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理科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填空题(共14题)、解答题(共6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试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设,集合
,则
▲ .
2.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则
的解析式是 ▲
.
3.= ▲ .
4.设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则当x<0时,f(x)= ▲ .
5.若,且
,则
的值等于 ▲ .
6.则
的元素个数为 ▲ .
7.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并且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满足
,
若当时,
,则
= ▲ .
8.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函数解析式为,值域为
的“同族函数”共有 ▲ 个.
9.若,
,
,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
(请用“<”号连接)
10.已知集合等于▲ .
11.已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若点
在直线
上,其中
,则
的最小值为 ▲ .
12.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行
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 .
13.我们可以运用下面的原理解决一些相关图形的面积问题:如果与一固定直线平行的直线被甲、乙两个封闭的图形所截得线段的比都为k,那么甲的面积是乙的面积的k倍.你可以从给出的简单图形①、②中体会这个原理.现在图③中的曲线分别是与
,运用上面的原理,图③中椭圆的面积为 ▲ .
14对,记
,函数
的最大值为 ▲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集合A={1,3,a},B={1,a2},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使得BA,
且A∩B={1,a}?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f (x)= (a>0, a≠1)
(1)求f (x)的定义域;
(2) 判断f (x)的奇偶性并给予证明;
(3)求使f (x)>0的x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命题函数
是
上的减函数,命题
函数
在的值域为
.若“
且
”为假命题,“
或
”为真命题,求
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6分)
设函数求证:
(1);
(2)函数在区间(0,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3)设是函数
的两个零点,则
19.(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f(x)=lnx-x2+bx+3
(1)若函数f(x)在点(2,y)处的切线与直线2x+y+2=0垂直,求函数f(x)在区间[1,3]上的最小值;
(2)若f(x)在区间[1,m]上单调,求b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6分)
设,
为常数).当
时,
,且
为
上的奇函数.
(Ⅰ)若,且
的最小值为
,求
的表达式;
(Ⅱ)在(Ⅰ)的条件下,在
上是单调函数,求
的取值范围.
通州市三余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数学试题(理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设,集合
,则
▲ .2
2.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则
的解析式是 ▲
.
3.= ▲ .2
4.设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则当x<0时,f(x)= ▲ .f(x)=
5.若,且
,则
的值等于 ▲ .
6.则
的元素个数为 ▲ . 0
7.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并且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
,满足
,
若当时,
,则
= ▲ .
8.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函数解析式为,值域为
的“同族函数”共有 ▲ 个. 9
9.若,
,
,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
(请用“<”号连接)
10.已知集合等于▲ .
11.已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若点
在直线
上,其中
,则
的最小值为 ▲ .8
12.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第行
从左向右的第3个数为 ▲ .
13.我们可以运用下面的原理解决一些相关图形的面积问题:如果与一固定直线平行的直线被甲、乙两个封闭的图形所截得线段的比都为k,那么甲的面积是乙的面积的k倍.你可以从给出的简单图形①、②中体会这个原理.现在图③中的曲线分别是与
,运用上面的原理,图③中椭圆的面积为 ▲ .
ab
14对,记
,函数
的最大值为 ▲ .1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集合A={1,3,a},B={1,a2},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a,使得BA,
且A∩B={1,a}?若存在,求出实数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由A={1,3,a},B={1,a2},BA,得a2=3.或a2=a.
当a2=3时,,此时A∩B≠{1,a};
7′
当a2=a时,a=0或a=1, 9′
a=0时,A∩B={1,0}; 11′
a=1时,A∩B≠{1,a}. 13′
综上所述,存在这样的实数a=0,使得BA,且A∩B={1,a}. 14′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f (x)= (a>0, a≠1)
(1)求f (x)的定义域;
(2) 判断f (x)的奇偶性并给予证明;
(3)求使f (x)>0的x的取值范围.
解:(1) 由>0,解得x ∈(–1,1).
4′
(2) f
(-x)==-f (x),
且x∈(-1,1)
∴函数y=f (x)是奇函数. 8′
(3)若a>1, f
(x)>0则>1, 解得0<x<1;
11′
若0<a<1,
f (x)>0则0<<1,解得-1<x<0,.
14′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命题函数
是
上的减函数,命题
函数
在的值域为
.若“
且
”为假命题,“
或
”为真命题,求
的取值范围.
解:由得
………………………………………………3分
,在
上的值域为
得
……………7分
且
为假,
或
为真 得
、
中一真一假.
若真
假得,
……………………………10分
若假
真得,
.
………………………………………………12分
综上,或
. ………………………………………………14分
18.(本小题满分16分)
设函数求证:
(1);
(2)函数在区间(0,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3)设是函数
的两个零点,则
证明:(1)
2′
又
又2c=-3a-2b 由3a>2c>2b ∴3a>-3a-2b>2b
∵a>0 6′
(2)∵f(0)=c,f(2)=4a+2b+c=a-c
①当c>0时,∵a>0,∴f(0)=c>0且
∴函数f(x)在区间(0,1)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9′
②当c≤0时,∵a>0
∴函数f(x)在区间(1,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综合①②得f(x)在(0,2)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11′
(3)∵x1,x2是函数f(x)的两个零点
则的两根
∴
16′
19.(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f(x)=lnx-x2+bx+3
(1)若函数f(x)在点(2,y)处的切线与直线2x+y+2=0垂直,求函数f(x)在区间[1,3]上的最小值;
(2)若f(x)在区间[1,m]上单调,求b的取值范围.
解:(1) 直线2x+y+2=0 斜率为-2
令f′(2)= 得b=4
3′
f(x)=lnx-x2+4x+3
5′
x | 1 | (1, | | ( | 3 |
y′ | + | 0 | - | ||
y | 6 | | 极大 | | 6+ln3 |
因为6+ln3>6 ∴x=1时 f(x)在[1,3]上最小值6. 8′
(2)令≥0得b≥2x-
,在[1,m]上恒成立而
y=2x-在[1,m]上单调递增,最大值为2m-
∴b≥2m-
12′
令≤0 得b≤2x-
,在[1,m]上恒成立
而 y=2x-在[1,m] 单调递增,最小值为y=1
∴b≤1
故b≥2m- 或b≤1时f(x)在[1,m]上单调.
16′
20.(本小题满分16分)
设,
为常数).当
时,
,且
为
上的奇函数.
(Ⅰ)若,且
的最小值为
,求
的表达式;
(Ⅱ)在(Ⅰ)的条件下,在
上是单调函数,求
的取值范围.
(1)解:
由得
,
………………………………………………1分
若则
无最小值.
. ………………………………………2分
欲使取最小值为0,只能使
,昨
,
.
………………………………………………4分
得则
,
又,
………………………7分
又
………………………………………………8分
………………………………9分
(2).
.
得.则
,
.………………………………………………12分
当
,或
或
时,
为单调函数.
综上,或
.
……………………………………………16分
通州市三余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考答案纸
数学试题(理科)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分,共70分.请把结果直接填在题中横线上)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