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第二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

2014-5-11 0:19:52下载本试卷

高三第二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 ,那么复数z在复平面对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a,b]上的减函数,那么是( )

(A)在[f(a),f(b)]上的增函数     (B)在[f(b),f(a)]上的增函数

(C)在[f(a),f(b)]上的减函数     (D)在[f(b),f(a)]上的减函数

(3)椭圆上的一点M到左焦点的距离为2,N是的中点,则ON等于( )

(A)2          (B)4

(C)8          (D)

(4)条件“0<x<5”是条件“x-2<3”的( )

(A)充分但非必要条件  (B)必要但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5)(理科)直线(其中t为参数,)的倾斜角为( )

(A)α       (B)

(C)     (D)

(文科)直线3x+4y-7=0与直线6x+8y+3=0之间的距离是( )

(A)        (B)2

(C)       (D)

(6)已知x,y为正实数,且x,,y成等差数列,x,,y成等比数列,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4]

(C)[4,+∞)    (D)[2,4]

(7)正方体中,若M、N分别为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M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8)设α,β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互不相等的内角,若x=sin(α+β),y=cosα+cosβ,

z=sinα+sinβ,则x,y,z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x<y<z        (B)x>y>z

(C)x<z<y        (D)y<x<z

(9)在下列命题中

①直线a∥直线b,直线b∥平面α,则a∥α

②若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则α∥β

③若平面α内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④若E、F、G、H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的AB、BC、CD、DA的中点,

则∠FEH=90°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3        (B)2

(C)1        (D)0

(10)集合M={-2,0,1},N={1,2,3,4,5},映射f:M→N,使任意x∈M,都有x+f(x)+xf(x)是奇数,则这样的映射共有( )

(A)60个       (B)45个

(C)27个       (D)11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棱长分别为3、4、5的长方体内接于球O,则球O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

(12)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分别为3x-4y-2=0与3x+4y-10=0,其顶点为(2,4)与(2,-2),则这个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

(13)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4,4],其图像如图。

那么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14)某篮球队12名队员年龄各不相同,欲将他们分成两个队比赛,使得一个队5人中年龄最小的比另一队5人中年龄最大的还大,另2人在场下休息。那么共有分队方法的种数为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解关于x 的不等式: 其中a>0,且a≠1。

(1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为,其最小正周期为π。

(Ⅰ)求实数a与ω的值。

(Ⅱ)写出曲线y=f(x)的对称轴方程及其对称中心的坐标。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斜三棱柱各棱长都等于a,侧面⊥底面ABC,其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且D是BD的中点。

(Ⅰ)求证:

(Ⅱ)求证:∥截面

(Ⅲ)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某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作圆周运动。已知出发t个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为(a,b是常数)。如果最初转完第一圈时用了5个单位时间,接下去又用了3个单位时间转完第2圈。

(Ⅰ)问:该粒子再用多少单位时间可以转完第3圈?

(Ⅱ)试问从第几圈开始,粒子转完一圈的时间不超过1个单位时间?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定义在(0,+∞)上的函数f(x)满足:

(1)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f(a·b)=f(a)+f(b)-p,其中p是正实常数;

(2)f(2)= p-1;

(3)当x>1时,总有f(x)< p。

(Ⅰ)求证:求f(1)及的值(写成关于p的表达式);

(Ⅱ)求证 f(x)在(0,+∞)上是减函数;

(Ⅲ)(理科学生作)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当且仅当n=5时,取得最大值。求p的取值范围。

(文科学生作)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为

(20)(本小题满分16分)

已知抛物线方程为(p>0),直线x+y=t与x轴的交点在抛物线准线l的右边。

(Ⅰ)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

(Ⅱ)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B,且OA⊥OB,求p关于t的函数的表达式p=f(x);

(Ⅲ)(理科学生作)在的条件下,若t变化,使得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不大于,求p的取值范围。

(文科学生作)在(Ⅱ)的条件下,若t变化,使得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求p的取值范围。

高三数学第二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A

C

C

C

A

D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50π;

12.

13.[-4,-π)∪[-2,0)∪[1,π);

1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2分

(1)当a>1时,由(*)得…………6分

,a+1>2,所以x>a+1 …………10分

(2)又当0<a<1时,由(*)得

又a+1<2,所以解集为空集φ。…………14分

综上,当a>1时,解集为{xx>a+1};当0<a<1时,解集为φ。

16.(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

      …………4分

      。…………6分

∵y的最小正周期T=π。  ∴ω=1。…………8分

, ∴a=1。…………10分

(Ⅱ)由(Ⅰ)知a=1,ω=1,

∴曲线y=f(x)的对称轴方程为。…………12分

对称中心的坐标为。…………14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

(Ⅰ)证明:过,垂足为E,连BE。

∵侧面底面ABC,∴底面ABC。

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2分

,BE为在底面ABC上的射影。

又已知三棱柱的各棱长为a,故△为等边三角形,而

∴E为AC的中点,则在等边△ABC中,BE⊥AC,

由三垂线定理知。…………5分

(Ⅱ)证明:连于F,连结DF,则在菱形中,F为中点,又D是BC之中点

∴FD∥,又FD在平面内,

∥截面…………9分

(Ⅲ)作交AC的延长线于H,作HG⊥AD交AD的延长于G,连结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12分

在Rt△中,

在Rt△HAG中,

在Rt△中,…………14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设圆的周长为c,则

    得    …………2分

又设出发x个单位时间后,粒子转过第三圈,则

即:…………4分

由于x>0,∴

因此,转完第三圈所许需的时间为单位时间。…………6分

(Ⅱ)设出发t 个单位时间后走完第x圈,

,解得…………8分

而转完第x-1圈所用的时间

依题意:t-t′≤1,

即 …………10分

∴49+240x≥3721, ∴x≥15.3

故从第16圈开始,粒子走一圈所用的时间不超过1个单位时间。…………12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取a=b=1,则

f(1)=2f(1)-p。故f(1)=p…………2分

且f(2)=p-1。

得:。…………4分

(Ⅱ)设

研究:

           。…………6分

,可得

再依据当x>1时,总有f(x)<p成立,可得。…………8分

成立,故f(x)在(0,+∞)上是减函数。…………9分

(Ⅲ)∵

    。…………11分

∴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2分

由题意

∴5<p<6。…………14分

(文科)

      …………14分

20.(本小题满分16分)

解:(Ⅰ)抛物线的准线为l:,由于直线x+y=t与x轴的交点(t,0)在准线l的右边,

所以,即4t+p+4>0…………2分

(*)

因为p>0,4t+p+4>0

所以

故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5分

(Ⅱ)设

又由OA⊥OB得 知:…………7分

因为A,B在直线x+y=t上,所以 

  所以 …………9分

由p>0及4t+p+4>0,得f(t)的定义域为(-2,0)∪(0,+∞)…………11分

(Ⅲ)由原点到直线x+y=t的距离不大于,所以

即-1≤t≤1,由(Ⅱ)知t>-2且t≠0 ∴t∈[-1,0)∪(0,1] …………14分

令u=t+2,u∈[1,2)∪(2,3],

易知,函数

在[1,2)上是减函数,在(2,3]上是增函数,从而,

0=g(2)<g(u) ≤g(1)=1或

所以当t∈[-1,0)时,0<p≤1,

  当t∈(0,1]时,…………16分

(文科)因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所以,可得t=±1。…………14分

当t=1时,

当t=-1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