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二数学第七章知识总结

2014-5-11 0:19:05下载本试卷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高二数学第七章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1.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而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直线必须经过一个已知点.确定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的适用范围.

名  称

方  程

说  明

适用条件

点斜式

y-y0=k(x-x0)

 (x0,y0)——直线上已知点k——斜率

倾斜角为90°的直线不能用此式

两点式

(x1,y1)(x2,y2)是直线上两个已知点

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不能用此式

一般式

Ax+By+C=0

-——斜率

(0,-)——直线与y轴交点

A、B不同时为零

2.平面上的直线二元一次方程

3.两条直线的夹角,当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且k1·k2≠-1时,tanθ=,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应结合图形判断、求解,另外注意到角公式与夹角公式的区别.

4.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时,若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可用斜率的关系来判断.但若直线斜率不确定,则必须用一般式的平行垂直条件来判断.

5.在实际问题中,当我们求轨迹方程时,有时很难或不能找到曲线上点的坐标之间的直接关系.若引进适当的参数,问题往往比较容易解决.如研究运动的物体的轨迹时,常用时间作参数;研究旋转的物体的轨迹时,常用旋转角作参数.

6.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关键,在于消去参数.反之,选择适当的参数也可以将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

7.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反映了现实世界空间形成和数据关系之间的某种联系,我们将曲线看作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在建立坐标系后,点集P中任一元素M都有一个有序数对(x,y)和它对应,(x,y)是某个二元方程f(x,y)=0的解,也就是说,它是解的集合Q={(x,y)|f(x,y)=0}中的一个元素,反之,对于解集Q中任一元素(x,y),都有一点M与它对应,点M是点集P中的一个元素.P和Q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8.根据圆的定义,求出了圆的标准方程.又由标准方程推出了圆的一般方程.圆的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它明确地指出了圆心和半径,而圆的一般方程则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它没有xy项,且x2、y2项的系数相等.

9.注意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10.在学习中注意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即把对把几何图形的研究,转化为对代数式的研究,同时又要理解代数问题的几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