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选择题分章强化训练(四)
(数列及其极限)
命题人:陈文运
姓名: 学号:
1.在等差数列{}中,若
则
( )
(A)1 (B)-1
(C)2 (D)-2
2.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公比q
,设
则P与Q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P=Q (D)无法确定
3.等差数列{}和{
}的前n项的和分别为
和T
,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
,则
( )
(A)
(B)
(C)
(D)
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
则其前n项的和
的最小值是( )
(A)-784 (B)-392
(C)-389 (D)-368
5.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中,
依次成等比数列,则公比等于( )
(A)
(B)
(C)2 (D)3
6.数列1,,
,
,
,
,
,
,
,
,…的前100项的和等于( )
(A)
(B)
(C)
(D)
7.非0实数成等差数列,
与
分别成等比数列,则y=( )
(A)10 (B)12
(C)14 (D)16
8.无穷数列各项和等于( )
(A)1
(B)
(C)
(D)
9.无穷等比数列{}中,
设
则
( )
(A)
(B)
(C)2 (D)1
10.已知等比数列{}中,
则
( )
(A)
(B)
(C)6 (D)12
11.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
}是( )
(A)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 (B)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C)常数数列
(D)前n项和是二次函数的数列
12.{}是项数为偶数的等差数列,它的奇数项之和为24,偶数项之和为30,若它的末项比首项大10.5,则数列的项数是( )
(A)6 (B)8
(C)12 (D)16
13.在{}中,已知前n项和
=
则
( )
(A)69200 (B)1400
(C)1415 (D)1385
14.在-9和3之间插入n个数,使这n+2个数组成和为-21的等差数列,则n的值为( )
(A)4 (B)5
(C)6 (D)7
15.已知等比数列{},又第m项至第n项的和为720(m<n),则m的值为( )
(A)3 (B)5
(C)6 (D)7
16.已知等差数列{},
表示前n项的和,
则
中最小的是( )
(A)S
(B)
(C)S
(D)
17.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
则
( )
(A)12 (B)10
(C)8
(D)2+
18.已知等比数列{},首项为
,公比为q,则{
}为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
(A)
(B)
且
(C)且
(D)
或
19.等差数列{}中,
表示前n项的和,若
,则
( )
(A)
(B)
(C)
(D)
20.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第二、三、六项构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为( )
(A)1 (B)2
(C)3 (D)4
21.在等差数列{}中,
若
,则n的最小值为( )
(A)60 (B)62
(C)70 (D)72
22.已知非0实数成等差数列,则二次函数
+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为( )
(A)1 (B)2
(C)1或2 (D)0
23.等差数列{}中,
数列{
}是等比数列。已知
则满足不等式
的最小自然数
是( )
(A)5 (B)6
(C)7 (D)8
24.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对于任意
有
则
( )
(A)
(B)
(C)
(D)
25.双曲线(
>0,b>0)的实轴长、虚轴长、焦距成等差数列,则其离心率
等于( )
(A)
(B)
(C)2
(D)2
26.下面的数列中,有极限的是( )
① -1,0.1,-0.01,0.001,-0.0001,…
② 0,…
③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2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
则
(C) 若则
(D) 若则
28.使与
的差的绝对值小于
的最小自然数n的值是( )
(A)68 (B)79
(C)88 (D)大于100的某数
29.( )
(A)1
(B)
(C)
(D)
30.等比数列{}中,公比为q,
表示前n项的和。若
则
( )
(A)2 (B)1
(C)-1 (D)-2
31.当时,
( )
(A)1 (B)c
(C)
(D)1或
32.若 则r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3.且
存在是
存在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4.设等差数列{},{
}的前
项的和分别为
与
,若
,则
= ( )
(A)1
(B)
(C)
(D)
35.的值是 ( )
(A)
(B)
(C)1
(D)
36.设等差数列{}的首项
,公差
,则
+…+
的值是 ( )
(A)
(B)3
(C)
(D)
37.已知的展开式的第7项为
,则
的值是( )
(A)
(B)
(C)-
(D)-
38.数列的通项=
,若
存在,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39.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若当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
时该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
(A)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
时,该命题成立
(C)当时,该命题成立
(D)当
时,该命题不成立
40.若三数成等差数列,且
又成等比数列,则
的值是( )
(A)0 (B)1 (C)0或1 (D)不存在
41. 已知集合A={1,2,4,8,…,2n}(n≥3,n∈N),集合A中含有三个元素的所有子集依次为B1,B2,…,Bm.若Bi中所有元素之和为ai(i=1,2,…,m)则
(A)2 (B)1 (C)0 (D)不存在
4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其中a、b、c均为正数,那么
与
的大小是
(
)
A.>
B.
<
C.
=
D. 与n的取值有关
4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
其中a、b是非零常数,则存在数列{
}、{
}使得( )
A.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B.和{
}都为等差数列
C.为等差数列,{
}都为等比数列
D.和{
}都为等比数列
44.将正偶数按下表排成5列: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1行 2 4 6 8
第2行 16 14 12 10
第3行 18 20 22 24
…… …… 28 26
则2004在 ( )
A.第251行,第1列 B.第251行,第3列
C.第250行,第2列 D.第250行,第5列 .
45. 11.{an}为公比不为1的正项等比数列,则 ( )
A.a1+a8>a4+a5 B.a1+a8<a4+a5
C.a1+a8=a4+a5 D.a1+a8与a4+a5大小不定
46. 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运动,在第一秒内,它从原点运动到(0,1),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x轴、y轴的平行方向来回运动(即(0,0)→(0,1)→(1,1)→(1,O)→(2,O)→…),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长度,那么2004秒时,这个粒子所处位置为
A.(20,44) B.(21,44)
C.(44,20) D.(44,21)
47.等于
A.
B.0
C.
D.不存在
48.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时,由k到k+1左边应添加的因式是
A.2k+1
B.
C.
C.
答案:
CABBD ABBAA BBDBA BBDDC BCCDB CCBCA ABABB ACDDC CBCBA ACC
46.A 研究粒子到达点(0,n)时所用秒数,当n为奇数时,恰好用n2秒;当n为偶数时,用时为(n+1)2-1秒.
47.C
将分子局部有理化,原式=.
48.C 注意观察第一个数及最后一个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