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训练题综合卷2

2014-5-11 0:19:25下载本试卷

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

数学(二十二) (理科综合卷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已知集合,若,则等于

A、1    B、2    C、1或    D、1或2

2、设复数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设函数内连续,则实数a值等于

A.1            B.      C.        D.

4.已知表示平面,m,n表示直线,则m//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A. B. C.  D.

5.已知无穷数列{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则有

A.<     B.≤    C.>    D.≥

6.若函数内为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A.    B.    C.    D.

7.设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若,则

A、  B、  C、   D、

8.已知K为实数,若双曲线的焦距与K的取值无关,则k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9.已知

A.都不大于2; B.都不小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10.过△ABC的重心G作一直线分别交AB、AC于D、E,若,则的值为

     A.1                B.2                C.3                D.4

11.设有两个独立事件AB同时不发生的概率是P,A发生B不发生与A不发生B以生的概率相同,YC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A.2P       B.      C.     D.

12.已知方程的取值范围

A.    B.    C.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正确答案填在试题的横线上)

13.若二项式(x)展开式中的第5项是5,则x等于_________

14.不等式恒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是       

15.点P(3,1)在椭圆 光线经直线y=-2反射后通过椭圆的右焦点,则这个椭椭圆的离心率为       

16.关于函数,有下列命题

     ①其最小正周期为;     ②其图像由个单位而得到;

     ③其表达式写成   ④在为单调递增函数;

       则其中真命题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gx)=sin(2x+)的图象按向量m=(-)平移得到函数

1,3,5

 
     fx)=acos2x+)+b的图象.

 (1)求实数ab的值;

 (2)设函数x)=gx)-,求函数x)的单调增区间。

18.(本题满分12分)某人居住在城镇的A处,准备开车到单位B处上班,若该地各路段发生堵车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且在同一路段发生堵车事件最多只有一次,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如图.(例如:A→C→D算作两个路段:路段AC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为,路段CD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为)

(1)请你为其选择一条由A到B的最短路线(即此人只选择从西向东和从南向北的路线),使得途中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最小;

(2)若记路线A→C→F→B中遇到堵车次数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数学期望Eξ.

8J42

19.(本题满分12分)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a,若经过AB1且与BC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于DB1.

(1)试确定点D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二面角A1AB1D的大小.

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前n项的和为Sn,且4tSn+1其中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判定的单调性,并证明;

21.(本题满分12分). 定义函数

  (1)求证

  (2)设

22.(本题满分14分)直线AB过抛物线x2=2pyp>0)的焦点F,并与其相交于AB两点,Q是线段AB的中点,M是抛物线的准线与y轴的交点,O是坐标原点.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p是不为1的正整数,当,△ABN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5,20]时,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高三第一轮复习训练题

数学(二十二) (理科综合卷2)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A

D

B

A

B

A

D

C

C

A

二 填空题:

13.3    14.    15.    16. ①③④

三 解答题:

17.(1)依题意按向量m平移g(x)得

     fx)-=sin[2(x+)+]…………………………………… 2分

     得fx)=-sin(2x+)+…………………………………………… 4分

     又fx)=acosx+)+b=-sin(2x+)++b

     比较得a=1,b=0………………………………………………………………… 6分

  (2)x)=gx)-fx)=sin(2x+)-cos(2x+)-

     =sin(2x+)-……………………………………………………… 9分

     2kπ≤2x+≤2kπ+k∈Z)  kπxkπ+k∈Z)

     ∴x)的单调增区间为[kπkπ+](k∈Z)……………… 12分

18.(1)记路段MN发生堵车事件为P(MN.)

因为各路段发生堵车事件都是独立的,且在同一路段发生堵车事件最多只有一次,所以路线A→C→D→B中遇到堵车的概率P1

1-P()=1-P()·P()·P()

=1-[1-P(AC)][1-P(CD)][1-P(DB)]=1-;…………………………………3分

同理:路线A→C→F→B中遇到堵车的概率P2为1-P()=(小于)……4分

路线A→E→F→B中遇到堵车的概率P3为1-P()=(大于) ……………5分

显然要使得由A到B的路线途中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最小,只可能在以上三条路线中选择.

