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直线的方程测试卷

2014-5-11 0:18:49下载本试卷

典型例题一

例1 直线过点(-1,3),倾斜角的正弦是,求直线的方程.

分析:根据倾斜角的正弦求出倾斜角的正切,注意有两解.

解:因为倾斜角的范围是:

又由题意:

所以:

直线过点(-1,3),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到:

即:

说明:此题是直接考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计算中,要注意当不能判断倾斜角的正切时,要保留斜率的两个值,从而满足条件的解有两个.

典型例题二

例2 求经过两点(2,)和,3)的直线方程.

分析:本题有两种解法,一是利用直线的两点式;二是利用直线的点斜式.在解答中如果选用点斜式,只涉及到与2的分类;如果选用两点式,还要涉及与3的分类.

解:法一:利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直线过两点(2,)和,3)

(1)当时,点的坐标是(2,3),与点,3)的纵坐标相等,则直线的方程是

(2)当时,点的坐标是(2,3),与点(2,)的横坐标相等,则直线的方程是

(3)当时,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

法二: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当时,点的横坐标相同,直线垂直与轴,则直线

(2)当时,过点的直线的斜率是

又∵过点(2,

∴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过点的直线的方程是:

说明:本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点斜式和两点式的限制条件,并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典型例题三

例3 把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______,化成截距式______.

分析:因为,即,按斜截式、截距式的形式要求变形即可.

解:斜截式为,截距式为+=1

说明:此题考查的是直线方程的两种特殊形式:斜截式和截距式.

典型例题四

例4 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分析:将直线的方程化为斜截式,得出直线的斜率,再由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得出关于的一个三角不等式即可.

解:已知直线的方程为,其斜率

,得

,得

说明:解题易得出错误的结果,其原因是没有注意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典型例题五

例5 直线经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的方程.

分析:借助点斜式求解,或利用截距式求解.

解法一:由于直线在两轴上有截距,因此直线不与轴垂直,斜率存在,且

设直线方程为

,则,令,则

由题设可得,解得

所以,的方程为

故直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由题设,设直线轴的截距均为

,则过点,又过点

的方程为,即

,则设

过点,知,故

的方程

综上可知,直线的方程为

说明:对本例,常见有以下两种误解:

误解一:如下图,由于直线的截距相等,故直线的斜率的值为.若,则直线方程为;若,则直线方程为.故直线方程为

误解二:由题意,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则可设直线方程为.由直线过点,得,即,也即方程为

在上述两种误解中,误解一忽视了截距的意义,截距不是距离,它可正可负,也可以为0.显见,当时,直线的两轴上的截距分别为1和-1,它们不相等.另外,这种解法还漏掉了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均为0的这种特殊情形.误解二中,没有注意到截距式方程的适用范围,同样也产生了漏解.

典型例题六

例6 已知在第一象限的中,,求:

(1)边的方程;(2)所在直线的方程.

分析:(1)当直线与轴平行时或垂直时,不能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2)由图可知的斜率,根据点斜式方程即可得出结果.

解:(1)如图,的方程为

(2)由轴,且在第一象限知

*的斜率的斜率

所以,*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即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即

说明:(1)边是一条线段,要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2)解题中,要注意画出图形,便于直观地得到所求直线所具备的条件.

典型例题七

例7  的顶点,求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分析:两个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要求的方程,已知点的坐标,只要再找出的斜率或点的坐标就可以了.在三角形中,的平分线有下列性质:(1);(2)上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3).用其中任何一个性质,都可以确定第二个条件.

解法一:

所成的比为

的坐标为,则:

由两点式得的方程为,即

解法二:直线*的角等于的角,

的斜率为(),则有

解得(舍去).

∴直线的方程为,即

解法三:设直线上动点,则点到*的距离相等,即:

结合图形分析,知的角的外角平分线,舍去.

所以所求的方程为

说明:(1)确定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主要是待定系数法(如解法一、解法二)和轨迹法(如解法三).要熟练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转化.点斜式是直线方程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解法三涉及到后面将要学到的知识.这里先把它列出来,作为方法积累.

典型例题八

例8 求过点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

(2)与轴和轴分别交于两点,且

分析:对于(1),既可借助于截距式求解,也可以利用点斜式来求解;对于(2),利用截距式求解较为简便.

