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数学试题

2014-5-11 0:19:32下载本试卷

江苏省如东中学2007年高三数学试题2007.3。2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代号填在指定位置上

1.条件,条件,则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函数(>0,R)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A.    B.

C.    D.

4.以抛物线上点为切点的切线,与其准线交点的横坐标为

A.      B.    C.    D.

5.已知正三棱锥S-ABC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且SA=2 ,则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B.         C.         D.

6.设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其中)的离心率分别为,则 

A.    B.  C.   D.大小不确定

8

3

4

1

5

9

6

7

2

7.将个正整数填入方格中,使其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阶幻方.记阶幻方对角线上数的和,如右图就是一个阶幻方,可知.已知将等差数列:项填入方格中,可得到一个阶幻方,则其对角线上数的和等于

A.         B.      C.     D.

8.在长方体中,上任意一点,则一定有

A.异面      B.垂直

C.与平面相交   D.与平面平行

9.设,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的值为

 A.      B.    C.      D.

10.已知奇函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其定义域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指定位置上

11.若tan=2,则2sin2sin2=___________.

12.若 (n∈N)的展开式中第3项为常数项,则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是第____________项.

13.在等比数列中,公比,前99项的和,则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圆上,点B在直线上,则线段AB的最小值=    .

15.设为椭圆的焦点,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若△为锐角三角形,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16.下面的语句是一个计算机程序的操作说明:

(1)初始值为

(2)(将当前的值赋予新的);

(3)(将当前的值赋予新的);

(4)(将当前的值赋予新的);

(5)(将当前的值赋予新的);

(6)如果,则执行语句(7),否则返回语句(2)继续进行;

(7)打印

(8)程序终止.

由语句(7)打印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70分).

17.(本题满分12分)

某公司招聘员工,指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

方案一:考试三门课程,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

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

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概率分别是0.5,0.6,0.9,且三门课程考试是否及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

(Ⅰ)该应聘者用方案一考试通过的概率;

(Ⅱ)该应聘者用方案二考试通过的概率.

18.(本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Ⅰ)若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若的极值点,求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9.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面PCD;

(Ⅱ)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Ⅲ)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20.(本题满分13分)函数的最小值为数列的前项和为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求非零常数

  (Ⅲ)若,求数列的最大项.

21.(本题满分14分)

(1) 已知抛物线过焦点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于两点, 为坐标原点, 求证: 为定值;

(2) 由 (1) 可知: 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动直线 l 交抛物线于两点, 存在定点, 使得

为定值. 请写出关于椭圆的类似结论,并给出证明.


如东中学2007年高三数学模拟考试(3)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C  6.B  7.A 8.B 9.D 10.B

11 12.5 13. 14. 15.   16

17解:记该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事件分别为AB,C

P(A)=0.5,P(B)=0.6,P(C)=0.9.   - - -- - - - - - - - - - -2分

(Ⅰ) 应聘者用方案一考试通过的概率

 p1=P(A·B·)+P(·B·C)+P(A··C)+P(A·B·C)

  =0.5×0.6×0.1+0.5×0.6×0.9+0.5×0.4×0.9+0.5×0.6×0.9

=0.03+0.27+0.18+0.27

=0.75.     - - -- - - - - - - - - - -7分

(Ⅱ) 应聘者用方案二考试通过的概率

 p2=P(A·B)+P(B·C)+ P(A·C)

  =×(0.5×0.6+0.6×0.9+0.5×0.9)

=×1.29

=0.43        - - -- - - - - - - - - - -12分

18.解:(Ⅰ) ,要[1,+∞上是增函数,则有

[1,+∞内恒成立,

[1,+∞内恒成立, 又(当且仅当x=1时,取等号),所以

(Ⅱ)由题意知的一个根为,可得

所以的根为(舍去),

∴ fx)在上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19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有关知识及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应用向量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方案一:

(Ⅰ)证明:∵PA⊥面ABCD,CD⊥AD,

∴由三垂线定理得:CD⊥PD.

因而,CD与面PAD内两条相交直线AD,PD都垂直,

∴CD⊥面PAD.

又CD面PCD,∴面PAD⊥面PCD.

(Ⅱ)解:过点B作BE//CA,且BE=CA,

则∠PBE是AC与PB所成的角.

连结AE,可知AC=CB=BE=AE=,又AB=2,

所以四边形ACBE为正方形. 由PA⊥面ABCD得∠PEB=90°

在Rt△PEB中BE=,PB=,  

(Ⅲ)解:作AN⊥CM,垂足为N,连结BN.

在Rt△PAB中,AM=MB,又AC=CB,

∴△AMC≌△BMC,

∴BN⊥CM,故∠ANB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CB⊥AC,由三垂线定理,得CB⊥PC,

在Rt△PCB中,CM=MB,所以CM=AM.

在等腰三角形AMC中,AN·MC=

.  ∴AB=2,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

方法二:因为PA⊥PD,PA⊥AB,AD⊥AB,以A为坐标原点AD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

A(0,0,0)B(0,2,0),C(1,1,0),D(1,0,0),P(0,0,1),M(0,1,.

(Ⅰ)证明:因

由题设知AD⊥DC,且AP与AD是平面PAD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DC⊥面PAD.

 
又DC在面PCD上,故面PAD⊥面PCD.

(Ⅱ)解:因

(Ⅲ)解:在MC上取一点N(xyz),则存在使

要使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20.解:(Ⅰ)由

    

    由题意知:的两根,

   

  (Ⅱ)

   为等差数列,

   经检验时,是等差数列,

  (Ⅲ)

2123.(本小题满分14分)

解: (1) 若直线l垂直于x轴, 则, .

……………2分

若直线l不垂直于轴, 设其方程为, .

……………4分

.

综上, 为定值. ……………6分

(2) 关于椭圆有类似的结论: 过椭圆的一个焦点的动直线l交椭圆于两点, 存在定点, 使为定值. ……………7分

证明: 不妨设直线l过椭圆的右焦点其中

若直线l不垂直于轴, 则设其方程为: , .

得:

所以……………9分

由对称性可知, 设点在x轴上, 其坐标为

所以

要使为定值,

只要

此时……………12分

若直线l垂直于x轴, 则其方程为, , .

取点

……………13分

综上, 过焦点的任意直线l交椭圆于两点, 存在定点

使为定值.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