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二数学上期竞赛

2014-5-11 0:18:59下载本试卷

                             

祁阳二中2007年上期高二竞赛

数学试题(问卷)

注意: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只交答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设集合U=R,集合P={xx2≥x},Q={xx>0},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P∩QQ   B.P∪QQ    C.P∪Q≠R   D.Q∩Q=φ

2.已知f(x)的反函数的根为    (  )

  A.1      B.0      C.-     D.2

3.设a、b表示直线,α、β表示平面,P是空间一点,下面命题正确的是  (  )

A.aα,则a//α         B.a//α,bα,则a//b

C.α//β,aα,bα,则a//b

D.P∈a,P∈β,a//α,α//β则aβ

4.设圆x2+y2-2x+6y+1=0上有关于直线2x+y+c=0对称的两点,则c的值(  )

  A.2      B.-1     C.-2     D.1

5.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6+a8+a10+a12=120,则a9a11的值为    (  )

  A.14      B.15      C.16      D.17

6.在△ABC中,∠C=90°,若AC=3,BC=4,则cos(A-B)的值为      (  )

  A.      B.      C.     D.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a 为常数)表示的平面区域面积是9,那么实数a的值为  (  )

  A.3+2    B.-3  +2 C.-5     D.1

 
8.如图,直线MN与双曲线的左

  右两支分别交于M、N两点,与双曲线C的右

准线相交于P点,F为右焦点,若FM=2FN,

  又,则实数λ的取值为(  )

  A.      B.1       C.2    D.

9.平面上点P与不共线三点A、B、C满足关系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P在CA上,且    B.P在AB上,且

  C.P在BC上,且    D.P点为△的重心

10.△ABC的AB边在平面α内,C在平面α外,AC和BC分别与面α成30°和45α的角,且面ABC与α成60°的二面角,那么sin∠ACB的值为  (  )

  A.1      B.      C.    D.1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某校对全校男女学生共1200名进行健康调查,选用分层抽样取一个容量为200的样本,已知男生比女生多抽了10人,则该校男生人数为     人.

12.(1-x+x2)(1+x)6展开式中x3项的系数是         .

13.不等式的解集为    .

14.一个五位数由数字0,1,1,2,3构成,这样的五位数的个数为    .

15.过定点P(1,4)作直线交抛物线C:y=2x2于A、B两点,过A、B分别作抛物线C的切线交于点M,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

祁阳二中2007年上期高二竞赛

数学试题(答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时取到最大值.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

  (2)求实数 a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边长的为1的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D中点.

  (1)求二面角E—A1C1—D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求四面体B—A1C1E的体积.

18.(本小题满分14分)

(理科做)一袋中装有分别标记着1、2、3、4数字的4个球,从这只袋中每次取出1个球,取出后放回.连续取三次,设三次取出的球中数字最大的数为ξ.

  (1)求ξ=3时的概率;

  (2)求ξ的概率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文科做)一袋中装有分别写着1,2,3,4,5数字的5个球.

  (1)从袋中一次取出3个球,试求三个球中最大数字为4的概率;

  (2)从这袋中每次取出1个球,取出后放回,连续三次,试求取出的三个球中最大数字为4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直线交于P、Q两点,以PQ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的右顶点A.

  (1)设PQ中点

  (2)求椭圆C方程.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当b=0时,若f(x)在[2,+∞]上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

  (2)当a为整数时,若存在x0是f(x)的最大值,g(x0)是 g(x)的最小值,求a,b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4分)

  (文科做)设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理科做)已知点

  (1)求f(x)的定义域;

  (2)求证:

  (3)求证:数列{an}前n项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ADDC CDAAD

二、填空题。

    11.630 12.11    13.   14.48  15.y=4x-4

三、解答题

16.解:(1)x要满足cos2x≠0,从而

因此f(x)的定义域为……………………(4分)

  (2)由

    …………(4分)

    

     求得a=-4…………………………(12分)

     因此所求实数a的值为-4.

 
17.解:(1)在边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为AD中点,在A1D1上取中点F.连接EF过FW和

FM⊥A1C1于A1C1上一点M,连接EM,则∠EMF为

二面角E—A1C—D1的平面角.

在△A1C1D1中,FM=

又EF⊥FM,EF=1

∴二面角E—A1C1—D1的余弦值为.………………………………(6分)

  (2)在平面ABCD内,延长BA至N点,使AN=,故NE//A1C1.

    ∴NE//面BA1C1

    

18.(理科)解:(1)ξ=3表示取出的三个球中 数字最大者为3.

①三次取球均出现最大数字为3的概率P1=(3

②三次取球中有2次出现最大数字3的概率

③三次取球中仅有1次出现最大数字3的概率

.…………………………(6分)

  (2)在ξ=k时,利用(1)的原理可知:

    

    ξ的概率分布为:

ξ

1

2

3

4

P

    Eξ=1×+2×+3×+4×=.……………………(12分)

(文科)解:(1)从袋中一次取出3个球,其中数字最大为4时的概率,

                                     …………5分

  (2)从袋中每次取出1个球,取出后立刻放回,连续取三次。

    ①三次都取到4时概率

    ②三次中有2次取到4时的概率

    ③三次中有1次取到4时的概率

    因此取出的三次球中,最大数字为4的概率       …………12分

19.解:(1)设直线交于P(x1y1),

Q(x2y2),右顶点A(a,0)

  将

于是

  ∵M(x0,y0)为PQ中点

………………(5分)

  (2)依题意:

    

     整理得:5x1x2-(2+a)(x1+x2)+a2+3=0……………………③

     由①②代入③得:4a44a3a2+3=0

∴(a)(4a3a)=0

a>1  则4a3a>0,故a=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2分)

20.(1)当b=0时,f(x)=ax2-4x

上递减,f(x)=-4x,则f(x)在上递减,不合题意。……3分

则a≠0,要使f(x)在上递增,则a≥1……………………………………6分

(2)若上递减,无最大值

知a≠0,要使f(x)有最大值,必须

此时取最大值,

又g(x)取最小值时,x=x0=a时依题意有

又a<0,a∈Z,则a=-1,此时b=-1或3。………………12分

21.解:(1)由

x>0或x≤-1

f(x)定义域为…………………………(4分)

  (2)(理科)

    

    下面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在n=1时,a1=1,<a1<2,则n=1时(*)式成立.

②假设n=k成立,

要证明:

只需

只需(2k+1)3≤8k(k+1)2

只需1≤4k2+2k

而4k2+2k≥1在k≥1时恒成立.

只需证:4k2+11k+8>0,而4k2+11k+8>0在k≥1时恒成立.

于是:

因此得证.

综合①②可知(*)式得证.从而原不等式成立.………………(9分)

  (3)要证明:

    由(2)可知只需证:

     …………(**)

    下面用分析法证明:(**)式成立。

    要使(**)成立,只需证:

    即只需证:(3n-2)3n>(3n-1)3(n-1)

    只需证:2n>1

    而2n>1在n≥1时显然成立.故(**)式得证:

    于是由(**)式可知有:

    

因此有:

……………………………………(14分)

(文科).解:(1)的前n项和

   

    故数列               …………6分

  (2)

    于是的前n项之和

   

               …………12分

欢迎访问 http://www.k12z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