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学期调研测试
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卷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答卷纸收回.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B)=P(A)·P(B)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Pn(k)=CPk(1-P)nk.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已知为实数,集合
,
,
表示把
中的元素
映射到集合
中仍为
,则
等于
( )
A. B.
C.
D.
2、已知:是直线,
是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若
垂直于
内的两条直线,则
;(2)若
,则
平行于
内的所有直线;(3)若
且
则
;(4)若
且
则
;(5)若
且
则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 1 C. 2 D. 3
3、为了解一片经济林的生长情况,随机测量了其中100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单位:cm).根据所得数据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
那么在这100株树木中,底部周长小于
的株数是
A.30 B.60
C.70 D.80
4、若指数函数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2 | 0 |
| 0.592 | 1 |
则不等式(x)<0的解集为
( )
A. B.
C.
D.
5、数列{an}满足:a1 = 1,且对任意的都有:
,则
=( )
A、 B、
C、
D、
6、已知sinx-siny= -,cosx-cosy=
,且x,y为锐角,则tan(x-y)的值是 ( )
A.
B.-
C.±
D.
7、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 (p>0), 且抛物线上各点与焦点距离的最小值为2, 若点M在此抛物线上运动, 点N与点M关于点A(1, 1)对称, 则点N的轨迹方程为 ( )
A. x2=8y B. (x-2)2=8(y-2) C. (y-2)2=-8(x-2) D. (y-2)2=8(x-2)
8、已函数f(x)=
x2+2xf '(1), 则曲线y=f(x)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9、已知中 ,角
的对边分别为
,
为
边上有高,以下结论:①
;②
为锐角三角形③
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已知是定义在
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
、
,满足
,
,
(
),
(
)。考查下列结论:①
;②
为偶函数;③数列
为等比数列;④
为等差数列。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每题5分
11、设集合A=,B=
,若A∩B≠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三棱锥中,
平面ABC,
,若
,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是 .
13、按下列程序框图来计算:
如果x=5,应该运算 次才停止。
14、三人互相传球,由甲开始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经过5次传球后,球仍回到甲方手中的概率为 .
15、直线过点
,若可行域
的外接圆直径为
.则实数n的值是
.
16、对于函数f(x)=x2(x>0)图象上任意两点A(a,a2),B(b,b2),直线段AB必在曲线段AB的上方,设点C分的比为
,则由图象的特征可得不等式
.请分析y=lgx的图象特征,类比上述不等式可以得到
三、解答题:
17、田忌和齐王赛马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设齐王的三匹马分别为A1、A2、A3;田忌的三匹马B1、B2、B3;三匹马各比赛一次,胜两场者为获胜,双方均不知对方的马出场顺序。
(1)若这六匹马比赛优、劣程度可以用不等式表示:A1>B1>A2>B2>A3>B3;则田忌获胜
的概率是多大?
(2)若这六匹马比赛优、劣程度可以用不等式表示:A1>B1>A2>B2>B3>A3;则田忌获胜
的概率是多大?
18、(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
是正三棱柱,它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是2,D为侧棱
的中点,
为
的中点.
(1)求证:;
(2)求直线到平面
的距离;
(3)求二面角的大小.
19、(本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a n}前n项的和为S n,前n项的积为,且满足
。
①求;
②求证:数列{a n}是等比数列;
③是否存在常数a,使得对
都成立?
若存在,求出a,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本小题满分14分)飞船返回仓顺利到达地球后,为了及时将航天员救出,地面指挥中心在返回仓预计到达区域安排三个救援中心(记为A,B,C),B在A的正东方向,相距6km,C在B的北偏东300,相距4km,P为航天员着陆点,某一时刻A接到P的求救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远,因此4s后,B、C两个救援中心才同时接收到这一信号,已知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km/s.
(1)求A、C两个救援中心的距离;
(2)求在A处发现P的方向角;
(3)若信号从P点的正上方Q点处发出,则A、B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变大还是变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21、(本题满分15分)已知函数,
,
的最小值恰好是方程
的三个根,其中
.
