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数学 |
教学内容: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
【基础知识精讲】
1.双曲线-
=1的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x|≥a,y∈R.
(2)对称性:双曲线的对称性与椭圆完全相同,关于x轴、y轴及原点中心对称.
(3)顶点:两个顶点A1(-a,0),A2(a,0),两顶点间的线段为实轴,长为
(4)渐近线:双曲线特有的性质,方程y=±x,或令双曲线标准方程
-
=1中的1为零即得渐近线方程.
(5)离心率e=>1,随着e的增大,双曲线张口逐渐变得开阔.
(6)等轴双曲线(等边双曲线):x2-y2=a2(a≠0),它的渐近线方程为y=±x,离心率e=.
(7)共轭双曲线:方程-
=1与
-
=-1表示的双曲线共轭,有共同的渐近线和相等的焦距,但需注意方程的表达形式.
注意:
1.与双曲线-
=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可表示为
-
=λ(λ≠0且λ为待定常数)
2.与椭圆+
=1(a>b>0)共焦点的曲线系方程可表示为
-
=1(λ<a2,其中b2-λ>0时为椭圆, b2<λ<a2时为双曲线)
2.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F(c,0)的距离和到定直线l:x=的距离之比等于常数e=
(c>a>0)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是双曲线的准线,焦准距(焦参数)p=
,与椭圆相同.
3.焦半径(-
=1,F1(-c,0)、F2(c,0)),点p(x0,y0)在双曲线
-
=1的右支上时,|pF1|=ex0+a,|pF2|=ex0-a;
P在左支上时,则 |PF1|-(ex1+a),
|PF2|=-(ex1-a).
本节学习要求:
学习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用类比思想,即象讨论椭圆的几何性质一样去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从而得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将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图形、几何性质列表对比,便于掌握.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与代数中的方程、平面几何的知识联系密切;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弦长间问题都离不开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韦达定理等;渐近线的夹角问题与直线的夹角公式.三角函数中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同学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科学态度,培养同学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重点难点解析】
1.学习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也可以与椭圆的几何性质对比进行,着重指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本节重点是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及其应用,难点是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第二定义,几何性质的应用.
例1 (1)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x,且经过点Q(8,6
)的双曲线方程.
(2)已知双曲线满足:两准线间的距离为,渐近线方程为y=±
x,求双曲线方程.
分析 (1)据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求出a,b之间的关系,以Q点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可求a,b的值,亦可据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求出,这样可据焦点所在坐标轴的讨论.即设双曲线方程为-
=λ(λ≠0),将Q点坐标代入求得 λ=4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
=1.
(2)当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时,设其方程为
-
=1,依题意有
解得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
=1
当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时,同理求得其方程为:-
=1
综上所述,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
=1或
-
=1.
例2 过双曲线-
=1的右焦点F2,作斜率为2的弦AB,求|AB|的长.
分析 运用焦半径知识较为简便.
依题意有a=3,c=5,e=,F2(5,0)
联立方程组
消去y得 5x2-90x+261=0.
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
于是|AB|=e(x1+x2)-2a=×
-6=24.
注:若用弦长|AB|=·
解计算量显然大一些,本例中AB为过焦点弦,所以运用焦半径解题就较自然了.
例3 已知直线l和双曲线-
=1(a>0,b>0)及其渐近线依次交于A、B、C、D四点,求证:|AB|=|CD|.
分析 若直线l和x轴垂直,结论显然成立;若直线l不与x轴垂直,则可设l的方程为y=kx+m,代入双曲线方程并整理得:
(b2-a2k2)x2-2a2kmx-a2(m2+b2)=0,
设A(x1,y1),D(x2,y2),则x1+x2=再将y=kx+m代入双曲线渐近线方程
b2x2-a2y2=0 并整理得
(b2-a2k2)x2-2a2kmx-a2m2=0.
设B(x3,y3),C(x4,y4),则x3+x4=
∴x1+x2=x3+x4
表明线段AD的中点和线段BC的中点重合,故问题得到证明.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求与双曲线-
=1有共同渐近线且过点(2,3)的双曲线方程.
