 ,构造数列

-1 , 当第n次掷出的奇数y ,

 

1 ,当第n次掷出的偶数y

 
使数列a n

(1)   求a 4 = -1时的概率,(2)求s 4= 2 时的概率,

(3)求:前两次均为奇数且s 7 = -1时的概率。(本题12分)

18、如图,已知直三棱柱的侧棱长为4,

的中点,

上一点.

(1)试确定点的位置,使得

(2)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求点D到平面的距离.(12分)

19、 据某城市2002年末所做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02年末,该城市堆积的垃圾已达50万吨,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并且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根据预测,从2003年起该城市还将以每年3万吨的速度产生新的垃圾.垃圾的资源化和回收处理已经成为该市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1)假设1992年底该城市堆积的垃圾为10万吨.从1993年到2002年这十年中,该城市每年产生的新垃圾以8%的年平均增长率增长,试求1993年该城市产生的新垃圾约有多少万吨?(精确到0.01,参考数据:1.08l0≈2.159)

(2)如果从2003年起,该市每年处理上年堆积垃圾的20%,现用b1表示2003年底该市堆积的垃圾数量,b2表示2004年底该市堆积的垃圾数量,……,bn表示2002+n年底该城市堆积的垃圾数量,(i)求b1;(ii)试归纳出bn的表达式(不用证明);

。(12分)

20、已知点H(0,―3),点P在x轴上,点Q在y轴正半轴上,点M在直线PQ上,且满足.

(1)当点P在x轴上移动时,求动点M的轨迹曲线C的方程;

(2)过定点A(ab)的直线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S、R,求证:曲线C在S、R两点处的切线的交点B恒在一条直线上.(13分)

21、已知函数上每一点处可导的函数,若上恒成立.

(1)求证:函数上单调递增;

(2)求证:当时,有

(3)已知不等式时恒成立,求证:对一切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