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数学试题(理科)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设集合,
,
,则
=( )
A、 B、
C、
D、
2、在等比数列中,
,则公比q的值为 ( )
A、25 B、
3、方程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 )
A、一椭圆和一双曲线的离心率 B、两抛物线的离心率
C、一椭圆和一抛物线的离心率 D、两椭圆的离心率
4、以点(2,-1)为圆心且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为( )
A、 B、
C、 D、
5、函数的最小值是( )
A、 B、
D、不存在
6、直线与抛物线
交于
两点,过
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则梯形
的面积为( )
A、48
B、
7、设a = ,b =
,c =
,那么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b>a>c C、a>c>b D、b>c>a
8、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
的右焦点重合,则p的值为( )
A、
B、
C、
D、
9、直线y =m(m为常数)与正切曲线y
=(
>0)相交,则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是( )
A、 B、
C、
D、
10、已知点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过F1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若△ABF2为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不等式的解集是 _____。
12、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13、动点P与定点A(- 1,0),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 -1,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
14、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点A(9,2),M是双曲线上一点,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5、圆上的点到直线
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_______。
16、对于函数f(x)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x1≠x2),有如下结论:
①f(x1+x2) = f(x1)·f(x2); ② f(x1·x2) = f(x1)+f(x2) ;
③> 0; ④
。
当f(x) = lgx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12分) 已知直线方程是,直线方程是
。
1)求与
的交点P的坐标;(5分)
2)求经过点P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方程。(7分)
18、(本题13分) 已知三点P(5,2)、(-6,0)、
(6,0).
1)求以、
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6分)
2)设点P、、
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
、
、
,求以
、
为焦点且过点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渐近线方程。(7分)
19、(本题13分)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A、B、C三点均在抛物线上,如果
的重心与F重合,且A的纵坐标为8,求:
1)、BC边中点D的坐标;(6分)
2)、B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7分)
20、(本题13分) 已知p: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已知q:方程
无实根。
1)、若p为真,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5分)
2)、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8分)
21、(本题13分) 关于x的不等式 ----(*)
1)、若a = 2,试解(*)不等式;(7分)
2)、若(*)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只有x = 1,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6分)
22、(本题12分)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点P在椭圆C上,且PF1⊥PF2,,PF1=
,,PF2=
.
1)求椭圆C的方程;(5分)
2)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Q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Q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4分)
3)若2)中的线段AB的中垂线交椭圆C于M、N两点 ,则弦MN的长 = ______。(3分)
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数学试题(理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C 5、D 6、A 7、C 8、B 9、B 10、B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16、②③
三、解答题:
17、题解:(略)
18、题解:(1)由题意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a>b>0),其半焦距c=6
∴
,b2=a2-c2=9.
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点P(5,2)、F1(-6,0)、F2(6,0)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点P,(2,5)、F1,(0,-6)、F2,(0,6).
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由题意知,半焦距c1=6
,b12=c12-a12=36-20=16.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为:.
19、题解:1)由已知得A(2,8),焦点F(8,0)。设B(),C(
),D(
)
则:
即:BC边中点D的坐标为(11,-4)
2)由
故:BC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 y – 40 = 0
20、题解:1)由P为真得:
2)由q为真得:
由题意知p、q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
21、题解::1) (略)
2) 是不等式的解,所以有:
,可知a > 1,于是
原不等式
要使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只有x = 1,则需
22、题解法一:(1)因为点P在椭圆C上,所以,a=3.
在Rt△PF故椭圆的半焦距c=
,
从而b2=a2-c2=4,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由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4+9k2)x2+(36k2+18k)x+36k2+36k-27=0.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 所以 解得
,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即8x-9y+25=0. (经检验,符合题意)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由题意x1x2且
①
②
由①-②得
③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 x2=-4, y1+ y2=2,
代入③得=
,即直线l的斜率为
,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2),即8x-9y+25=0.(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