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广东省深圳市200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数学(理科)
2007.5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含选做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重重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 百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与试卷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如果说事件A、B互斥,那么;
如果C为椭圆的半焦距,则该椭圆的准线方程为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A 2 B 3 C 4 D 8
2.已知
A 4
B —4
C D
3.设,
,
,则
的大小顺序是
A B
C
D
4.在△ABC中,分别是∠A、∠B、∠C的对边,且
,则∠A等于
A 60° B 30° C 120° D 150°
5.已知命题:
,命题
:
。若命题
是真命题,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6.已知,A是由直线
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平面区域,若向区域
上随机投一点P,则P落在区域A内的概率为
A 了 B
C
D
7.在教材中,我们学过“经过点的平面的方程是:
”。现在我们给出平面
的方程是
,平面
的方程是
,则由这两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A B
C
D
8.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2,
,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为
的导函数,函数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 —2 | 0 | 4 |
| 1 | —1 | 1 |
若两正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必做题:第9、10、11、12题为必做题。
9.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
为数列{
}的前
项和,
______________.
10.设二项式展开式各项的系数和为P,二项式系数之和为S,P+S=72,则正整数
,展开式中常数项的值为
。
11.阅读下面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为
|


12.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交于A、B两点,如果在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使得
。
▲ 选做题:从第13、14、15三道题中选做两题,三题都答的只计算前两题的得分。
13.如图,⊙和⊙
交于A、B两点,点
在⊙
上,⊙
的弦
分别与弦AB、⊙
交于D、E两点,若
则⊙
的半径为
。
14.若直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15.关于的不等式
则实数
的最大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设
。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Ⅱ)当时,求函数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
有编号为个学生,入坐编号为
个座位。每个学生规定坐一个座位,设学生所坐的座位号与该生的编号不同的学生人数为
,已知
时,共有6种坐法。
(Ⅰ)求的值;
(Ⅱ)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正方形所在的平面与平面
垂直,
是
的交点,
,且
。
(Ⅰ)求证:;
(Ⅱ)求直线AB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的大小不。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当
时,
(Ⅰ)若函数的解析式;
(Ⅱ)当时,求函数
在(0,1]上的最大值
;
(Ⅲ)如果对满足的一切实数
,函数
在(0,1]上恒有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点F(1,0)是它的一个焦点,直线过点F与椭圆C交于点A、B两点,且当直线
垂直于
轴时,
。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使得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可以找到一点P,满足
为正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数列满足
。
(Ⅰ)试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Ⅱ)设,求数列
的前
;
(Ⅲ)设,数列
的前
。求证:对任意的
。
广东省深圳市2007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数学(理科)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C | B | C | D | A | D | A | B |
二、填空题:第9、10、11、12题为必做题,第13、14、15题为选做题,三题都答的只计算前两题的得分.每小题5分(第10题前空2分,后空3分),满分30分.
9..
10.
,
.
11.
.
12.
.
13..
14.
. 15.
.
三.解答题:本大题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设
.
(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Ⅱ)当,
时,求函数
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解:(Ⅰ) =
……2分
= =
…………………3分
= =
. ………………5分
∴的最小正周期
.
………………………………6分
(Ⅱ)∵ , ∴
.
∴当,即
=
时,
有最大值
;
………………10分
当,即
=
时,
有最小值
.
……………12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有编号为的
个学生,入坐编号为
的
个座位.每个学生规定坐一个座位,设学生所坐的座位号与该生的编号不同的学生人数为
,已知
时,共有
种坐法.
(Ⅰ)求的值;
(Ⅱ)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Ⅰ)当
时,有
种坐法,
……………………………2分
,即
,
,
或
(舍去).
.
………………………………4分
(Ⅱ)的可能取值是
,
又,
,
,
, ………………………………8分
的概率分布列为:
| | | | |
P | | | | |
……………………10分
则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正方形所在的平面与平面
垂直,
是
和
的交点,
,且
.
(Ⅰ)求证:平面
;
(Ⅱ)求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法一:(Ⅰ)∵四边形是正方形,
. ………………………1分
∵平面平面
,
又∵,
平面
.……………………3分
平面
,
. …………………………4分
平面
. ………………5分
(Ⅱ)连结,
平面
,
是直线
与平面
所成的角.
……………………………5分
设,则
,
,
……………………………………………6分
,
.
即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8分
(Ⅲ)过作
于
,连结
. ……………………………………………9分
平面
,
.
平面
.
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10分
∵平面平面
,
平面
.
.
在中,
,有
.
由(Ⅱ)所设可得
,
,
.
……………………………………………12分
.
.
∴二面角等于
.
……………………………………………14分
解法二: ∵四边形是正方形 ,
,
∵平面平面
,
平面
,
……………………………………………2分
∴可以以点为原点,以过
点平行于
的直线为
轴,分别以直线
和
为
轴和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设
,则
,
是正方形
的对角线的交点,
.…………………………………4分
(Ⅰ)
,
,
,
,
………………………………………6分
平面
.
……………………………………………7分
(Ⅱ) 平面
,
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8分
,
. ……………………………………………9分
.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
………………………………………10分
(Ⅲ)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且
,
且
.
即
取,则
, 则
. ……………………………………………12分
又∵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且
,
,
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
,则
,
.
∴二面角等于
.
……………………………………………14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设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且当
时,
.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 当时,求函数
在
上的最大值
;
(Ⅲ)如果对满足的一切实数
,函数
在
上恒有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 (Ⅰ)当时,
,则
.
……………………………2分
当时,
.
……………………………3分
…………………………4分
(Ⅱ)当时
.
………5分
(1)当,即
时
当时,
, 当
时,
,
在
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
……………………………7分
(2)当,即
时,
,
在
单调递增.
,
……………………………9分
……………………………10分
(Ⅲ) 要使函数在
上恒有
,必须使
在
上的最大值
.
也即是对满足的实数
,
的最大值要小于或等于
. ………………11分
(1)当时,
,此时
在
上是增函数,
则.
,解得
. ………①
………………………………12分
(2)当时,
此时,在
上是增函数,
的最大值是
.
,解得
.………②
……………………………13分
由①、②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点
是它的一个焦点,直线
过点
与椭圆
交于
两点,且当直线
垂直于
轴时,
.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使得在椭圆
的右准线上可以找到一点
,满足
为正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设椭圆的方程为:
,则
.……①……1分
当
垂直于
轴时,
两点坐标分别是
和
,
,则
,即
.………② …3分
由①,②消去,得
.
或
(舍去).
当时,
.
因此,椭圆的方程为
.
……………………………5分
(Ⅱ)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
(1)当直线垂直于
轴时,由(Ⅰ)的解答可知
,焦点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此时不满足
.
因此,当直线垂直于
轴时不满足条件.
……………………………7分
(2)当直线不垂直于
轴时,设直线
的斜率为
,则直线
的方程为
.
由,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和
,则
,
.
. ……………………9分
又设的中点为
,则
.
当为正三角形时,直线
的斜率为
.
,
.
…………………………11分
当为正三角形时,
,即
=
,
解得,
.
…………………………13分
因此,满足条件的直线存在,且直线
的方程为
或
.……14分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满足
,
.
(Ⅰ)试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Ⅱ)设,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证:对任意的
,
.
解:(Ⅰ),
,……………3分
又,
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5分
(Ⅱ)依(Ⅰ)的结论有,即
.………………6分
.
. ………………9分
(Ⅲ),
.
……………………10分
当时,则
.
,
对任意的
,
.
………………………14分
命题:喻秋生 李志敏 程武军 审题:石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