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一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第五章《平面向量》提高测试题(二)

2014-5-11 0:18:27下载本试卷

提高测试(二)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设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

③(·-(·不与垂直;

④(3+2)·(3-2)=92-42

中,是真命题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提示】

对于②,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得,故②是正确的,排除(C);对于④,利用向量的运算,可得④正确的.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中零向量、共线向量、向量的垂直、向量的横等有关概念和向量的加、减、与实数的积,数量积这些基本的运算及其运算性质.因为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故命题①是错误的;而对于[(·-(·=(··-(··=0,有(·-(·是垂直的,故命题③是错误的.

2.已知向量1,0),=(0,1),则与2垂直的向量是(  ).

(A)2  (B)-2

(C)2  (D)+2

【提示一】

利用向量的坐标计算

∵ =(1,0),=(0,1),

∴ 2=(2,1)

-2=(1,-2)

有(2)(-2)=2×1+(-2)×1=0,

∴ (2)⊥(-2).

【提示二】

利用向量的运算

由已知,得=1,=1,·=0,

∴ (2)(-2)=2-3·-2=0,

∴ (2)⊥(-2).

【提示三】

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由已知,可得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2

显然 2表示的向量不与垂直,2表示的向量重合;+2表示的向量也不与垂直.

【答案】(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二是利用向量的运算,三是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

3.已知=(-2,3),=(3,2),若m1·m2·(),m3),m4=()(),m5=()2,则m1m2m3m4m5的大小顺序是(  ).

(A)m1m2m3m4m5

(B)m1m3m4m2m5

(C)m1m4m2m3m5

(D)m1m5m4m2m3

【提示】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分别计算出m1=(-2)×3+3×2=0,m2=(-2)×1+3×5=13,m3=3×1+2×5=13,m4=1×(-5)+5×1=0,m5=26,于是m1m4m2m3m5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及计算能力.

4.已知向量不共线,klklR),则共线的条件是(  ).

(A)kl =0   (B)kl =0

(C)kl+1=0    (D)kl-1=0

【提示】

∵ 

∴ kll) (lR

即 (1-ll+(kl

∵ 不共线,则

,消去l

∴ kl-1=0.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及逻辑推理能力.即引入l后,再设法消去l,寻求kl的关系式.

5.设为平面上的三个向量,且满足·k =1,2),则能使ab成立的常数ab的值是(  ).

(A)a =6,b =6   (B)a =-6,b =6

(C)a =6,b =-6  (D)a =-6,b =-6

【提示】要求ab的值,必需寻求含有ab的两个关系式.

由已知,得

·=1,··

22

对于ab

等式两边同乘以,得

a2b··

即 ab =1.  ①

等式两边同乘以,得

a·b2·

即 ab.  ②

由①、②,可得

a =6,b =-6.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考查方程的思想方法及逻辑推理能力.

6.在四边形ABCD中,EAB的中点,KCD的中点,则以线段AKCEBKDE的中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

(A)任意四边形  (B)平行四边形

(C)矩形      (D)菱形

【提示一】利用坐标法.

Aa1a2),Bb1b2),Cc1c2),Dd1d2),则K),

E),

AKBKCEDE的中点分别为O1O2O3O4,则

O1O2O3O4,则

O1),O2),

O3),O4).

于是,

O1O2的中点坐标为(),

O3O4的中点坐标为().

∴ 四边形O1O4O2O3为平行四边形.

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可进一步验证·≠0,排除(C);·≠0,排除(D).

【提示二】利用向量式

AKBKCEDE的中点分别为O1O2O3O4,则

),),

),

).

∴ 

[()-()]

[()-]

[()+()]

).

又 

[()-()]

[-()]

(-

[()+()]

).

∴ ,即四边形O1O4O2O3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运算,提示一利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将平面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转化为坐标的计算问题;提示二利用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律,线段中点的向量形式,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线性运算,这正体现了向量工具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三个顶点A(0,0),B(3,1),C(4,1),则D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

【提示】设Dxy),在ABCD中,由,得

(4-x,3-y)=(3,1)

∴ 

【提示二】

设点O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的交点.

∵ AOO),C(4,3),且OAC的中点,

∴ O(2,).

又 OBD的中点,B(3,1),

∴ D(1,2).

【答案】(1,2).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基础知识及其运算.

求点的坐标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本题提示一利用了相等向量的定义,也可由,求得点D的坐标;二是利用线段的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提示二的解法利用了中点坐标公式.

2.已知=(m +1,-3),=(1,m -1),且()⊥(),则m的值是__________.

【提示】先由向量的坐标,求得=(m +2,m -4),=(m,-2-m),再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得()·()=0,即

m +2)×m+(m -4)×(-2-m)=0,

解出 m =-2.

【答案】-2.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及计算能力.

3.将函数y =log3(2 x +1)-4的图象按向量平移后得到的是函数y =log32x的图象,则的坐标是___________.

【提示】设平移向量=(hk).

由平移公式 即

把(xy)代入y =log3(2 x +1)-4中,得

y′-k =log3[2(x′-h)+1]-4,

即 y′=log3[2 x′+(1-2 h)]+(k -4).

∵ 平移后得到的是函数 y =log32x的图象,

∴   即

∴ =(,4).

【点评】利用平移可以将复杂函数式转化为简单函数式,这是研究函数的一种重要方法.

4.若向量=(,-1),=(),+(x2-3)=-yx,且x3-3 x -4 y =0,则的夹角等于________.

【提示】要求的夹角,可通过·来解.据已知,

·=-y2xx2-3)2+[xyx2-3)] ·

又 2=4,2=1,

·×+(-1)×=0.