分析一 只要判断清楚已知点(2,3)与渐近线的位置关系,便可知双曲线方程的表达式,进而可求出方程.
解法一:双曲线-
=1的渐近线方程为:y=±
x
将x=2代入方程y=x得y=
·2=
<3
∴点(2,3)在直线y=x的上方,于是设所求的双曲线方程为:
-
=1
∴
由(1)设a=3k,b=4k,代入(2)得:-
=1
∴k=± (舍负)
∴a=3 b=2
∴所求方程为: -
=1即
-
=1
分析二 与双曲线-
=1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表示为
-
=λ,待定系数λ便可求出双曲线方程.
解法二: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
=λ,(1)
将点(2,3)代入(1)得:
-
=λ ∴λ=-
所求方程为:
-
=-
即:-
=1为所求
说明:(1)由渐近线及一点可以确定双曲线的位置,解法一正是利用此性质先定位再求出a、b,进而求出双曲线方程.
(2)方程-
=λ 当λ=0时,表示两条直线:
+
=0和
-
=0,正是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因此当λ≠0时,方程表示以直线
-
=0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系.解法二正是利用了此原理,设方程再代入点坐标便可求出双曲线方程比较简捷.
例2 在双曲线-
=1的一支上不同的三点A(x1,y1)、B(
,6)、C(x2,y2)与焦点F(0,5)的距离成等差数列.
(1)求y1+y2;
(2)证明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经过某一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
分析 (1)从双曲线的焦半径分析往往用第二定义.
(2)证明过定点可采取求点坐标的方法.
解:(1)∵a=2,b=
,c=5,
∴e==
=
.
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得:
|AF|=e(y1-)=ey1-a=
y1-2
,
|CF|=e(y2-)=ey2-a=
y2-2
,
|BF|=e(6-)=6e-a=6×
-2
=3
.
又|AF|、|BF|、|CF|成等差数列,∴|AF|+|CF|=2|BF|,即(y1-2
)+(
y2-2
)=2×3
,∴y1+y2=12.
(2)证明:设x1+x2=t,则线段AC的中点为(,6).∵
-
=1,
-
=1.
∴-
=0,
∴=
(x1+x2)=
.
∴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从而其方程为y-6=-
(x-
),即(y-
)t+3x=0,显然它过定点(0,
).
点评:涉及焦半径问题往往考虑第二定义,一般来讲,双曲线-
=1上一点P(x1,y1)的左、右焦半径长为|PF1|=±(ex1+a),|PF2|=±(ex1-a)(其中P在右支上取正号,在左支上取负号).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已知双曲线-
=1(a>0,b>0)左、右焦点分别为F1和F2,P是它左支上点,P到左准线距离为d.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d,|PF1|,|PF2|成等比数列,说明理由.
分析 对于存在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对象,然后结合题设条件进行判断.
设存在P(x0,y0)且x0≤-a,使d,|PF1|,|PF2|成等比数列,则|PF1|2=d|PF2|,
设d′为P点到右准线的距离,由双曲线第二定义得:
=
=e ∴|PF1|=ed,
∴(ed)2=d·ed′,∴ed=d′,
∴e(--x0)=-x0+
,
∴x0= ∵x0≤-a,
∴≤-a,∴e2-2e-1≤0,
∴1-≤e≤
+1,又e>1,
∴1<e≤+1.
故当双曲线的离心率e∈(1, +1)时,存在满足条件的P,而当e∈(
+1,+∞)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注:利用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解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本例还可以利用双曲线的两种定义再结合不等式|PF1|+|PF2|≥|F1F2|求解,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例2 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2|CD|,点E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λ,双曲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当(
≤λ≤
)时,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 如图,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直线AB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CD⊥y轴.
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D,且以A、B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D关于y轴对称.依题意,记A(-C,0),C(,h),E(x0,y0,)其中c=
|AB|为双曲线的半焦距,h是梯形的高.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x0==
,y0=
-
=1, ①
(
)2-(
)2
=1 ②
由①式得=
-1 ③
把③式代入②式,整理得
(4-4λ)=1+2λ
故λ=1-
由题设 ≤λ≤
得
≤1-
≤
.
