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南开中学
2007级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共三个大题,22 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P={1,2,3,4},Q={xx>2,x∈R},全集U=R,则集合P∩(CUQ)=( )
A.{1,2} B.{3,4} C.{1} D.{—2,—1,0,1,2}
2.已知则cos
的值为 ( )
A. B.
C.
D.
3.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
A.y=±3x B. C.
D.
4.“p或q是假命题”是“非p为真命题”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在等比数列{an}中,a5、a4、a6成等差数列,则公比q等于 ( )
A.1或2 B.-1或-2 C.1或-2 D.-1或2
6.函数的反函数是 ( )
A. B.
C. D.
7.室内有一根直尺,无论怎样放置,在地面上总有这样的直线,它与直尺所在的直线
( )
A.异面 B.相交 C.垂直 D.平行
8.函数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与圆
=50的位置关系为( )
A.相离 B.相切 C.相交但不过圆心 D.过圆心
9.函数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
个单位,再将各点横坐标压缩为原来的
,则所得函数是 ( )
A.周期为2的奇函数 B.周期为2
的偶函数
C.周期为的奇函数 D.周期为
的偶函数
10.已知三条不同直线m、n、l,两个不同平面,有下列命题 ( )
①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③
11.已知椭圆,若椭圆的离心率为e,则
的最小值 ( )
A. B.
C.3 D.4
12.如图,△PAB所在平面和四
|

且AD⊥,BC⊥
,AD=4,
BC=8,AB=6,∠APD=∠CPB,
则点P在平面内的轨迹是 ( )
A.圆的一部分
B.椭圆的一部分
C.双曲线的一部分
D.抛物线的一部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向量,则实数k=
.
14.若实数x、y满足的最大值是
.
1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BD1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是 .
16.设C:y=x2(x>0)上的点为P0(x0,y0),在P0处作曲线C的切线与x轴交于Q1,过Q1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P1(x1,y1),然后在P1作曲线C的切线与x轴交于Q2,过Q2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曲线C交于P2(x2,y2),依次类推,作出以下各点:Q3,P3,…Qn,Pn…。已知x0=2,则数{xn}的通项公式是 .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3分)已知A、B、C为△ABC的三内角,且其对分别为a、b、c,若
且
(1)求角A;
(2)若的面积.
18.(13分)已知F(x)=kx+b的图象与直线x-y-1=0垂直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3,
(1)求F(x)的解析式;
(2)设a>2,解关于x的不等式
|
19.(12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
(1)求a1,a2及{an}的通项公式;
(2)令bn=20-an,问数列{bn}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大?
|


(1)求证:B1C1//平面A1BC;
(2)求异面直线A1B与AC所成的
角的余弦值;
(3)求点C到平面ABM的距离.
|
|

|

(2)若直线PA、PF、PB的方向向量分
别为(1,a)、(1,b)、(1,c),
求证:实数a、b、c成等差数列;
(3)若∠APF=
,∠BPF=
,
∠PFO=,求证: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DAC BCCDD BA
二、填空题
13.1
14.2
15.
16.
三、解答题
17.解:(1)
∵
∴
∴
(2)由余弦定理得
代入
∴的面积为
.
18.解:(1)由已知,得k=-1,b=3
∴f(x)=-x+3
(2)由
当a>3时,不等式解集为(2,3)∪(a,+)
当a=3时,不等式解集为(2,3)∪(a,+)
当2<a<3时,不等式解集为(2,a,)∪(3+)
19.解:
(1)
当时,
由此得
∵
∴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即的通项公式为
(2)bn=2n-1,易见b1>0,{bn}是递减数列
令
∴n=10,即{bn}是前10项和最大;
(另解:求出{bn}的前n项和Tn=-n2+2n,可见当n=10时Tn最大)
20.解:
(1)证明:在直棱柱ABC—A1B1C1中,
B1C1//BC,B1C1平面A1BC,BC
平面A1BC
∴B1C1//平面A1BC.
(2)在直棱柱ABC—A1B1C1中,AC//A1C1,
∴∠BA1C1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A1B与AC所成的角.
连接BC1,
∴CC1⊥平面A1B1C1,
∴CC1⊥A1C1,
又∠A1C1B1=∠ACB=90°,即A1C1⊥B1C1
∴A1C1⊥平面BB1C1C,
∴BC1平面BB1C1C,
∴A1C1⊥BC1,
在Rt△BCC1中,BC=1,CC1=AA1=,
∴BC1=
在Rt△ABC1中,A1C1=,BC1=
,
∴A1B=
∴
(3)过点C作CD⊥AB于N,连接MD,过点C作CH⊥MD于H,
∵CC1⊥平面ABC,
∴由三垂线定理,得MD⊥AB,
∴AB⊥平面MCD,
∴AB⊥CH,又CH⊥MD,
∴CH⊥平面ABM,即CH为点C到平面ABM的距离。
在平面A1ACC1中,由A1C⊥AM,易得△A1AC∽△ACM,
∴
∴
在Rt△ABC中,AB=
∴
∴
在Rt△MCD中,MD=
∴
21.解:M为原点,AB为y轴,以垂直于AB的直线x轴建立坐标系,
由题意得点D的坐标为D(4,2),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令P(t2,t),则
所以
求导得:
得函数S(t)的可疑点为
比较可疑点和端点的函数值得:S(t)的最大值为,答略。
22.证明(1)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
则
∴
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时,设直线AB方程为:则由
,可得
∴
(2)由已知
∴
∴
=
=
=
=
∴a、b、c成等差数列.
(3)解法一:,由(2)可知,a+c=2b,即a-b=b-c,
①若AB⊥x轴,则
∴;
②若KAB>0,则
同理可得
即易知∠PFO,∠BPF,∠APF都是锐角,
∴
③若KAB<0,类似的也可证明
综上:
解法二:
①若AB⊥x轴,则
∴;
②若KAB>0,
∵AB在抛物线上,∴AF=AC,BF=BD
∵AB中点为M,则
所以PM是梯形ABDC的中位线,故P是CD中点,
∴
∴
∴
∴△PDB≌△PBF
∴∠BPF=∠DPB=
∴
∴
③若KAB<0,类似②可证明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