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练习卷(1)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
1.已知复数,
,则在
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有3张奖券,其中2张可中奖,现3个人按顺序依次从中抽一张,小明最后抽,则他抽到中奖券的概率是( )
(A) (B)
(C)
(D)
3.已知命题,命题
的解集是
,下列结论:
①命题“”是真命题; ②命题“
”是假命题;
③命题“”是真命题; ④命题“
”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已知,则
( )
(A)2 (B)-2 (C)0 (D)
5.有解的区域是( )
(A) (B)
(C)
(D)
6.已知向量,
,若向量
,则
( )
(A) (B)
(C)
(D)2
7.已知两点,点
是圆
上任意一点,则
面积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8.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对、
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性作试验,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求得相关系数
与残差平方和
如下表:
甲 | 乙 | 丙 | 丁 | |
| 0.82 | 0.78 | 0.69 | 0.85 |
| 115 | 106 | 124 | 103 |
则哪位同学的试验结果体现、
两变量更强的线性相关性?( )
甲
乙
丙 (D) 丁
9.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
(A)1 (B)
(C) (D)
10.已知抛物线,过点
)作倾斜角为
的直线
,若
与抛物线交于
、
两点,弦
的中垂线交
轴于点
,则线段
的长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1.已知圆C的方程是,它关于极轴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它关于直线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
12.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______2______.
13.在中,若
,则
的外接圆半径
,将此结论拓展到空间,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在四面体
中,若
两两垂直,
,则四面体
的外接球半径
_____
_______.
14.在如下程序框图中,输入,则输出的是_
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
(1)化简的解析式;
(2)若0,求
使函数
为偶函数。
(3)在(2)成立的条件下,求满足=1,
[
]的
的集合。
解:(1)
=
(2)当
时,
=
此时,
为偶函数.
(3)由(2)可知=
当
=1,即
=1得
,
则
∵∴
∴的集合为
16、如图,三棱锥P-ABC中,
ACB=90
,PA面ABC,AD
PC,AE
PB.D、E为垂足.
(1)证明:PB平面ADE;
(2)若PA=AB=2,求三棱锥P-ADE体积的最大值。
(1)证明:∵AC⊥BC,PA⊥BC ∴BC⊥面PAC
∴BC⊥AD又∵AD⊥PC ∴AD⊥面PCB
∴AD⊥PB 又∵AE⊥PB ∴PB⊥面ADE 。
(2)解:∵PA=AB=2,AE⊥PB,PA⊥面ABC
∴PE=AE= ∴VP-ADE=
S⊿ADE ·PE
=AD·DE·
=
·AD·DE
(AD2·DE2)=
AE2=
∴VP-ADE的最大值为 此时AD=DE=
AE=1 ,AC=
<2
17、已知=
,且
,
,
,……,
组成等差数列,又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2)试比较
与3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1)∵ ∴
,即
∴……① 又∵
∴,即
代入①式得
∴
(2)∵
∴ 两式相减得
=
18、椭圆上有两点P、Q,O是原点,若OP、OQ斜率之积为
,
(1)求证:为定值; (2)求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1)证明:设P、Q的两点坐标分别为P()、Q(
)
∵
由①
②得
+
… ④
由③代入④得 由①+②得
∴ (定值)
(2)设P、Q的中点为M(),则有
由①+②+③2 得
∴
即
故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
19、为了立一块广告牌,要制造一个三角形的支架. 三角形支架形状如图,要求,BC的长度大于1米,且AC比AB长0.5米. 为了广告牌稳固,要求AC的长度越短越好,求AC最短为多少米?且当AC最短时,BC长度为多少米?
解:如图,设BC的长度为x米,AC的长度为y米,则AB的长度
为(y-0.5)米. 在△ABC中,依余弦定理得:
即
化简,得 ∵
,∴
因此
方法一:.
当且仅当时,取“=”号,即
时,y有最小值
.
方法二:
解
,得
∵当时,
;当
时,
.∴当时,y有最小值
.
20、已知 (
)
(1)求函数的解析式,当
是奇函数时,确定常数
的值;
(2)当是奇函数时,其单调性如何?试用单调性的定义对称的结论加以证明。
(3)设,当
是奇函数时,猜想
和
的大小。(理科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解:(1)设 则
∴的解析式为
(
)
∵=
∴
∴当为奇函数时,
,且
=
(2)设
∵
=
由 且
,即
故
是奇函数时,它在R上是增函数。
(3)∵
∴设
=
当时,
,故
当时,
故
当时,
故
猜想:当时,
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时,
成立,则当
时
∵ ∴
,即
因此,欲证
只需证
即可
∵ ∴
从而成立。这就是说当
时
成立。
综合①②可知,当时,当
时,
于是当或
时,
;当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