解法一: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由直线过点,得,即

,故

联立方程组解得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即:

解法二:设所求直线方程为,它与两坐轴的交点为

由已知,得,即

时,上述方程可变成

解得,或

由此便得欲求方程为

(2)解:由的分点,得

设点的坐标分别为

的内分点时,

由定比分点公式得

再由截距式可得所求直线方程为

当点的外分点时,

由定比分点公式求得

仿上可得欲求直线方程为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或

说明:对于(1),应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否则,就较易得到,且,从而遗漏了的情形;对于(2),应当区分内分点与外分点两种不同的情形.必要时,可画出草图直观地加以分析,防止漏解.

求直线的方程时,除应注意恰当地选择方程的形式外,还应注意到不同形式的方程的限制条件.如点斜式的限定条件是直线必须存在斜率;截距式的限定条件为两轴上的截距都存在且不为0;两点式的限定条件是直线不与轴垂直,也不与轴垂直.除此以外,还应注意直线方程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典型例题九

例9 已知两直线的交点为,求过两点的直线方程.

分析:利用点斜式或直线与方程的概念进行解答.

解法一:在已知直线上,

,即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即

解法二:∵点在已知直线上,

可见都满足方程

∴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说明:解法二充分体现了“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反之,若点的坐标满足方程,则直线一定过这个点”.此解法独特,简化了计算量,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典型例题十

例10 过点引一条直线,使它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为正值,且它们的和最小,求这条直线方程.

分析: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通过两截距之和最小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求出直线方程.或借助直线方程的截距式,通过两截距之和最小,求出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从而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法一: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显见,上述直线在轴、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由于,且可得

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当且仅当,即时,最小值为9.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即

解法二:设欲求的直线方程为().

据题设有,  ①

.     ②

①×②,有

当且仅当时,即,且,也即时,取等号.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

说明:在解法一中,应注意到这个隐含条件.否则,由,将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果.如等等.

在解法二中,应注意运算过程中的合理性,即讲究算理,不然,将会使运算过程不胜其繁.如采取下述方法:由①,用来表示,再代入②中,把化归成的函数.从解题思维方法上说无可厚非,但这种方法将使运算难度陡然增加.不如保持本质、顺其自然好.

典型例题十一

例11 已知,其中是实常数,求证:直线必过一定点.

分析与解:观察条件与直线方程的相似之处,可把条件变形为,可知即为方程的一组解,所以直线过定点(6,4).

说明:此问题属于直线系过定点问题,此类问题的彻底解决宜待学完两直线位置之后较好,当然现在也可以研究,并且也有一般方法.

典型例题十二

例12 直线过点(2,1),且分别交轴、轴的正半轴于点.点是坐标原点,(1)求当面积最小时直线的方程;(2)当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

解:(1)如图,设的面积为,则

   

并且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是

=1

由直线通过点(2,1),得 

=1

所以:

因为点和点在轴、轴的正半轴上,所以上式右端的分母.由此得:

当且仅当,即时,面积取最小值4,

这时,直线的方程是:=1

即:

(2)设,则,如图,

所以 

=45°时有最小值4,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说明:此题与不等式、三角联系紧密,解法很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综合能力和灵活处理问题能力.动画素材中有关于此题的几何画板演示.

典型例题十三

例13 一根铁棒在20°时,长10.4025米,在40°时,长10.4050米,已知长度l和温度t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试求出这个方程,并且根据这个方程,求这跟铁棒在25°时的长度.

解:这条直线经过两点(20,10.4025)和(20,10.4050),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        

即       =0.0025+10.4000

=25°时   =0.0025+10.4000=0.0031+10.4000=10.4031

即当=25°时,铁棒长为10.4031米.

说明:直线方程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

典型例题十三

例13 一根铁棒在20°时,长10.4025米,在40°时,长10.4050米,已知长度l和温度t的关系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试求出这个方程,并且根据这个方程,求这跟铁棒在25°时的长度.

解:这条直线经过两点(20,10.4025)和(20,10.4050),根据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       

即       =0.0025+10.4000

=25°时   =0.0025+10.4000=0.0031+10.4000=10.4031

即当=25°时,铁棒长为10.4031米.

说明:直线方程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