因此选择路线A→C→F→B,可使得途中发生堵车事件的概率最小………………………6分

(2)路线A→C→F→B中遇到堵车次数ξ可取值为0,1,2,3. …………………………7分

P(ξ=0)=P()=. …………………………………8分

P(ξ=1)=P(AC·)+P(·CF·)+P()

=…………………………………9分

P(ξ=2)=P(AC·CF·)+P(AC··FB)+P(·CF·FB)

………………………………… 10分)

P(ξ=3)=P(AC·CF·FB)=

∴Eξ=0×+1×

答:路线A→C→F→B中遇到堵车次数的数学期望为. …………………………………12分

8J4319.解: (1)DA1C1的中点. …………………………………2分

  连结A1BAB1交于E

EA1B的中点,DE为平面AB1D与平面A1BC1的交线,

BC1∥平面AB1D

BC1DE,∴DA1C1的中点. ………………………6分

(2) 解法一:过DDFA1B1F

由正三棱柱的性质,AA1DF,∴DF⊥平面AB1

连结EFDE,在正三角形A1B1C1中,

DA1C1的中点,∴B1DA1B1a,…………………7分

又在直角三角形AA1D中,

AD==a,∴ADB1D. …………………………………8分

DEAB1,∴可得EFAB1

则∠DEF为二面角A1AB1D的平面角. …………………………………10分

可求得DFa

∵△B1FE∽△B1AA1

EFa,∴∠DEF=,即为所求. …………………………………12分

(2)解法(二)(空间向量法)

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8J44A(0,-a,0)、B1(0,aa)、C1(-a,0,a)、

A1(0,-aa)、D(-a,-aa).

∴=(0,aa),=(-a,-a,0). ……8分

=(xyz)是平面AB1D的一个法向量,

则可得,即.

=(-,1,-). …………………………10分

又平面AB1的一个法向量

==(-a,0,0),设n1n2的夹角是θ

则 cosθ=.

又可知二面角A1AB1D是锐角,

∴二面角A1AB1D的大小是. …………………………………12分

20.解(1)证明:∵     ①

当n=1时,4t(a1+a2)-(3t+8)a1=8t 而a1=2 ……………………… 2分

又∵  ②(n≥2)

由①②得………………… 4分

∴{an}是等比数列……………………………………… 6分

(2)∵an=2(  …………………… 8分

∵t<-3 ∴  …………………………………………… 11分

∴{an}为递减数列…………………………………… 12分

21.解:(1)令 ……………………………… 1分

…………………………………………… 2分

当-2<x≤0时 g’x)≤0;当x>0时,g(x)>0………………………………… 3分

∴g(x)在(-2,0上递减,在(0,+∞)上递增…………………………………… 4分

则x=0时 g(x)min=g(0)=0  g(x)≥g(x)min=0  ………………………………… 5分

 即fn(x)≥nx                   ………………………………… 6分

(2)∵     即……………………… 7分

      易得x0>0 …………………………… 9分  

由(1)知x>0时(1+x)n>1+nx  故2n+1=(1+1)n+1>n+2   ∴x0<1 ………… 11分

综上0<x0<1            …………………………………………… 12分

22.解:(1)由条件得M(0,-),F(0,).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A(),B()

     则Q().…………………………………… 1分

     由.…………………………………………… 3分

     ∴由韦达定理得+=2pk,·=-…………………………………… 4分

     从而有= +=k(+)+p=.……………… 5分

     ·

·的取值范围是…………………………………………… 7分

  (2)由.又根据(1)知

     ∴4p=pk,而p>0,∴k=4,k=±2. ……………………………………… 8分

     由于=(-pkp),

     ∴

     从而.…………………………………………… 10分

     又==

     ∴.………………………………… 11分

     而的取值范围是[5,20].

     ∴5≤5p2≤20,1≤p2≤4. …………………………………………… 12分

     而p>0,∴1≤p≤2.

     又p是不为1的正整数.

     ∴p=2.

     故抛物线的方程:x2=4y. ……………………………………………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