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测试题(3)
一、填空题(满分48分)
1.已知函数,则
________.
2.设平面与向量
垂直,平面
与向量
垂直,则平面
与
位置
关系是___________.
3.当时,关于
的不等式
的解集是
.
4.若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
满足的条件是
.
5.若,则
被8除所得的余数是____ __.
6.给定极限,则极限
________.
7.设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为
,经过空间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异面直线
、
成
等角,则
的值为_________.
8.一块三角形菜地一面倚墙,两面需用栅栏围成,已知栅栏总长为10米,围成的三角形菜地的最
大面积等于_________平方米.
9.若①,②
,③
,则同时满足①②③的
有_______组.
10.空间不共面的四点
依次到平面
的距离之比是
,则满足条件的平面
的个数为________个.
11.将红、黄、绿三种不同的颜色均涂入图中五个区域中,
每个区域涂一种颜色,且相邻的区域不能涂同一种颜色,
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_________种. (三种颜色必须用全,以数字作答)
12.平面内,若三条射线、
、
两两成等角为
,则
。类比该特性:在空间,
若四条射线、
、
、
两两成等角为
,则
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满分16分)
13.在中,若
,则
的形状一定是( )
()等腰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等边三角形 (
)等腰直角三角形
14.若一个四面体的棱长为1或2,则这样的四面体的个数( )
()2 (
)3 (
)4
(
) 5
15.若不等式的解集为
,则不等式
的解
集为( )
()
(
)
(
)
(
)
16.设是等差数列,
是其前
项的和,且
,
,则下列结
论错误的是 ( )
()
(
)
()
(
)
与
是
的最大值
三、解答题
17.(满分12分)四棱锥的底面
是平行四边形,
、
、
,(1) 求证:
底面
;(2) 求
的长。
18.(满分12分)在实数范围内解不等式:.并利用解此题的方法证明:
有唯一解。
19.(满分14分)已知函数,常数
。
(1)设,证明: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
(2)设且
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
,求
的最大值。
20.(满分14分)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如果成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与时间
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
(1)写出服药后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据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假若某病人一天中第一次服药时间为早晨,问一天中怎样安排服药的时间(共4次)效果最佳?
21.(本题满分16分)数列与
的前
项和分别是
和
,且
,
。
(1)求证:数列是从第三项起的等比数列;
(2)当数列是从第一项起的等比数列时,用
的式子表示
;
(3)在(2)的条件下,对于给定的自然数,当
时,
,
且,试求
的值。
22.(本题满分18分)已知函数
(1)求及
的值;
(2)是否存在自然数,使
对一切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自然数
的最小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3)利用(2)的结论来比较和
的大小.
高三数学测试题(3)答案
一、填空题: 1.0; 2.垂直; 3.; 4.
; 5.0或6; 6.
; 7.
或
;8.
; 9.36; 10.8; 11.42; 12.
;
二、选择题: 13—16;
三、解答题
17.解:① ,
,
,
,
;
② ,
,
。
18.解:由得
,显然
是减函数,又当
时,
即
;当
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
.
由方程得,
,显然函数
是减函数,又当
时,
,当
时,
,当
时,
,方程
有唯一解.
19.(1)任取,
,且
,
, 因为
,
,
,所以
,即
,故
在
上单调递增。
(2)因为在
上单调递增,
的定义域、值域都是
,
即是方程
的两个不等的正根
有两个不等的正根。
所以,
。
∴,∴
时,
取最大值
。
20.(1)依题得,
(2)设第二次服药时在第一次服药后t1小时,则,因而第二次服药应在11:00;
设第三次服药在第一次服药后t2小时,则此时血液中含药量应为两次服药量的和,即有解得t2=9小时,故第三次服药应在16:00;
设第四次服药在第一次后t3小时(t3>10),则此时第一次服进的药已吸收完,此时血液中含药量应为第二、三
次的和,解得t3=13.5小时,故第四次服药应在20:30.
21.⑴ ,当
时,
,
,得
,即
从第三项起成等比;
⑵若从第一项起成等比,那么由
,
,得
,
,
,
;
⑶ ,又
,
,
由已知,
,
,
, 故
为所求。
22.(1);
.
(2)假设存在自然数,使
对一切
都成立.由
,
得
,当
时,不等式
显然不成立.当
时,
,当
时,显然
,当
时,
=
成立,则
对一切
都成立.所以存在最小自然数
。
(3). 由(
),所以
,
,……,
,
相乘得
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