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数学(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14-5-11 0:19:43下载本试卷

高三数学(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填空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 条件”, 条件”,则成立的   ( B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 已知平面向量,且共线,则实数的值等于( A )

A.-2或        B.       C.2或-         D.-

3. 对于直线和平面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C  )

A.       B.=

C.       D.

4.若函数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性质:①是偶函数,②对任意实数,都有()= (),则的解析式可以是                   ( C )

    A. B. C. D.

5. 设函数满足 ()且, 则为   ( B )

A.95             B.97               C.105          D.192

6. 已知的顶点都在抛物线上,为抛物线的顶点,若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则一定是                               ( C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7.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D )

A.18           B.19            C.20           D.21

8. 在函数的图象上,其切线的倾斜角小于的点中,坐标为整数的点的个数是                                 ( D )

    A.3            B.2            C.1            D.0

9.若直线按向量平移后与圆相切,则的值为( A )

    A.8或-2        B.6或-4        C.4或-6        D.2或-8

10. 如图,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边上运动,设点边的中点,点沿®®®运动时,点经过的路程记为的面积为,则函数的图象只可能是( A ).

11. 已知函数在点处连续,则=    ( D  )

A.             B.              C.           D.

12. 设函数,若时, 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C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若焦点在轴上的椭圆的离心率为,则m=_________.

14.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那么    

15. 已知要使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m≥   

16. 已知函数.给出下列命题:①必是偶函数;②时,的图象必关于直线对称;③若,则在区间上是增函数;④有最小值.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演步骤).

17.(12分)已知.

17. 解法一:由题设条件,应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得

       ①

由题设条件,应用二倍角余弦公式得 

  故    ②

由①式和②式得 .

因此,,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解法二:由题设条件,应用二倍角余弦公式得

解得

由于

在第二象限,于是.

从而

以下同解法一.

18.(12分)在正方体中,如图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8.(12分)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1)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则D(0,0,0),A(1,0,0),(0,0,1),

    E(1,1,),F(0,,0),

    则=(0,,-1),=(1,0,0),  

    =(0,1,), 则=0,

    =0, .  

    平面ADE.

(2)(1,1,1),C(0,1,0),故=(1,0,1),=(-1,-,-),

    =-1+0-=-,   ,  

则cos. .    

19.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且第二项、第五项、第十四项分别是等比数列的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满足对任意的,均有成立,求的值.

解:(1)由题意得,解得.

在数列中,公比.

(2) 当时,

  当时,由,得.

  故

20.某人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反的概率都是,构造数列,使得,记.

(1) 求的概率; 

(2) 求:前两次均出现正面,且的概率;

(3) 记,求的数学期望.

20.解:(1),需4次中有3次正面1次反面,设其概率为

(2)6次中前两次均出现正面,要使,则后4次中有2次正面、2次反面或3次正面、1次反面。设其概率为

 

(3)

,       ,

,  ,

21.已知

(1)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若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端,,且有,试求的取值范围。

21.解:(1)

       

    ∵    ∴=0

    ∴   得

    ∴P点的轨迹方程为

(2)考虑方程组  消去y,得(1-3k2)x2-6kmx-3m2-3=0(*)

 显然1-3k2≠0     △=(6km)2-4(-3m2-3)=12(m2+1)-3k2>0

   设x1,x2为方程*的两根,则

       

   故AB中点M的坐标为()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将D(0,-1)坐标代入,化简得:4m=3k2-1

故m、k满足,消去k2得:m2-4m>0

解得:m<0或m>4

又∵4m=3k2-1>-1   ∴m>- ∴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的导函数是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证明:

(Ⅰ)当时,

(Ⅱ)当时, 

22.  证明:(Ⅰ)由

 得

            

      

        而 ①

        又

       ∴ ②

       ∵  ∴

 ∴ ③

由①、②、③得

(Ⅱ)证法一:由,得

下面证明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有恒成立

即证成立

,则

,列表如下:

极小值

    ∴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恒有

证法二:由,得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列表:

极小值

 即

即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