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数学专题—集合与函数

2014-5-11 0:19:36下载本试卷

第一讲   集合与函数

l     高考风向标

本讲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逻辑关联词,四种命题,充要条件.映射的概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的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的一些应用.

l     典型题选讲

例1 在中,“”是“”的什么条件?

讲解  在中,角A、B的对边分别是的外接圆的半径.

一方面,因为 A<B,所以a<b ,

         即 ,亦即  ,从而

         A<B

另一方面,因为

         所以 ,即  ,得A<B,

从而中,A<B。

中,“”是“” 的充要条件.

点评 试问:在中,“”是“”的什么条件?

   例2 试构造一个函数,使得对一切恒成立,但是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则可以是         .

讲解 的图像部分关于原点对称,部分关于轴对称,如

点评 本题是一道开放题,你能给出其它的答案吗?请不妨一试.

例3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直分裂下去.

(1) 用列表表示,1个细胞分裂1、2、3、4、5、6、7、8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2)用图像表示1个细胞分裂的次数n(nÎN)与得到的细胞个数y之间的关系;

(3)写出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n之间的关系式,试用计算器算算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

讲解 (1) 利用正整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可以算出1个细胞分裂1、2、3、4、5、6、7、8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列表如下

分裂次数

1

2

3

4

5

6

7

8

细胞个数

2

4

8

16

32

64

128

256

(2)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n之间的关系式是

y=2nnÎN

利用计算器可以算得

215=32768,220=.

故细胞分裂15次、20次得到的细胞个数分别是32768个和个.

    点评 细胞分裂是一种很有趣的数学问题,我们也可以思考下面的类似的问题:

一种专门占据内存的计算机病毒,开机时占据内存KB,然后每分钟自身复制一次,复制后所占内存是原来的倍,那么开机后经过 ______ 分钟,该病毒占据MB内存(MB=KB).

例4 已知函数的反函数

(1)若,求的取值范围

(2)设函数,当时,求的值域.

讲解  ∵ 

      ∴ 

  (1)∵

     ∴

      ∴

 解之得   

      ∴

(2)  ∵

        

      

            

    令 ,显然在[0,1]递增,

则有      

,即的值域为

例5 某厂生产一种仪器,由于受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会产生一些次品.根据经验知道,该厂生产这种仪器,次品率与日产量(件)之间大体满足关系:

 (其中c为小于96的正常数)

注:次品率,如表示每生产10件产品,约有1件为次品.其余为合格品.

已知每生产一件合格的仪器可以盈利A元,但每生产一件次品将亏损元,故厂方希望定出合适的日产量.

(1)试将生产这种仪器每天的盈利额(元)表示为日产量(件)的函数;

(2)当日产量为多少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讲解 (1)当时,,所以,每天的盈利额;

    当时,,所以,每日生产的合格仪器约有件,次品约有件.故,每天的盈利额

.

    综上,日盈利额(元)与日产量(件)的函数关系为:

    (2)由(1)知,当时,每天的盈利额为0.

    当时,

,则.故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i)当时,(等号当且仅当时成立).

    (ii) 当时,由

易证函数上单调递增(证明过程略)

    所以,.所以,

.(等号当且仅当时取得)

综上,若,则当日产量为88件时,可获得最大利润;若,则当日产量为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点评 分段函数是历年高考的热门话题,常考常新,值得我们在复课时认真对待.

例6 设二次函数,已知不论α,β为何实数,恒有

(1)求证:

(2)求证:

(3)若函数的最大值为8,求b,c的值.

讲解 (1)由产生b+c,只要消除差异,这可令

  

  从而知 

  (2)由

   又因为

  (3)

   当

   由 解得 

点评 注意:, 这是用不等式证明等式的有效方法,很是值得重视.

例7 设f(x)=lg,aR, nN且n2.若f(x)当x(-,1)有意义,求a的取值范围.

讲解 f(x)当x(-,1)有意义,当且仅当1+2+…+(n-1)+an>0 对x(-,1)恒成立.即函数

g(x)=+…++a>0

对于任意的x(-,1)恒成立.

因为g(x)在(-,1)上是减函数,其最小值为g(1)= +…++a=(n-1)+a,

所以g(x) >0对x(-,1)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0,即a>

故所求实数a的范围为(,+).

