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卷4

2014-5-11 0:19:55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卷4

(文理合卷)

考生须知:

1.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 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 只需上交答题卷.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互斥,那么;           

如果事件相互独立,那么;

如果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次的概率

  .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数列中,, 则此数列前4项之和为

(A) 0       (B) 1       (C) 2       (D) -2

2. 函数的值域是

  (A)    (B)     (C)     (D)

3. (理科) 随机变量的等可能取值为1,2,3,… , , 如果,那么n的值为

(A) 3       (B) 4      (C) 10       (D)12

(文科)对总数为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为,则的值为

   (A) 120     (B) 200      (C) 150      (D) 100

4.   若函数的图象和的图象关于点对称,则的表达式是

(A)  (B)  (C)  (D)

5. 设的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的和为256,则此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小的项是

  (A) 第5项    (B) 第4, 5两项  (C) 第5, 6两项  (D) 第4, 6两项

6. 已知i, j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a = i – 2j, b = i + λj,且ab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7. 已知,全集U= R,集合={={

*={,则满足的关系是 

(A) P =M∪N.             (B) P=M∪N .

(C) P=M∩(Ú UN ).           (D) P = (Ú UM)∩N. 

8. (理科)某次市教学质量检测,甲、乙、丙三科考试

成绩的直方图,如右图所示 (由于人数众多,成绩分

布的直方图可视正态分布),则由如图曲线可得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一个是

(A) 甲科总体的标准差最小

(B) 丙科总体的平均数最小

(C) 乙科总体的标准差及平均数都居中  (D) 甲、乙、丙的总体的平均数不相同

(文科)从湖中打一网鱼, 共条, 做上记号再放回湖中, 数天后再打一网鱼共有条, 其中有条有记号, 则能估计湖中有鱼 (  )

  (A)     (B)     (C)     (D)

9. (理科) 设△的两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复数,

, 若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

  (A)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文科)函数, 如果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那么实数应满足

(A)          (B)   (C)      (D)

10. 设为坐标平面内一点,为坐标原点,

,当变化时,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A)      (B)     (C)30    (D) 15

11. (理科) 点在曲线上移动,设点处切线的倾斜角为,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文科) 若函数f ( x ) = x3 + ax2 + bx – 7在上单调递增, 则实数a, b一定满足的条件是

   (A)   (B)   (C)  (D)

12. 已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且图象关于点 (2 ,–3)对称, 则的值为

(A)  3      (B) –2      (C) 2      (D) –3

二. 填空题: 本大题有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理科) 的值为________ . 

  (文科)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 ______ 命题 . (填 “真” 或者 “假”)

14. 已知, 为锐角, 则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 . 

15. 某乡镇现有人口1万, 经长期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目前每年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为年初人口的0.8% 和1.2%, 则经过2年后,该镇人口数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01).

16. “渐升数”是指每个数字比其左边的数字大的正整数(如34689). 则五位“渐升数”共有      个,若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第100个数为_______ .

三. 解答题 :本大题有6小题, 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的内角成等差数列,且满足条件,

试判断△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从汽车东站驾车至汽车西站的途中要经过8个交通岗,假设某辆汽车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

(1)求这辆汽车首次遇到红灯前,已经过了两个交通岗的概率;

(2)(理)这辆汽车在途中遇到红灯数ξ的期望与方差.

  (文)这辆汽车在途中恰好遇到4次红灯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平面向量 ab 不共线,若存在非零实数, 使得 c = a +2b ,

d =–a + b .

(1) 当c= d时,求 的值;

(2) 若a = (cos, sin(–)), b = (sin, cos),且cd , 试求函数的表达式.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一物体做圆周运动, 出发后分钟内走过的路程, 最初用5分钟走完第一圈, 接下去用3分钟走完第二圈.

  (1) 试问该物体走完第三圈用了多长时间? (结果可用无理数表示)

  (2) (理科做文科不做) 试问从第几圈开始, 走完一圈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数列,其中, 数列的前项的和

.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理科做文科不做) 求数列的前n项和.

22. (本小题满分14分)

  定义在定义域D内的函数,若对任意的都有,则称函数为“西湖函数”,否则称“非西湖函数”.函数是否为“西湖函数”?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3. (附加题, 本题满分6分, 但全卷总分不超过150分)

把“杨辉三角形”向左对齐如图所示,

分别按图中虚线,由上至下把划到的数相加,

写在虚线左下端点(左边竖线的左侧)处,

把这些和由上至下排列得一个数列.

(1) 观察数列,写出一个你能发

现的递推公式(不必证明);

(2) 设,

的值, 并求.

高考科目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

          数学参考评分标准 (文理合卷)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理/文)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A

D

C/A

B

D

B

C

A/A

A/C

D

B/A

C

二. 填空题 : 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4分, 共16分.

13. /真    14.     15. 0.99    16. 126, 24789

三. 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 共74分.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 .   

 由 , 得

                   

, ∴ , △为等边三角形. 

18. (本小题满分12分)

(1)∵ 这辆汽车在第一、二个交通岗均未遇到红灯,而第三个交通岗遇到红灯

   ∴ 概率 = (1 –)(1 –) = ;        

(2)(理)∵ ( 8, ),

  ∴ 期望=, 方差= 8´´( 1 –) = .

  (文)概率 = ´()4´ (1–)2 = .   

19. (本小题满分12分)

(1)  由条件得:a +2b =a + b,

  ∴ a + b = 0 ,        

∵向量 ab 不共线, ∴ ,

解得  或 .               

(2) ∵ a·b = cossin+ sin(–)cos = 0,  ∴ab .

又∵cd , ∴c·d = 0.

∵由条件知: a = 1, b = 1, a·b = 0,      

c·d = (a +2b)·[–a + b]

*a 2 a·b+a·b)b 2 .

, 即.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1) 设圆周长为, 依题意有 , 可表示为 . 

 设出发分钟后走完第三圈, 则, 上式代入, 得

 , ∵ , ∴ 解得,         

 所以走完第三圈需用时间为(分钟).       

 (2) 设出发分钟后走完第圈, 则,     

 解得 (分钟), 则走完圈需(分钟),

 依题意应有 , 解此不等式, 得,

 所以, 从第16圈开始, 走一圈所用时间不超过1分钟.      

21. (本小题满分12分)

(1), 累加得,

  , 则.     

  或者用累乘得  a n = =.

 (2)∵ , ∴ ;

, 当时, , 时也适合,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3) 当, 即时, ,

,即n >3时,

,

综上所述  .       

22. (本小题满分14分)

因为,          

  函数的导数是, 

  当时,即,

  当时,;当时,

内的极小值是a - ;         

同理, 内的极大值是a+ ;        

因为,所以函数的最大值是a + ,最小值是a - , 故 ,

所以函数是“西湖函数”.    

23. 附加题: (本小题满分5分, 但全卷不超过150分)

(1)a1 = a2 = 1, an+2 = a n +1 + an

(2) A=, B=或A=, B=

 an =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