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二数学选修2—2练习1

2014-5-11 0:18:51下载本试卷

高二数学选修2—2练习(三)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

A组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2.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若干个圈:○●○○●○○○●○○○○●○○○○○●…

若将此若干个圈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120个圈中的●的个数(  )

A.12    B. 13    C.14     D.15

3.观察下列数:1,3,2,6,5,15,14,x,y,z,122,…中x,y,z的值依次是     (   )

A.42,,41,123   B.13,39,123  C.24,23,123    D.28,27,123

4.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

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

C.某校高三共有10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都超过50人.

D.在数列,由此归纳出的通项公式.

5.下面几种推理是合情推理的是                                  (  )

  (1)由圆的性质类比出球的有关性质;

  (2)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3)某次考试张军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成绩都是100分;

  (4)三角形内角和是,四边形内角和是,五边形内角和是,由此得凸多边形内角和是

A.(1)(2)        B.(1)(3)     C.(1)(2)(4)  D.(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6.由数列的前四项:,1 ,,……,归纳出通项公式an =_______________

7.若数列{},(n∈N)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b=(n∈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c}是等比数列,且c>0(n∈N),

则有d=_______ (n∈N)也是等比数列.

8.设,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9.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从“”变到  “”时,左边应增乘的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0.(14分)求证:(1);    (2) +>2+

                 

11.(13分)已知,比较的大小.

12.(14分)已知:,求证:

(1)

(2)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B组题(共100分)

四、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计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计数符号,这些符号与十进制的数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十进制

0

1

2

3

4

5

6

7

十六进制

8

9

A

B

C

D

E

F

十进制

8

9

10

11

12

13

14

15

例如,用十六进制表示E+D=1B,则(   )

  A. 6E    B. 72   C5F   D.  B0

14.若数列的前8项的值各异,且对任意的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可取遍的前8项值的数列是(   )

  A.    B.    C.   D.

15.已知表示平面,表示直线,则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B. C. D.

16.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f(x)=,若关于x的方程f2(x)+bf(x)+c=0有3个不同的实数解x1x2x3,则等于(   )

A.5        B.       C.13          D.

17.若和g(x)都是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函数,且方程有实数解,

不可能是              (   )

A.  B.  C.   D.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8.设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

 

19.由图(1)有面积关系:,则由图(2)有体积关系:   

20. ,经计算的

,推测当时,有_______.

21.设函数=(x-a)(x-b)(x-c),(a,b,c是两两不等的常数),则

++的值是    

六、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观察以下各等式:

分析上述各式的共同特点,猜想出反映一般规律的等式,并对等式的正确性作出证明.

23.(13分)否存在abc使得等式1·22+2·32+…+n(n+1)2=(an2+bn+c).

24.(14分)已知 求证:

C组题(共50分)

七、选择或填空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令,称为数列,……,的“理想数”,已知数列,……,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2, ,……,的“理想数”为(  )

A.2008    B.2004     C.2002      D.2000

26..下列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请按其规律,写出后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A.C4H9                   B.C4H10        C.C4H11        D.C6H12

八、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7.已知函数,当时,值域为,当时,值域为,…,当时,值域为,….其中a、b为常数,a1=0,b1=1.

(1)若a=1,求数列{an}与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若,要使数列{b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求b的值;

28.问题1:求三维空间至多被个平面分割的区域数

问题:求一个平面至多被条直线分割的区域数

问题:求一直线至多被个点分成的段数


厦门市2007—2008学年数学选修2—2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C

二、填空题:

6.    7.      8.      9.

三、解答题:

10.(1) ∵,,

将此三式相加得

2,∴.    

(2)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2+,即证

∵上式显然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

11解:∵   ∴

     ∴  则 

    又∵,  ∴

12.(1)证明:∵  

 ∴, 

 

(2)假设都小于

即有

∴   

由(1)可知,与矛盾,

∴假设不成立,即原命题成立.

B组题(共100分)

四、选择题:

13.A  14.B   15.D   16.D     17.D

五、填空题:

18.0   19.  20.    21.0

六、解答题:

猜想:

证明:

23.解:假设存在abc使题设的等式成立,

这时令n=1,2,3,有

于是,对n=1,2,3下面等式成立

1·22+2·32+…+n(n+1)2=

Sn=1·22+2·32+…+n(n+1)2

n=k时上式成立,即Sk= (3k2+11k+10)

那么Sk+1=Sk+(k+1)(k+2)2=(k+2)(3k+5)+(k+1)(k+2)2

= (3k2+5k+12k+24)

=[3(k+1)2+11(k+1)+10]

也就是说,等式对n=k+1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3,b=11,c=10时,题设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

24 证明:

    

    

C组题(共50分)

七、选择或填空题:

25.C   26.C

八、解答题:

27.解:⑴∵a=1>0,∴f(x)=axb在R上为增函数,

ana·an1ban1bbnbn1b(n≥2),

∴数列{an},{bn}都是公差为b的等差数列.

a1=0,b1=1,∴an=(n-1)b,bn­=1+(n-1)b(n≥2) ……………………………7分

⑵∵a>0,bnabn1b,∴,……………………………12分

由{bn}是等比数列知为常数.又∵{b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bn1不为常数,

∴必有b=0.………………………………………………15分

28.解:先考虑特殊情况:,但凭借几何直观难以想象的情况,于是转向考虑平面上类似问题.

先考虑特殊情况:,但是随着直线数目的增多,情况越来越复杂,不能立即得出的一般表达式.于是,通过类比进一步考虑更简单的问题.

显然,这个问题易解决.,…,

将以上讨论的结果整理成下表:

分割元素的数目

被割出的数目

空间被平面

平面被直线

直线被点

2

2

2

2

4

4

3

8

7

4

4

?

11

5

?

?

?

?

观察上表,发现列中两列数之和,等于的下一列中的数字;

列中的并列两数之和等于的下一行中的数字,于是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

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又应怎样进行证明呢?

再从特殊情况进行分析:三条直线分成七个部分,

第四条直线与前三条直线均相交,三个交点为,,(图5-

12).直线所穿过的区域均被分为两部分,于是增加的区域数就等于直线穿过的区域数,而直线穿过的区域数等于被点,,分成的段数,于是,

的分析,可以一字不差地适用于一般情况           图5-12

的证明.这样,

关于平面的表达式的推导也可以类比到三维空间,于是,

   

     

这样,刚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均得到圆满的解决.

当然,如果把记为 ,那么,由的表达式可以归纳出更一般的结论;维空间最多能被维平面分割的区域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