∴ ·=-4 yx3-3 x

=(x3-3 x)+x3-3 x

=0.

∴ ,即的夹角为90°.

【答案】9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考查计算及逻辑推理能力.

5.求值:sin 2 20°+cos 2 80°+sin 20°cos 80°=_________.

【提示】

分析原式的结构特点,联想到余弦定理.将其转化为边长的形式,构造三角形可求得原式的值.

【解】由于 cos 80°=sin 10°,则

sin220+cos280°+sin 20°cos 80°

=sin 220°+sin210°+sin 20°sin 10°.

构造△ABC,使A =20°,B =10°,C =150°,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R

则由正弦定理,得a =2 R sin Ab =2 R sin Bc =2 R sin C

再据余弦定理,有c2a2b2-2 ab cos C

(2 R sin C)2=(2 R sin A)2+(2 R sin B)2-2 (2 R sin A) (2 R sin B) cos C.

即 sin2 C =sin2 A +sin2 B -2 sin A sin B cos C

sin 2 150°=sin220°+sin210°-2 sin 20°sin 10°cos 150°.

∴ sin2 20°+cos2 80°+sin 20°cos 80°=

【点评】

本题的解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逆用倍角公式,由 sin220°=,cos280°=,然后再利用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式来化简,一般解题过程较长.前面提供的解法可以说另辟蹊径,据已知三角形函数式结特点,构造三角形,借用余弦定理求解思路新奇,简捷明快.

(三)解答题(每题14分,共56分)

1.在△ABC中,A =120°,sin B ∶ sin C =3︰2,SABC=6,求a

【提示】

在△ABC中,要求a的值,已知A,应用余弦定理,只需求得bc的长.由sin B∶sin C =3∶2,应用正弦定理,可将角的关系转化为bc边的关系,再利用面积公式,得bc的另一个关系式,解关于bc的二元方程组,即可.

【答案】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  ①

SABCbc sin Abc sin 120°=6

于是,bc =24.  ②

由①、②,可得b =6,c =4.(负值舍去)

据余弦定理,得

a2b2c2-2 bc cos A

=36+16-2×6×4×cos 120°

=76,

∴ a =2

【点评】

本题考查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在解三角形时,常常要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交替使用,尽管有时不是直接求出结果,但为了过渡,也是很有必要的.

2.如图,在四边ABCD中,BCaDC =2 a,四个内角ABCD的度数的比为

3︰7︰4︰10,求AB的长.

【提示】

由于AB在△ABD中,寻求使△ABD有解的条件是关键,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及四个内角之比,可求得四个内角.此时△BDC便是已知两边BCDC及夹角C.于是这个三角形可解.借助△BDC可以求的BD,∠ACB用正弦定理可得AB

【解】连BD,设四个角ABCD的度数分别为3 x,7 x,4 x,10 x.则由四边形内角和,有3 x +7 x +4 x +10 x =360°

∴ x =15°.

∴ A =45°,B =105°,C =60°,D =150°.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

BD2BC2CD2-2 BC · CD cos C

a 2+4 a 2-2 a · 2 a ·

=3 a2

∴ BDa

这时有,BD2BC2DC2,则△BDC为直角三角形,∠DBC =90°.

∴ ∠CDB =30°.

于是 ∠ADB =120°.

在△ADB中,由正弦定理,得

AB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斜三角形的基本方法、题目的已知条件以四边形为背景给出.实际四个内角和两条边已知,去求另外一边AB.一般的思路将所求的边AB放在三角形内,求解这个三角形是问题解决的核心,这就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寻求解决AB所在三角形的充分条件.该找边的找边、该求角的求角.解决问题过程中,还需注意设计好演算程序,先求谁,后求谁,再求谁.显得思路清晰、演算合理.

3.设锐角△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边BC的中点为M,自顶点向BC引垂线,垂足为D,并在垂线上取一点H,与MAO的同一侧,使得AH =2 OM,若

(1)试用表示

(2)据(1)的结论,证明BHACCHAB

【提示】

(1)用表示,即寻求关于的线性分解式,在△BOC中,可得,再利用=2,而,得;(2)要证BHAC,只需证明·=0,用表示,化简即可,同理可证CHAB

【答案】

(1)在△BOC中,MBC的中点,

∴ )=).

∵ =2

∴ 

∴ 

(2)∵ =-+()=

=-

∴ ·=()(-)=22

又 O为△ABC外接圆的圆心,有

∴ ·=0,即 BHAC

同理,

·=()()=22=0,

∴ CHAB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加减法及运算律,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4.试证:从任意五个向量中总可以选出两个,使得它们之和的长不超过其余三个向量之和的长.

【提示】

这是一个存在性命题,由于五个向量是任意、故很难从正向直接推证,可采用反证法.

【证明】

考虑五个向量,假设其中任意两个向量和的长均大于其余三个向量和之长,则有

∴ 2+2·2222+2(·)+2·+2·

这里类似上面的ij).共有10种情况,这10个不等式,左边、右边分别相加,得

4(22+…+2)+2>6(22+…+2)+6

整理值有 2<0.

这是不可能的,故假设不真,原命题得证.

【点评】

本题就知识而言重点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就方法而言考查了反证法的数学方法.就能力而言考查了思维能力及严密的推理论证能力.题目所证虽然是存在性问题,能从五个向量中,找到一种情况即可.但由于已知向量的任意性,使得情况变的复杂,逐一排除进行挑选确定难度很大,运用等价命题的思想采用反证法十分凑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