解得 ≤e≤
.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注:本例先求出C点纵坐标,用a、b、c表示,然后将E点坐标用λ表示,并代入双曲线方程,而得到含有e与λ的等式,由λ范围求出e的范围.
例3 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M、N,点M的坐标为(-2,-12),点S(-7,0)、T(7,0)在双曲线.
(1)利用双曲线定义,求点N的轨迹方程;
(2)是否存在过P(1,m)的直线与点N的轨迹有且只有两个公共点A、B,且点P(1,m)恰是线段AB的中点?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 (1)设点N的坐标为(x,y),它不同于点M(-2,-12).由双曲线定义知
||SM|-|SN||=||TM|-|TN||≠0
∵S(-7,0),T(7,0),∴|SM|=13,|TM|=15.
1°当|SM|-|SN|=|TM|-|TN|时,有|TN|-|SN|=2<14=|ST|,
∴点N的轨迹是中心在ST的中点(0,0),焦点为S、T的双曲线C的左支,除去M(-2,-12)和D(-2,12)两点.
双曲线C的方程:x2-=1(x<0).
∴点N的轨迹方程为
x2-=1(x<0,y≠±12).
2°当|SM|-|SN|=-(|TM|-|TN|)时,有|TN|+|SN|=28>14=|ST|,
∴点N的轨迹是中心在ST的中点(0,0),焦点为S、T的椭圆Q,除去M(-2,-12)和D(-2,12)两点.
椭圆Q方程:+
=1.
∴点N的轨迹方程为+
=1(y≠±12).
综合1°、2°,点N的轨迹方程为
x2-=1(x<0=和
+
=1,其中y≠±12.
(2)1°当过点P(1,m)的直线的斜率k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1,可得m=1.
2°当k存在时,设直线l:y=kx+m-k.若l过点M或点D.
∵两点M、D既在双曲线C上,又在椭圆Q上,但不在点N的轨迹上
∴l与点N的轨迹只有一个公共点,不合题意;若l不过M、D两点.
当-4<k2<4
时(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y±4
=0),利用图像知,直线l与点N的轨迹有三个公共点,不合题意.
当-∞<k≤-4或4
<k≤+∞时,
直线l与点N的轨迹有两个公共点A、B,且点P(1,m)是AB的中点.
设A(x1,y1),B(x2,y2),则在
3x21+4y21=12×49, ①
3x22+4y22=12×49, ②
①-②,得3(x1+x2)(x1-x2)=-4(y1+y2)(y1-y2) ③
将x1+x2=2,y1+y2=2m, =k代入③,得k=-
.
当4≤k<+∞,即4
≤-
<+∞时,有-
≤m<0.
【同步达纲练习】
A级
一、选择题
1.已知双曲线kx2-2ky2=4的一条准线是y=1,则实数k的值等于( )
A. B.-
C.-
D.
2.双曲线与其共轭双曲线有相同的( )
A.顶点 B.焦点 C.准线 D.渐近线
3.过点(2,-2)且与双曲线x2-2y2=2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
A.-+
=1 B.
-
=1
C.- +
=1 D.
+
=1
4.已知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两准线间的距离为d,且c=d,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3 D.2
5.当8<k<17时,曲线+
=1与
+
=1有相同的( )
A.焦距 B.准线 C.焦点 D.离心率
二、填空题
6.以y=±x为渐近线,且焦点在坐标轴上,焦距为10的双曲线
.
7.双曲线-
=1的两准线相距 ,两渐近线所夹的锐角等于
;
8.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则其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三、解答题
9.试求以椭圆+
=1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双曲线
-
=1的渐近线相切的圆方程.
10.过双曲线-
=1的右焦点F作倾斜角为
的弦AB,求弦AB的长及AB的中点M到右焦点F的距离.
AA级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双曲线中,与双曲线-y2=1的离心率和渐近线都相同的是( )
A.3y2-x2=9 B.x2-3y2=9
C.3y2-9x2=1 D.3x2-y2=3
2.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2 C.