点评 构造函数是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的基础,怎么构造,构造怎样的函数完全因题而定.请读者注意,恒成立问题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其解题方法,很值得探究.

例8 函数是定义在[0,1]上的增函数,满足,在每个区间1,2……)上,的图象都是斜率为同一常数k的直线的一部分.

  (1)的值,并归纳出的表达式;

  (2)直线,x轴及的图象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为1,2……),记,求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和最小值.

讲解 (1)为了求,只需在条件中,令,即有

      ,得

  由,得

  同理,

  归纳得

  (2)时,

  

  

    .

  故 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

  的定义域为1,当时取得最小值.

点评 本题是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第18题,将函数与数列综合在一起,体现了数学知识交汇性,是一道既知识、又考能力的活题.

l     针对性演练

1.合,若,则,则运算可能是  (   ) 

(A)加法            (B)减法         (C) 除法       (D)乘法 

2.已知集合,则满足条件的映射的个数是                                (   )

(A)2       (B)4       (C)5      (D)7

3.某天清晨,小鹏同学生病了,体温上升,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中午时他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半夜才感觉身上不那么发烫了. 下面大致能上反映出小鹏这一天(0时—24时)体温的变化情况的图是               (  )


(A )         (B)         (C)         (D)

4.定义两种运算:,则函数为(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奇函数且为偶函数       (D)非奇函数且非偶函数

5.偶函数上单调递增,则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

6.已知函数,且正数C为常数.对于任意的,存在一个,使,则称函数在D上的均值为C. 试依据上述定义,写出一个均值为9的函数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

7. 绿缘商店每月向工厂按出厂价每瓶3元购进一种饮料。根据以前的统计数据,若零售价定为每瓶4元,每月可销售400瓶;若每瓶售价每降低0.05元,则可多销售40瓶。请你给该商店设计一个方案:每月的进货量当月销售完,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和从工厂购进多少瓶时,才可获得最大的利润?

8.已知定义域为,且对任意的,恒有时,

(1)求的值,并证明

(2)求证:在的定义域内恒有

9.已知定义域为[0,1]的函数f(x)同时满足:

(1)对于任意x∈[0,1],总有f(x)≥0;

(2)f(1)=1

(3)若,则有

(Ⅰ)试求f(0)的值;

(Ⅱ)试求函数f(x)的最大值;

(Ⅲ)试证明:满足上述条件的函数f(x)对一切实数x,都有f(x)≤2x..

10. 为常数,:把平面上任意一点

 ()映射为函数

  (1)证明:不存在两个不同点对应于同一个函数;

  (2)证明:当时,,这里t为常数;

  (3)对于属于M的一个固定值,得,在映射F的作用下,M1作为象,求其原象,并说明它是什么图象?

答案:

1.D.2.D.3.C.4.A.5.D.6., ).

7.450.8.略.

9.(I)令

依条件(3)可得f(0+0) ≥f(0)+f(0),即f(0) ≤0.

又由条件(1)得f(0) ≥0,则f(0)=0.

(Ⅱ)任取,可知,

,

,故

于是当0≤x≤1时,有f(x)≤f(1)=1

因此,当x=1时,f(x)有最大值为1,

(Ⅲ)证明:

研究①当时,f(x) ≤1<2x

②当时,

首先,f(2x) ≥f(x)+f(x)=2f(x),∴.

显然,当时,

成立.

假设当时,有成立,其中k=1,2,…

那么当时,

可知对于,总有,其中n=1,2,…

而对于任意,存在正整数n,使得

此时,

③当x=0时,f(0)=0≤2x..

综上可知,满足条件的函数f(x),对x∈[0,1],总有f(x) ≤2x成立.

10. (1)假设有两个不同的点(),()对应同一函数,即相同,

对一切实数x均成立

特别令x=0,得a=c;令,得b=d这与(a,b),(c,d)是两个不同点矛盾,假设不成立.

故不存在两个不同点对应同函数

(2)当时,可得常数a0b0,使

由于为常数,设是常数.

从而

(3)设,由此得

在映射F下,的原象是(m,n),则M1的原象是

消去t得,即在映射F下,M1的原象是以原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