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理科数学模拟试卷

2014-5-11 0:19:45下载本试卷

高三理科数学模拟试卷

Y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I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共90分,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两种题型.

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若集合,则  

A B  C D

 

1A 

2.设的关系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2A 

3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是有理数  B是实数 

C是有理数   D.集合是实数集的真子集

3B 属于无理数指数幂,结果是个实数;都是无理数;

4的最大值为( 

A  B  C  D

4B

5已知向量,向量,则的最大值,

最小值分别是(  

A  B  C  D

5.D  

      ,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或结合向量的几何意义使用数形结合来做

6在等差数列中,若

的值为(  

A   B     C  D

 

6.A  成等差数列

   

7.过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则直线的方程为( 

A  B  C   D

7B.设切点为,则的方程为

的方程为,则

8若抛物线上一点到准线的距离等于它到顶点的距离,则点的坐标为(  

A  B C D

8B 到准线的距离即点到焦点的距离,得,过点所作的高也是中线

    ,代入到

9在正三棱锥(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中,,过作与分别交于的截面,则截面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9C沿着正三棱锥侧面展开,则共线,且,利用三角形相似,得

10.如图是函数的大致图象,则等于(   

文本框: x

X2

 
A   B    C    D     

文本框: O

2

 

X1

 

1

 
                

10C  函数图象过点,得

,则,且

函数的两个极值点,即是方程的实根

11关于的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A    B    C    D

11D  ,则原方程变为

方程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上有实根

再令,其对称轴,则方程上有一实根,

另一根在以外,因而舍去,即

12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A.  B  C  D

12.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函数,且___________

13 显然,令为奇函数

     

或者13. 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   

13 ,比较处的函数值,得

14. 件产品中有件是次品,从中任意抽了件,至少有件是次品的抽法共有____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14.   件次品,或件次品,

15. 下列各数      ,其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_____

15.        

  

16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16 

        

        

三.解答题:

17.(本题满分12分)平面向量,若存在不同时为的实数,使

1)试求函数关系式;

2)并求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7解:(1)由

2

,得

所以单调递增区间为

18.(本题满分12分)求和:

18.解:记时,

时,

原式=

19.(本题满分12分)甲乙两人独立解某一道数学题,已知该题被甲独立解出的概率为,被甲或乙解出的概率为,(1)求该题被乙独立解出的概率;(2)求解出该题的人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19解:(1)记甲、乙分别解出此题的事件记为.

设甲独立解出此题的概率为,乙为.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在棱上移动.(1)证明:

   (2)当的中点时,求点到面的距离;

   (3等于何值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20解:以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

(1

(2)因为的中点,则,从而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也即,得,从而,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3)设平面的法向量,∴

 

依题意

(不合,舍去), .

时,二面角的大小为.

21.(本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试确定的值,使得在此椭圆上存在不同

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21解:设的中点

相减得

在椭圆内部,则

四.选答题:(10分,从下列三题中选答一题,多选则去掉一个得分最低的题后计算总分)

22.过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曲线交于点

的值及相应的的值。

22解:设直线为,代入曲线并整理得

所以当时,即的最小值为,此时

23已知,且

  求证:

23证明:显然

     *是方程的两个实根,

        ,同理可得

24如图,OA和OB是⊙O的半径,并且OA⊥OB,P是OA上任意一点,BP的延长线交⊙O于Q,过Q作⊙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于R,求证:RP=R

24.证明:连接OQ,∵OQ=OB  

∴∠OBP=∠OQP

又∵QR为⊙O的切线

∴OQ⊥QR

即∠OQP+∠PQR= Rt∠

而∠OBP+∠OPB= Rt∠

故∠PQR=∠OPB

又∵∠OPB与∠QPR为对顶角

∴∠OPB=∠QPR

∴∠PQR=∠QPR

∴RP=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