或
D.
或
3.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且与双曲线的实轴垂直的弦叫做双曲线的通径,则双曲线-
=1的通径的长是( )
A. B.
C.9 D.10
4.已知双曲线-
=1上的一点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4,则P点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
A.22 B.24 C.26 D.28
5.已知双曲线x2-y2=1的左焦点为F,点P为双曲线在第三象限内的任意一点,则斜率kPF的取值范围是( )
A.k≤0或k≥1 B.k<0或k>1
C.k≤-1或k≥1 D.k<-1或k>1
二、填空题
6.双曲线16x2-9y2=144上一点P(x0,y0)(x0<0)到左焦点距离为4,则x0= .
7.双曲线-y2=1的共轭双曲线的准线方程是
.
8.双曲线-
=1的准线和渐近线的交点到双曲线的中心的距离等于
.
三、解答题
9.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1的左支交于A、B两点,直线l过点(-2,0)和AB中点,求直线l在y轴上截距b的取值范围.
10.求证:以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的准线相交,且这条准线截得的劣弧的弧度数为定值.
【素质优化训练】
1.过点A(1,1)且与双曲线x2-y2=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的条数是( )
A.1 B.2 C.3 D.4
2.双曲线的两条准线分焦点间的距离成三等分,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2
3.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是y=±x,焦点F1(-
,0),F2(
,0),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
A. B.
C.
D.
4.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是椭圆16x2+25y2=160的两个顶点,双曲线的两准线分别过椭圆的两个焦点,则此双曲线的方程是( )
A. -
=1 B.
-
=1
C.-
=1 D.
-
=1
5.已知E、F分别是离心率为的双曲线
-
=1(a>0,b>0)的左顶点与右焦点,记M(0,b),则∠EMF等于( )
A.45° B.60° C.90° D.120°
二、填空题
6.已知双曲线-
=1和点A(6,2)、B(5,0),M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则
|MA|+|MB|的最小值为
.
7.双曲线的离心率是e=3,则两渐近线的夹角是 .
8.渐近线为y=±x,且和直线5x-6y-8=0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双曲线方程为 .
三、解答题
9.已知点A(,0)和曲线y=
(2≤x≤2
)上的点P1,P2,…,Pn,若|P1A|,|P2A|,…,|PnA|成等差数列并且公差d∈(
,
),求n的最大值.
10.已知双曲线-
=1(a>0,b>0)离心率e=
,过点A(0,-b)和B(a,0)的直线与原点间距离
.
(1)求双曲线方程;
(2)直线y=kx+m(k≠0,m≠0)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C、D,且C、D两点都在以A为圆心的同一圆上,求m的取值范围.
【生活实际运用】
1.运用双曲线的光学性质,设计并制作一台灯或吊灯.
2.双曲线型自然通风塔的外形,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构旋转所成的曲面,它的最小半径是6米,最小半径处的截口平面到地面距离是5米,底面截口半径是10米,求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注:这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题目.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确认以下两个问题:(1)选择适当的坐标系;(2)将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借助坐标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
【知识验证实验】
1.已知双曲线2x2-y2=2,试问过点N(1,1)能否作一直线与双曲线交于C、D两点,且使N为CD的中点?这样的直线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将问题一般化:N(x0,y0),双曲线方程为-
=1,若过点N的双曲线的中点弦存在,则N点应在什么位置?其方程又为何?
2.点P是双曲线-
=1右分支上任意一点,F1,F2分别为左、右焦点,设∠PF1F2=α,∠PF2F1=β,求证:3tan
=tan
.
解:在△PF1F2中,利用正弦定理及分比定理得=
=
=
,
∴=
,即2sin
=sin
,展开并简化,得3sin
cos
=sin
cos
,
∴3tan=tan
.
【知识探究学习】
舰A在舰B的正东6km处,舰C在舰B的北偏西30°且与B相距4千米处,它们准备围捕海洋动物.某时刻A发现动物信号,4s后B、C同时发现这种信号,A发射麻醉炮弹.设舰与动物均为静止的,动物信号的传播速度是1km/s,炮弹的速度是km/s,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若不计空气阻力与舰高,问舰A发射炮弹的方位角和仰角应是多少?
