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理科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级理科数学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过程不得使用计算器.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它选出后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上用铅笔涂黑.
1.设全集I={-2,-1,-,
,
,1,2,3},A={
,
,1,2,3}, B={-2,2},则集合{-2}等于 ( )
A. A∩B B. I A∩B C. I
A∩ I B D.A∪ I B
2 原命题:“设>bc
”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共有( )个.
A、0 B、1 C、2 D、4
3. 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1 B. C.
D.
4. 已知函数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0,最小正周期是
,直线
是其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下面各式中符合条件的解析式是( )
A. B.
C.
D.
5. 直线平分圆
的周长,则
(
)
A.3 B.5 C.-3 D.-5
6. 已知=10,
=12,且(3
)·(
)=-36,则
与
的夹角是( )
A. 150° B. 135° C. 120° D. 60°
7. 已知a, b∈R, m=, n=
b2-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m≤n B. m≥n C. m>n D.m<n
8.
△ABC内有任意三点不共线的2005个点,加上三个顶点,共2008个点,把这2008个点连线形成互不重叠(即任意两个三角形之间互不覆盖)的小三角形,则一共可以形成小三角形的个数为( )
A.4008 B.4009 C.4010 D.401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7小题,其中第9-12题是必做题,第13-15题是选做题(考生必须从13-15题中选做其中两题,若三题都做,只按前两题评分)。每小题5分,满分30分。把各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中规定的位置上,答错位置不给分。
9. 已知函数,
则f(-2)=
, _____________.
10.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时,可以选与塔底
在
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与
.测得
米,并在点
测得塔顶
的仰角为
, 则BC= 米, 塔高AB=
米。
11. 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作与轴垂直的直线, 交抛物线于A、B两点, O是抛物线的顶点,再将直角坐标平面沿轴折成直二面角, 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
,
∠AOB的余弦值是 .
12. 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不等于1的正数,数列
满足
,则数列
前n项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
以下为选做题:
13. 已知抛物线:
,(
为参数)设
为坐标原点,点
在
上运动,点
是线段
的中点,则点
的轨迹普通方程为 。
14. 若不等式无实数解, 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5. 如图,圆内的两条弦
、
相交于圆内一点P,已知
,则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4sin2(+x)-2
cos2x-1(
)
(1)求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2)若不等式f(x)-m<2恒成立,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7. (本小题满分14分)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AB=2,侧棱BB1的长为4,过点B作B1C的垂线交侧棱CC1于点E,交B1C于点F,
(1)求证:A1C⊥平面BDE;
(2)求A1B与平面BDE所成角的正弦值。
(3)设P是CC1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C),求证:△DBP是锐角三角形。
18. (本小题满分14分)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x表示提出概念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钟),可有以下的关系式:
(1) 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时间?
(2) 一个数学难题,需要55(或以上)的接受能力,上课开始30分钟内, 求能达到该接受能力要求的时间共有多少分钟?
(3) 如果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再计算平均值M=, 它能高于45吗?
19.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
,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点
均在函数
的图像上。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
是数列
的前n项和,求使得
对所有
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20.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F为椭圆在x轴正半轴上的焦点,M、N两点在椭圆C上,且
,定点A(-4,0).
(1)求证:当时,
;
(2)若当时有
,求椭圆C的方程;
(3)在(2)的条件下,当M、N两点在椭圆C运动时,当 的值为6
时, 求出直线MN的方程.
21.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x)=
(1) 若h(x)=f(x)-g(x)存在单调增区间,求a的取值范围;
(2)
是否存在实数a>0,使得方程在区间
内有且只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级数学科(理科)答题卷
得分栏:
题号 | 一 | 二 | 三 | 二卷 总分 | 全卷总分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
得分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其中第13题至第15题只选做2题,若3题都做则以前2题评定成绩)
9. , 10. , 11. ,
12. 选做题: 13.
14 15.
三、解答题(要注意在规定区域内用黑色笔作答)
16. (本小题满分12分)
17.
(本小题满分14分)
18. (本小题满分14分)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20. (本小题满分14分)
21. (本小题满分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