(Ⅰ)求证:;
(Ⅱ)设,
是函数
的两个极值点.
①若,求函数
的解析式;
②求的取值范围.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B | C | D | D | B | C | A | B | B |
二、 填空题:
11、 ; 12、
;
13、4;
14、 ; 15、 8 ;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
17、田忌和齐王赛马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设齐王的三匹马分别为A1、A2、A3;田忌的三匹 马B1、B2、B3;三匹马各比赛一次,胜两场者为获胜,双方均不知对方的马出场顺序。
(1)若这六匹马比赛优、劣程度可以用不等式表示:A1>B1>A2>B2>A3>B3;则田忌获胜
的概率是多大?
(2)若这六匹马比赛优、劣程度可以用不等式表示:A1>B1>A2>B2>B3>A3;则田忌获胜
的概率是多大?
17、(1)解:田忌获胜的概率是;
(2)解:田忌获胜的概率是。
18、如图,已知
是正三棱柱,它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是2,D为侧棱
的中点,
为
的中点.
(1)求证:;
(2)求直线到平面
的距离;
(3)求二面角的大小.
18、 (1)证明:连结C1E,则C1E^A1B1,
又∵A1B1^C1C,∴A1B1^平面EDC1,∴A1B1^DE,
而A1B1//AB,∴AB^DE. ·········································································5分
(2)取AB中点为F,连结EF,DF,则EF^AB,∴AB^DF.
过E作直线EH^DF于H点,则EH^平面DAB,∴EH就是直线A1B1到平面DAB的距离.
在矩形C1EFC中,∵AA1=AB=2,∴EF=2,C1E=,DF=2,
∴在△DEF中,EH=,
故直线A1B1到平面DAB的距离为. ···············································10分
(3)过A作AM^BC于M点,则AM^平面CDB,
过M作MN^BD于N点,连结AN,则AN^BD,∴∠ANM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Rt△DCB中,BC=2,DC=1,M为BC中点,∴MN=,
在Rt△AMN中,tan∠ANM=,
故二面角A-BD-C的大小为arctan. ··············································15分
19、(本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a n}前n项的和为S n,前n项的积为,且满足
。
①求;
②求证:数列{a n}是等比数列;
③是否存在常数a,使得对
都成立?
若存在,求出a,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①;③
20、(本小题满分14分)飞船返回仓顺利到达地球后,为了及时将航天员救出,地面指挥中心在返回仓预计到达区域安排三个救援中心(记为A,B,C),B在A的正东方向,相距6km,C在B的北偏东300,相距4km,P为航天员着陆点,某一时刻A接到P的求救信号,由于B、C两地比A距P远,因此4s后,B、C两个救援中心才同时接收到这一信号,已知该信号的传播速度为1km/s.
(1)求A、C两个救援中心的距离;
(2)求在A处发现P的方向角;
(3)若信号从P点的正上方Q点处发出,则A、B收
到信号的时间差变大还是变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20、 解:(1)以AB中点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则
即A、C两个救援中心的距离为
(2),所以P在BC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
,所以P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且
∴双曲线方程为
B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联立两方程解得:
∴∠PAB=120°所以P点在A点的北偏西30°处
(3)如图,设
又∵
即A、B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变小
21、(本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
的最小值恰好是方程
的三个根,其中
.
(Ⅰ)求证:;
(Ⅱ)设,
是函数
的两个极值点.
①若,求函数
的解析式;
②求的取值范围.
21、解:(Ⅰ)三个函数的最小值依次为,
,
,…………………… …3分
由,得
∴
,
故方程的两根是
,
.
故,
.………………………4分
,即
∴ . …………………………………………………………5分
(Ⅱ)①依题意是方程
的根,
故有,
,
且△,得
.
由………………………7分
;得,
,
.
由(Ⅰ)知,故
,
∴ ,
∴ .…………………………………………9分
②
(或
). ………………………………………11分
由(Ⅰ)
∵ ,
∴ ,
又,
∴ ,
,
(或
) …………………13分
∴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