解:取AB所在直线为x轴,AB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B、C舰的坐标分别为(3,0)、(-3,0)、(-5,2).
记动物所在位置为P,则|PB|=|PC|,于是P在BC中垂线上,其方程为x-3y+7
=0.
又A、C两舰发现信号的时间差为4秒,有|PB|-|PA|=4,于是P在双曲线-
=1的右支上,求得P点坐标是(8,5
)且|PA|=10.
又kPA=,∴直线PA的倾斜角为60°,于是舰A发射炮弹的方位角是北偏东30°,
设发射的仰角是θ,初速度为v0=,则
=
,
∴sin2θ==
,
∴仰角θ=30°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A级
1.B 2.D
3.A 4.B 5.A
6. -
=1或
-
=-1 7.
,arctan2
8.
9.解:由椭圆+
=1的右焦点为(5,0),∴圆心为(5,0),又圆与双曲线
-
=1的渐近线相切,即圆心到直线y=±
x的距离为圆的半径.∴r=
=4 于是圆的方程为(x-5)2+y2=16.
10.解:∵F(5,0),∴AB:y=x-5,将AB的方程代入双曲方程,得7x2+90x-369=0,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AB|=
=
=
,又xm=
=-
,∴|MF|=
|xM-5|=
AA级
1.B 2.C
3.B 4.B 5.B
6.- 7.y=±
8.a
9.解:由消去y得,(1-k2)x2-2kx-2=0,若令f(x)=(1-k2)x2-2kx-2,则直线与双曲线左支相交于A、B两点,等价于方程f(x)=0有两个不大于-1的不等实根,即:
解得1<k<
,又AB中点为(
,
),∴直线l的方程为
=
y=
,令x=0,b=
=
,由k∈(1,
)知b<-2-
或b>2,故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b的取值范围为(-∞,-2-
)∪(2,+∞).
10.证明:设PQ是过焦点F的弦,M是PQ的中点,l是与F相应的准线,分别过P、Q、M作l的垂线,垂足为P1、Q1、M1,则|MM1|=||PP1|±|1||=
·|
±
|=
|PQ|=
<R,当P、Q位于同一支时,取“+”,否则取“-”,∴以PQ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l相交,且截得的劣弧的弧度数θ=2arccos
=2arccos
为定值.
【素质优化训练】
1.B 2.C
3.A 4.A 5.C
6. 7.arctan
8.
-y2=1
9.解:题设中的曲线是双曲线中的一段,即-y2=1,(2≤x≤2
,y≥0),A(
,0)是它的右焦点,其右准线为l:x=
,e=
,设Pn(xn,yn)(2≤xn≤2
,yn≥0),则|PnA|=e(xn-
)=
xn-2,∴|PnA|min=
-2,|PnA|max=3,依题意,可设等差数列首项a1=
-2,第n项an=3=
-2+(n-1)d,得d=
(n>1),又
<d<
,∴
<
<
,得5
-4<n<26-5
,而7<5
-4且26-5
<15,∴7<n<15,故n可取最大值为14.
10.解:(1)过AB的直线方程为bx-ay-ab=0,由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得=
①,又e=
=
②,由①、②得b=1,a=
,即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y2=1
(2)由消去y,得(3k2-1)x2+6kmx+3(m2+1)=0,当3k2-1≠0即k≠±
时,△=12(m2-3k2+1)>0,即m2-3k2+1>0 ③,设C(x1,y1),D(x2,y2),CD中点为M(x0,y0).则x0=
=
,y0=kx0+m=-
,因C、D两点都在以A为圆心的同一圆上,∴AM⊥CD,而kAM=
kCD=k,∴
=-
3k2=4m+1 ④,由④得:4m+1>0m>-
⑤,将④代入③:m2-(4m+1)+1>0,得m<0或m>4,综合⑤得m的取值范围为(-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