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测试卷(二)
文科《立几、概率与统计、导数》 2008-7-23
一、选择题(5分/题,共计60分,答案填在12题后表中)
1、设为空间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①如果
,则
;②如果
是异面直线,
也是异面直线,则
也是异面直线;③如果
相交,
也相交,则
必相交;④如果
共面,
也共面,则
必共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甲、乙、丙3位同学选修课程,从4门课程中甲选修2门;乙、丙各选修3门,则不同的选修方案共有( )
A.36种 B.48种 C.96种 D.192种
3、设P为曲线C:上的点,且曲线C在点P处切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则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4、某交高三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为了解该年级学生的健康情况,从男生中任意抽取25人,从女生中任意抽取20人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 ( )
A.简单随机抽样法 B.抽签法
C.随机数表法 D.分层抽样法
5、从编号为1,2,…,10的10个大小相同的球中任取4个,则所取4个球的最大号码是6的概率为 ( )
A. B.
C.
D.
6、若函数在
内单调递减,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A )
A. B.
C.
D.
7、函数有极值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8、长方体的各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球面上,其中
,则两
点的球面距离为( )
A. B.
C.
D.
9、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如右图,那么
导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10、已知函数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那么
( )
A.有最大值
B.有最大值
C.有最小值
D.有最小值
11、如图长方体中,AB=AD=2
,
CC1=,则二面角C1—BD—C
的大小为( )
A.30° B.45°
C.60° D.90°
12、某城市拟成立一个由6名大学生组成的社会调查小组,并准备将这6个名额分配给本市的3所大学,要求每所大学都有学生参加,则不同名额分配方法共有( )
A.20种 B.14种 C.10种 D.9种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B | C | A | D | B | A | C | C | A | B | A | C |
二 、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 4分/题,共计16分)
13、若一个球的体积为,则它的表面积为
.
14、点P的曲线y=x3-x+上移动,在点P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α的取值范围.
15、已知函数的图象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是
,则
= 3 .
16、过点和曲线
相切的直线方程为_____
或
.
三、解答题(本题6小题,共计74分)
17、(10分)设集合,
是坐标平面上的点,
、
。
(1)可以表示多少个坐标平面上的不同的点?
(2)可以表示多少个第二象限内的点?
(3)可以表示多少个不在直线
上的点?
【解】:(1)36 (2)6 (3)30
18、(12分)已知函数,且
是奇函数.
(Ⅰ)求,
的值;(Ⅱ)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解】:(Ⅰ)因为函数为奇函数,
所以,对任意的,
,即
.
又
所以.
所以
解得.
(Ⅱ)由(Ⅰ)得.
所以.
当时,由
得
.
变化时,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 | | | |
| + | 0 | _ | 0 | + |
| | 极大值 | | 极小值 | |
所以,当时,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当时,
,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19、(12分)甲、乙、丙三人参加了一家公司的招聘面试,面试合格者可正式签约.甲表示只要面试合格就签约.乙、丙则约定:两人面试都合格就一同签约,否则两人都不签约.设每人面试合格的概率都是,且面试是否合格互不影响.求:
(Ⅰ)至少有1人面试合格的概率:
(Ⅱ)没有人签约的概率.
【解】:用A,B,C分别表示事件甲、乙、丙面试合格.由题意知A,B,C相互独立,且P(A)=P(B)=P(C)=.
(Ⅰ)至少有1人面试合格的概率是1-P()
=1-.
(Ⅱ)没有人签约的概率为
=
=
20、(12分)如图,在三棱锥
中,
,
,
,
.
(Ⅰ)求证:;
(Ⅱ)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法一:
(Ⅰ)取中点
,连结
.
,
.
,
.
,
平面
.
平面
,
.
(Ⅱ)
,
,
.
又,
.
又,即
,且
,
平面
.
取中点
.连结
.
,
.
是
在平面
内的射影,
.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中,
,
,
,
.
二面角
的大小为
.
解法二:
(Ⅰ),
,
.
又,
.
,
平面
.
平面
,
.
(Ⅱ)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设.
,
,
.取
中点
,连结
.
,
,
,
.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
,
,
.
二面角
的大小为
.
21、(12分)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下:
5,6,7,8,9,10.
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
(Ⅰ)求该总体的平均数;
(Ⅱ)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
【解】:(Ⅰ)总体平均数为
.··················································································· 4分
(Ⅱ)设表示事件“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
从总体中抽取2个个体全部可能的基本结果有:,
,
,
,
,
,
,
,
,
,
,
,
,
,
.共15个基本结果.
事件包括的基本结果有:
,
,
,
,
,
,
.共有7个基本结果.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 12分
22、(12分)设函数,其中
.
(Ⅰ)当时,讨论函数
的单调性;
(Ⅱ)若函数仅在
处有极值,求
的取值范围;
(Ⅲ)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解】(Ⅰ):.
当时,
.
令,解得
,
,
.
当变化时,
,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 | | | | | |
| | | | | | | |
| ↘ | 极小值 | ↗ | 极大值 | ↘ | 极小值 | ↗ |
所以在
,
内是增函数,在
,
内是减函数.
(Ⅱ),显然
不是方程
的根.
为使仅在
处有极值,必须
恒成立,即有
.
解此不等式,得.这时,
是唯一极值.
因此满足条件的的取值范围是
.
(Ⅲ)由条件可知
,从而
恒成立.当
时,
;
当时,
.
因此函数在
上的最大值是
与
两者中的较大者.
为使对任意的,不等式
在
上恒成立,当且仅当
即
在上恒成立.
所以,因此满足条件的
的取值范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