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文科)

2014-5-11 0:19:42下载本试卷

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文科)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U=R,集合=       (A  )

  A   B    C    D  

2.设直线 ax+by+c=0的倾斜角为,且sin+cos=0,则a,b满足( C  

    A     B     C  D  

3.某医院要在20天内接待8所学校的学生体检,每天只安排一所学校,其中有一所人数较多的学校要连续体检3天,其余学校均只需一天,则在这20天内不同的安排方法为(B )

A. 种    B. 种     C. 种         D

4. 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则 ( C 

    A.1:2  B.2:3  C.3:4  D.1:3

5.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命题“若”的逆否命题为:“若, 则”.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于命题:存在使得. 则:对任意 均有

为假命题,则均为假命题.

6.在正方体中,E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FCC1的中点,则EFAB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C   )  

 A.2    B.3    C    D

7. 奇函数y=f(x)(x≠0),当x∈(0,+∞)时,f(x)=x-1,则函数f(x-1)的图象为                               ( D )

8. 将函数的图象按向量平移后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D)

 (A)     (B)    

(C)        (D)

9. 已知椭圆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

.若的等比中项,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

  A.          B.        C.         D.   

10.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令,称为数列,……,的“理想数”,已知数列,……,的“理想数”为2004,那么数列2, ,……,的“理想数”为                      ( A  )

(A) 2002   (B) 2004   (C) 2006   (D) 200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 ,则的值为   1    

12.在条件下,则的最大值是 3    .

13.已知是R上的增函数,如果点A(-1,1)、B(1,3)在它的图象上,是它的反函数,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  .           

14.给出如下4个命题:①若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m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α∥β的一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α,m⊥β,且∥m;②对于任意一条直线a,平面α内必有无数条直线与a垂直;③已知命题P:若四点不共面,那么这四点中任何三点都不共线.而命题P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④已知a、b、c、d是四条不重合的直线,如果a⊥c,a⊥d,b⊥c,b⊥d,则“a∥b”与“c∥d”不可能都不成立.在以上4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①②④____. (要求将所有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4分,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向量.

(Ⅰ)当时,求的值;

(Ⅱ)求函数·()的值域.

(Ⅰ); (Ⅱ).

16.盒中装着标有数字1,2,3,4的卡片各2张,从盒中任意任取3张,每张卡片被抽出的可能性都相等,求:

(Ⅰ) 抽出的3张中有2张卡片上的数字是3的概念;

(Ⅱ) 抽出的3张卡片上最大的数字是4的概率;

(Ⅲ)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互不相同的概率.

解:(I)“抽出的3张中有2张卡片上的数字是3”的事件记为B,则

        

(II)“抽出的3张卡片上最大的数字是4”的事件记为A,由题意

(III)“抽出的3张卡片上的数字互不相同”的事件记为C,“抽出的3张卡片上有两个数字相同”的事件记为D,由题意,C与D是对立事件,因为  

所以    .

17.设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且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有

(Ⅰ)写出数列的前三项;(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写出推证过程;

(Ⅰ)由题意,当n = 1时,有=-2 , =

=-2 ,解得= 2

当n =2时,有=-2 ,= +,

= 2代入,整理得(-2)=16,由>0,解得= 6

当n = 3时,有=-2 ,= ++

= 2,= 6代入,整理得(-2)= 64,由>0,解得=10

所以该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6,10 …………………………………………3分

(Ⅱ)由=-2(n∈),

 整理,得=

 则=

 ∴=-=

整理,得= 0

 由题意知+≠0,∴-= 4

∴即数列{}为等差数列,其中首项= 2,公差d = 4 ……………………8分

= +(n-1)d = 2 + 4( n – 1 )

即通项公式为 = -2,n∈ …………………………………………10分

18.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平面ABCD,DE//PA,PA=2DE=AB,F为PC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ABCD;

  (2)求平面PCE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3)求点A到平面PEC的距离.

(1)证法一:取PA中点G′连接EG′、FG′、AC

易得EG′//AD,FG′//AC  ………………2分

∴平面EFG′//平面ABCD ∴EF//平面ABCD …………4分

证法二:由条件知DC,DA,DE两两垂直,

∴以DC,DA,DE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0,2,0),B(2,2,0),C(2,0,0)

D(0,0,0),E(0,0,1),P(0,2,2)

∵F这PC的中点 ∴F(1,1,1)

……2分

又∵而ABCD 而EF面ABCD

∴EF//面ABCD …………4分

  (2)解法1 延长PE、AD交于G点,连接GC,

则平面PEC∩平面ABCD=GC

  ∴GD=DA=DC  ∴△ACG为直角三角形 

∴GC⊥AC  而AC为PC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GC平面ABCD

∴由三垂线定理得GC⊥PC

∴∠PCA就是平面PEC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6分

在Rt△PCA中, …………8分

解法2 设平面PEC的法向量

  …………6分

又DE⊥平面ABCD, 即是平面ABCD的法向量,且=(0,0,1)

=1,设平面PEC与平面ABCD的二面角为θ 

  …………8分

  (3)解法1 作AH⊥PC于H点

由EF//DB,AC⊥DB,PA⊥平面ABCD,PA⊥BD,且AC∩PA=A

∴BD⊥平面PAC  ∴EF⊥平面PAC 而AH平面PAC

∴AH⊥EF  又AH⊥PC  EF∩PC=F  ∴AH⊥平面PEC

即AH为点A到平面PEC的距离

故在Rt△PCA中有 …………12分

解法2 由(2)知平面PEC的法向量为n=

n=

∴A到平面的距离  …………

19.如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椭圆上一点,垂直于轴,且OM与椭圆长轴和短轴端点的连线AB平行,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过且与OM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PQ.若,求椭圆的方程.

解:(Ⅰ)由已知

  

(Ⅱ)  

 椭圆的方程为

20.设函数R)。

(1)若,过两点(0,0)、(,0)的中点作与轴垂直的直线,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求证:函数在点P处的切线过点(,0)。

(2)若),且当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由已知                …………1分

                   …………2分

所求,所求切线斜率为        …………3分

切线方程为

    所以,函数y=f (x)过点P的切线过点(b,0)          …………4分

(2)因为,所以

                …………5分

时,函数上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上单调递增.    所以,根据题意有  即

解之得,结合,所以      …………8分

时,函数单调递增。           …………9分

所以,根据题意有                 …………10分

, 整理得

,所以“”不等式无解。…13分

综上可知:。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