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14-5-11 0:19:04下载本试卷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

命题单位:荡口中学  命题人:王丽芸  审核人:王峰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如果连续抛掷1000次,那么第999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   )

(A)   (B)   (C)    (D) 

2、要从已编号(1~50)的50部新生产的赛车中随机抽取5部进行检验,用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部赛车的编号可能是                 (   )

(A)15,10,15,20,25        (B) 3,13,23,33,43 

(C) 5, 8,11,14,17         (D) 4,8,12,16,20

3、下图给出的是计算…+ 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

(A)I>100    (B)I≤100    (C)I>50    (D)I≤50

 

4、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可知输出结果为              (   )

(A)17     (B)19      (C)21     (D)23

5、工人月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x(千元)变化的回归直线方程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50元

(B)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150元

(C)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时,工资提高90元

(D)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90元

6、在某次体育活动中,统计甲、乙两班学生每分钟跳绳的成绩(单位:次)情况如下表:

班级

参加人数

平均次数

中位数

方差

55

135

149

190

55

135

151

110

下面有3个命题:

(1)甲班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2)甲班学生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学生成绩的波动大;

(3)甲班学生成绩优秀人数不会多于乙班学生成绩优秀的人数(跳绳次数≧150次为优秀)。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1)    (B)(2)     (C)(3)    (D)(2)(3)

7、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三件产品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A与C互斥        (B)B与C互斥

(C)任何两个均互斥       (D)任何两个均不互斥

8、在5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2件二等品。从中任取2件,那么以为概率的事件是                                (   )

(A)都不是一等品            (B)恰有一件一等品

(C)至少有一件二等品          (D)至少有一件一等品

9、下列算法输出的结果是                      (    )

文本框: S←1
I←1
While S≤2005
I←I+2
S←S×I
End While
Print I
(A)1+3+5+…+2005;

(B)1×3×5×…×2005;

(C)求方程1×3×5×…×n=2005中的n值;

(D)满足1×3×5×…×n>2005的最小整数n

10、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80得一组新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81.2, 4.4     (B) 78.8, 4.4

(C) 81.2, 84.4    (D)78.8, 75.6 

11、将数字1、2、3填入标号为1,2,3的三个方格里,每格填上一个数字,则方格的标号与所填的数字有相同的概率是                  (    )(A)    (B)    (C)   (D)

12、正四面体的4个面上分别写着1、2、3、4,将3个这样均匀的正四面体同时投掷于桌面上,与桌面接触的3个面上的3个数的乘积能被4整除的概率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题,每小题4分)

13、对划船运动员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6次测试,测得他们在最大速度(m/s)的数据的茎叶图如右图所示,试问哪一位运动员较为优秀?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与纵坐标都在集合A={0,1,2,3,4,5}内取值的点中任取一个点,此点正好在直线上的概率为     

15、如下图,过正三角形ABC的顶点B任作一条射线BT,交AC于T,则CTBC的概率为_________.

16、在右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若输入,则输出的结果是    。[ Mod(a,b)表示a除以b所得的余数。]

17、下面的代码的执行结果是S=   ,H=    .

S←40

H←

For n from 2 to 5

S←S+2×H

H←

End for

Print S,H

18、数据-1,0,3,4,6,x,y的众数为x,中位数为y,平均数为x+y,则x-y=

      

三、解答题:(共6题,共66分)

19、有一个容量为 20 的样本,其数据如下(单位:岁) (12分)

  44 45 29 42 58 37 53 52 49 34

  27 32 42 55 40 38 50 26 54 26

⑴填写以下的频率分布表;

⑵绘出频率分布图和折线图(在同一幅图中作);

⑶据频率分布图的各组中值估计总体平均数,并将所得结果与实际的总体平均数相比较,计算误差。

分组

频数

频率

频率/组距

[19.5,29.5]

[29.5,39.5]

[39.5,49.5]

[49.5,59.5]

合计

20、(12分)甲、乙两人约定于6时到7时之间在某地会面,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个人一刻钟,过时即可离去。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21、(10分)某连锁经营公司所属5个零售店某月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资料如下表

商店名称

A

B

C

D

E

E

销售额(x)/千万元

3

5

6

7

9

9

利润额(y)/百万元

2

3

3

4

5

(1)   画出销售额和利润额的散点图。

(2)   若销售额和利润额具有相关关系,试计算利润额y对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方程.

22、(10分)将甲、乙两枚骰子先后各抛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甲、乙两枚骰子所

  x>0   

出的点数,若把点P(a,b)落在不等式组  y>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事件记为A,求P(A)

x+y≤4

              

23、(10分)给出30个数:1,2,4,7,……,其规律是:第1个数是1,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大1,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大2,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大3,依次类推。求第30个数,写出伪代码,画出流程图。

24、(12分)把编号为1,2,3的3个球随机的放入3个盒中,每盒放球数不限,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A=“3个球在同一盒中”       B=“1盒1个球”

C=“第1个球在第二盒中       D=“第1个盒恰有2个球”

高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A 5、C 6、D 7、D 8、C 9、D 10、A 11、D 12、B

二、填空题:

13、乙 14、 15、 16、17 17、115  18、-2

三、解答题:

(1)

分组

频数

频率

频率/组距

[19.5,29.5]

4

0.2

0.02

[29.5,39.5]

4

0.2

0.02

[39.5,49.5]

6

0.3

0.03

49.5,59.5]

6

0.3

0.03

合计

20

1

0.1

(2)   频率/组距

0.03


0.02

     

     19.5  39.5    9.5

(3)组中值估计总体平均数为:41.5       实际的总体平均数: 41.65 

 误差:0.15

20、以x和y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则两人能够会面的条件是x-y≤15。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则(x,y)的所有基本事件可以看作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则可能会面的时间由图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故P(两人能会面)==

答:两人能会面的概率为

21、(1)略

(2)      

        

b=    a=

利润额y对销售额x的回归直线方程: +

22、解:总共有基本事件36种,事件A包含基本事件有(1,1),(1,2),(1,3),(2,1),(2,2),(3,1)6种,所以P(A)=

23、

I←0

S←1

While I<30

 S←S+I

 I←I+1

End While

Print S

 

I←0

S←1

While I<29

I←I+1

S←S+I

End While

Print S

 

S←1

For I From 1 To 29

S←S+I

End For

Print S

 


24、解:所有的基本事件为27个,事件A、B、C、D分别包含3、6、9、6个基本事件,所以它们的概率P(A)=、P(B)=、P(C)=、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