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数学试卷

2014-5-11 0:19:34下载本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数学试卷2007.4.22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10小题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数列,“对任意的都在直线上”是“为等差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曲线在区间上截直线所得的弦长相等且不为0,则下列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B.    C.    D.

3.从6人中选出4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比赛,每人只能参加其中一项,其中甲、乙两人都不能参加英语比赛,则不同的参赛方案的种数共有---------------------------------------------------------------( C  )

    A.96             B.180           C.240            D.288

4.在△ABC中,已知的值为-------------------------------( D   )

    A.-2            B.2            C.±4            D.±2

5.已知实数x、y满足的最大值为------------------------------------------( A  )

    A     B.      C.6       D.12

6.设O为坐标原点,M(2,1),点N(x,y)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C  )

A.3                B.              C. 12              D.

7.从1到100这100个整数中任取两个数,则所取的两数和为偶数的概率为-------------------(  D  )

(A)         (B)       (C)         ()

8.已知椭圆E的离心率为e,两焦点为F1、F2,抛物线C以F1为顶点,F2为焦点,P为两曲线的一个交点,若,则e的值为-----------------------------------------------------------------------------(  A  )

    A             B.            C.             D.

9.已知不等式,若对任意该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      (C    (D)

10.如右图所示,△ADP为正三角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为平面ABCD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MP=MC.则点M在正方形ABCD内的轨迹为( A )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1.设a,b为实数,集合M={,1},N={a,0},f : xx表示集合M的元素x映射到集合N中仍为x,则a+b=     1   

12.已知d为抛物线y=2ax2(a>0)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则ad的值等于    

13.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一次,使得点A(0,2)与点B(4,0)重合.若此时点C(7,3)与点D(mn)重合,则mn的值是  .

14.设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8,则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________-4________.

15.已知函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16.已知映射,其中,对应法则若对实数,在集合A中不存在原象,则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第1小题满分5分,第二小题满分7分)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已知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成都)

  (I)若,求ABC的大小;

  (II)已知向量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

   

    …………………………………………………………3分

  (I)由已知

   

    ……………………………………………………3分

  (II)3m-2n2=9 m 2+4n2-12 m·n =13-12(sinAcos B +cosAsin B

         =13-12sin(A+B)=13-12sin(2 B +).………………………3分

    ∵△ABC为锐角三角形,AB=

    ∴C=π-A-B<A=+B<.

   

    …………………………………………………………2分

    ∴3m-2n2=∈(1,7).

    ∴3m-2n的取值范围是(1,).…………………………………………1分

18.(本小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二小题满分8分,)在一次由三人参加的围棋对抗赛中,甲胜乙的概率为0.4,乙胜丙的概率为0.5,丙胜甲的概率为0.6,比赛按以下规则进行;第一局:甲对乙;第二局:第一局胜者对丙;第三局:第二局胜者对第一局败者;第四局:第三局胜者对第二局败者,求:

(1)乙连胜四局的概率;(2)丙连胜三局的概率.

解:(1)当乙连胜四局时,对阵情况如下:

  第一局:甲对乙,乙胜;第二局:乙对丙,乙胜;第三局:乙对甲,乙胜;第四局:乙对丙,乙胜.

  所求概率为×=0.09

  ∴ 乙连胜四局的概率为0.09.-----------------------------------------------------6分

  (2)丙连胜三局的对阵情况如下:

  第一局:甲对乙,甲胜,或乙胜.

当甲胜时,第二局:甲对丙,丙胜.第三局:丙对乙,丙胜;第四局:丙对甲,丙胜.

当乙胜时,第二局:乙对丙,丙胜;第三局:丙对甲,丙胜;第四局:丙对乙,丙胜.

故丙三连胜的概率=0.4××0.5+(1-0.4)××0.6=0.162.--------14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第一小问满分3分,第二小问满分5分,第三小问满分6分)

在五棱锥P-ABCDE中,PA=AB=AE=2aPB=PE=aBC=DE=a∠EAB=∠ABC=∠DEA=90°.

(1)求证:PA⊥平面ABCDE

(2)求二面角A-PD-E的大小;

(3)求点C到平面PDE的距离. (南菁中学)

解:(1)证明∵PA=AB=2aPB=2a,∴PA2+AB2=PB2,∴∠PAB=90°,即PAAB

同理PAAE.3分∵ABAE=A,∴PA⊥平面ABCDE.       …………… 3分

(2)∵∠AED=90°,∴AEED

PA⊥平面ABCDE,∴PAED

ED⊥平面PAE.过AAGPEG

DEAG,∴AG⊥平面PDE

GGHPDH,连AH

由三垂线定理得AHPD

∴∠AHG为二面角A-PD-E的平面角.           ………… 6分  

在直角△PAE中,AGa.在直角△PAD中,AHa

∴在直角△AHG中,sin∠AHG.∴∠AHG=arcsin

∴二面角A-PD-E的大小为arcsin.             …………… 8分

(3)∵∠EAB=∠ABC=∠DEA=90°,  BC=DE=a,AB=AE=2a,

  取AE中点F,连CF

  ∵AF∥=BC,  ∴四边形ABCF为平行四边形.

  ∴CFAB,而AB∥DE,  ∴CFDE,而DE平面PDECF平面PDE

  ∴CF∥平面PDE. 

∴点C到平面PDE的距离等于F到平面PDE的距离.   ……………10分

  ∵PA⊥平面ABCDE,  ∴PADE.  又∵DEAE,∴DE⊥平面PAE

 ∴平面PAE⊥平面PDE.               

∴过FFGPEG,则FG⊥平面PDE

 ∴FG的长即F点到平面PDE的距离.            ……………12分

   在△PAE中,PA=AE=2aFAE中点,FGPE

  ∴FG=a. ∴点C到平面PDE的距离为a.       …………… 14分

20.(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二小题满分8分)已知函数f(x)=x+ x,数列|x|(x>0)的第一项x=1,以后各项按如下方式取定:曲线x=f(x)在处的切线与经过(0,0)和(x,f (x))两点的直线平行(如图)

.

求证:当n时,

(Ⅰ)x

(Ⅱ)

解: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不等式的证明,同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证明:(I)因为

所以曲线处的切线斜率

因为过两点的直线斜率是

所以.

(II)因为函数时单调递增,

所以,即

因此

又因为

因为

所以

因此

21.(本小题满分16分,第一小问4分,第二小问满分6分,第三小问满分6分)

   设a为实数,设函数的最大值为g(a)。

  (Ⅰ)设t=,求t的取值范围,并把f(x)表示为t的函数m(t)

(Ⅱ)求g(a)

(Ⅲ)试求满足的所有实数a

解: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使有t意义,必须1+x≥0且1-x≥0,即-1≤x≤1,

t≥0         ①

t的取值范围是由①得

∴m(t)=a()+t=

(2)由题意知g(a)即为函数的最大值。

注意到直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当a>0时,函数y=m(t), 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段,

<0知m(t)在上单调递增,∴g(a)=m(2)=a+2

(2)当a=0时,m(t)=t, ,∴g(a)=2.

(3)当a<0时,函数y=m(t), 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段,

,即

,即

,即

综上有

(3)解法一:

情形1:当,此时

,与a<-2矛盾。

情形2:当时,此时

解得, 矛盾。

情形3:当时,此时

所以

情形4:当时,,此时

矛盾。

情形5:当时,,此时g(a)=a+2,

解得矛盾。

情形6:当a>0时,,此时g(a)=a+2,

,由a>0得a=1.

综上知,满足的所有实数a为或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