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二月考数学试题

2014-5-11 0:19:01下载本试卷

高二月考数学试题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数的频率。

B.直方图的高表示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

C.直方图的高表示取某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值。

D.直方图的高表示取该组上的个体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组距的比值。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命题“若”的逆否命题为:“若, 则”。

B.“”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若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D.对于命题使得. 则 均有

3.若函数fx)=2x2-1的图象两点(1,1)及(1+Δx,1+Δy),则等于( C )  

A.4         B.4x                C.4+2Δx       D.4+2Δx2

3.已知点A(1, -2, 11),B(4, 2, 3),C(6, -1, 4),则△ABC的形状是           ( C  )  

  A.等腰三角形    B.正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椭圆的短轴长为2,长轴是短轴的2倍,则椭圆的中心到其准线的距离是 ( D  )

A.      B.     C.      D.

5.曲线y=x3-3x2+1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  

A.y=-3x+2      B.y=3x4  C.y=-4x+3       D.y=4x-5

5.已知四面体ABCD中,AB,AC,AD两两互相垂直,给出下列命题:

;②

则下列关于以上两个命题的真假性判断正确的是              ( A )

A.①真②真    B.①假②真     C.①假②假      D.①假②真

6.已知动点Px,y)到点(1,2)的距离等于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则P点的轨迹是   ( A )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椭圆

7.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的值为    ( B  )

A.      B.      C.         D.

8.过点(0,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  ( C  )

A.1条  B.2条  C. 3条  D. 0条

9.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D  )

A.      B.      C.    D.

10.下面有三个游戏规则,袋子中分别装有球,从袋中无放回地取球,问其中不公平的游戏是(D)                                     

游戏1

游戏2

游戏3

3个黑球和一个白球

一个黑球和一个白球

2个黑球和2个白球

取1个球,再取1个球

取1个球

取1个球,再取1个球

取出的两个球同色→甲胜

取出的球是黑球→甲胜

取出的两个球同色→甲胜

取出的两个球不同色→乙胜

取出的球是白球→乙胜

取出的两个球不同色→乙胜

A. 游戏1和游戏3    B. 游戏1     C. 游戏2      D. 游戏3

二.填空题(本大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1.写出命题:“,使=0”的否定

12.下列程序:

  Read 

   For I  from 1 to  5 step 2

     

       print

End  for

End

输出的结果  2848 

13.一动点到y轴的距离比到点(2,0)的距离小2,这个动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

答案:y2=8x或y=0(x<0)

14.设函数fx)=(xa)(xb)(xc)(abc是两两不等的常数),则++=___0__

解析:∵fx)=x3-(a+b+cx2+(ab+bc+caxabc

x)=3x2-2(a+b+cx+ab+bc+ca.

a)=(ab)(ac),同理b)=(ba)(bc),

* c)=(ca)(cb).

代入原式中得值为0.

14.已知实数满足,则  4  

15.若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P(a,b)直线y=x的距离为,则a+b 的值是   

16. 为了科学地比较考试的成绩,有些选拔性考试常常将考试分数转化为标准分,转化关系式为(其中是某位学生的考试分数, 是该次考试的平均分,s是该次考试的标准差,Z称为这位学生的标准分),转化成标准分后可能出现小数或负数,因此,又常常再将Z分数作线性变换转化成其他分数。例如某次学业选拔考试采用的是T分数,线性变换公式是:,已知在这次考试中某位考生的考试分数是85,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70,标准差是25,则该考生的T分数为_______84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根据下列条件求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

⑴在线段OB上任取一点C;

⑵过点A任作一直线与直线OB交于点C。

解:(1);       (2).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抛物线C:y2=4x动直线L:y=k(x+1)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O为原点

①求证:定值;

②求满足的点M的轨迹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4分)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x2sinx;    (2) y=

解:(1)y′=(x2)′sinxx2(sinx)′=2xsinxx2cosx.

(2)y′==.

19.(本小题满分14分)用向量法求解下列问题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ACB=90°,E、F分别是AB、BC的中点,G是AA1上的点.

⑴如果,试确定点G的位置;

⑵在满足条件(Ⅰ)的情况下,试求的值。

19.解:⑴以C为原点,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C=2,则C(0,0,0),A(0,2,0),C1(0,0,2)E(1,1,0) 

 

即点的中点。

.    

20. (本小题满分16分)

如图所示,已知ABC是长轴长为4的椭圆上的三点,点A是长轴的一个端点,BC过椭圆中心O,且BC2AC

(I)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椭圆方程;

(II)如果椭圆上有两点PQ,使∠PCQ的平分线垂直于AO,证明:存在实数λ,使

解:(I)以O为原点,OA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2,0),则椭圆方程为

     ∵O为椭圆中心,∴由对称性知OC=OB

A

 
     又∵, ∴ACBC

     又∵BC=2AC    ∴OCAC

     ∴△A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C的坐标为(1,1)  ∴点B的坐标为(-1,-1)

     将C的坐标(1,1)代入椭圆方程得

     则求得椭圆方程为     

     (II)由于∠PCQ的平分线垂直于OA(即垂直于x轴),不妨设PC的斜率为k,则QC的斜率为-k,因此PCQC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kx-1)+1,y=-kx-1)+1

     由 得(1+3k2)x2-6kk-1)x+3k2-6k-1=0 *)

     ∵点C(1,1)在椭圆上,

     ∴x=1是方程(*)的一个根,∴xP•1=xP

     同理xQ 

     ∴直线PQ的斜率为(定值)

又∠ACB的平分线也垂直于OA

     ∴直线PQAB的斜率相等(∵kAB=

     ∴向量,即总存在实数,使成立.

21. (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椭圆C=1(ab>0),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斜率为k的直线l过右焦点F2且与椭圆交于AB两点,设ly轴交点为P,线段PF2的中点恰为B

(1)若|k|≤,求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若k=AB到右准线距离之和为,求椭圆C的方程。

解:(1)设右焦点F2c,0),则ly=kxc).令x=0,则y=-ck,∴P(0,-ck)。

BF2P的中点,∴B,-)。

B在椭圆上,∴=1。

k2·=(-1)(4-e2)=e2-5。

∵|k|≤,∴e2-5≤.∴(5e2-4)(e2-5)≤0。∴e2<1.∴e<1.

(2)k,∴e.∴.

a2c2b2c2.椭圆方程为=1,即x2+5y2c2

直线l方程为y=xc),

B,-c),右准线为x=c.

Ax0y0),则(cx0)+(c)=,∴x02cy0c).

A在椭圆上,∴(2c2+5[c)]2c2.

解之得c=2或c(不合题意,舍去).

∴椭圆方程为x2+5y2=5,即y2=1.

III卷(理科附加题)

(第1、2、3、4题每题6分,第5题16分 共40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方程所表示的曲线为( D )

A.一条直线和一个圆     B.一条线段和一个圆   

C.一条直线和半个圆     D.一条线段和半个圆

2.双曲线x2y2=1的左焦点为F,点P为左支下半支上任意一点(异于顶点),则直线PF的斜率的变化范围是

A.(-∞,0)          B.(1,+∞)

C.(-∞,0)∪(1,+∞)    D.(-∞,-1)∪(1,+∞)

解析:数形结合法,与渐近线斜率比较。答案:C

3.已知实数x,y满足3x2+2y2=6x,则x2+y2的最大值是   4 

4.过双曲线x2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且,则这样的直线有

  3  条。

5.如图,ADB为半圆,AB为半圆直径,O为半圆圆心,且OD⊥AB,Q为线段OD的中点,已知AB=4,曲线C过Q点,动点P在曲线C上运动,且保持PA+PB的值不变。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C的方程。

  (2)过D点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M,N,求△OMN面积的最大值。

  (3)若过D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两点M,N,且M在D,N之间,设,求λ的取值范围.

解:以AB、OD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ïAB÷ =4 ∴A(-2,0) B(2,0),D(0,2) ∴ïPAï+ïPBï=ïQAï+ïQBï=2>ïAB÷ =4

∴曲线C为以O为中心,A,B为焦点的椭圆,设其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半焦距为c,

2a=2,2c=4, ∴a= , c=2 , b=1 ∴曲线C方程为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代入曲线C的方程得(1+5k2)x2+20kx+15=0,设M(x­­1,y1),N(x2,y2)

则 △=(20k)2-4(1+5k2) ·15>0 ①

x­­1 + x2 =

x­­1 ·x2 =

由①得k2>3/5

 点O到直线MN的距离d=

弦MN的长ïMNï=ïx­­1 - x2ï==

∴SOMN =ïMNï·d=··=

∵k2 =∴m>0

则k2 =∴SOMN==

当且仅当m=20/m即m=时等号成立,此时k2=∴△OMN的最大面积为

(3)

思路点拨:由,从而得到M、N的坐标与D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代入到椭圆方程中,将可以消去,得到

的关系,利用,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