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三数学新编立体几何内容分析及复习建议

2014-5-11 0:19:58下载本试卷

高三数学新编立体几何内容分析及复习建议

         

一、       教材、考试要求的变化

新教材立体几何内容变化较大,主要是删去了棱台、旋转体、球冠、多面体及旋转体体积等;增加了正多面体的概念,多面体的欧拉公式,最大变化是首次引入空间向量,并用这一工具去解决空间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以及求空间的“距离”、“角”。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新教材的甲组题(即9B考题)比乙组题(即9A考题)和全国题都容易做。还有用向量方法去解部分传统的立体几何题也是有优势的,如2000、2003年全国高考立体几何题,普遍都认为较难,但如果用向量方法去解,就很简单了。因此,要重点掌握“空间向量”,并突出其“工具性”。

二、立几题的空间向量解法分析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几题,体现了空间的数形结合思想,顺应了几何改革代数化的方向;利用空间向量解立几题,首先应是确定基向量。即或单位正交基底

1、利用空间向量解线线平行、垂直问题

【例1】(2003全国节选)正方体中,分别为的中点,证明:与平面不垂直。

分析:用传统方法证明不垂直,有难度;

利用向量:

,所以不垂直。

【例2】(2003全国)如图,直三棱柱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侧棱分别是CC1与A1B的

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

(1)求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

角函数值表示);

(2)求点A1到平面AED的距离.

 简析:传统解法解此题难点一是重心G的运用,而用向

量解:由很快得

二是如何由条件求出的长,应用向量则由垂直易得

2、利用空间向量解探索性问题

对于立几中的探索性问题及存在性问题,用“形”解难度很大,而“数”中的待定系数法正好运用。

【例3】(2000全国节选)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且∠C1CB=∠C1CD=∠BCD=60°。的值

为多大时,能够使A1C⊥平面C1BD ? 请给出证明。

 解:

,则

,解得,所以=1时A1C⊥平面C1BD。

【例4】(94全国节选)如图,已知是正三棱柱,的中点,,求二面角的度数。

简析:此题学生很易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但用传统方法难以求出的长度关系;

若用向量解:在如图坐标系下,设

得,,很快得出结论。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解角和距离问题

当作平面的垂线难度较大时,可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解一些角和距离问题。如图,平的法向量为为平面的斜线,为斜足,则

与平面所成的角;用向量在法向量

上的投影公式易得:点到平面的距离

;当与异面直线都垂直时,为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式。设二面角分别为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为或它的补角。

【例5】(教材习题)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

求面对角线的距离。

解:建立如图直角坐标系,则

,设,由

,则,又

,所以

三、复习建议和能力要求

第二轮复习侧重的应是解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读题能力、类比能力和转化能力;对于立体几何的能力培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已知条件与图形的对号入座

解立几题一般需作好两个图,一是立体图,把已知条件中的线段长、角度值在图中标出,对于图形翻折、旋转等问题把折前及折后的长度、角度对应起来,往往发现解题思路或部分结论。二是用来计算的铅垂放置的平面图(解题关键图),利于正确运算。

【例6】(2003汕头一模)已知是矩形,平面

分别是

的中点;(1)求证: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简析:依次标出已知条件得到,所以,从而(1)得到证明,(2)也可利用到平面的距离为到平面的距离的一半得以很快解决。

2、重视常见体在解题中的利用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试着解决一个容易着手的简单问题,特殊的问题,类似的问题。立体几何中也是如此,一些具有特殊条件问题利用特殊体去解决能使解题简捷明快。如正四面体可在正方体中截得,三射线两两垂直、锐角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为直角时可在长方体里找到,空间四射线两两夹角相等可在正四面体找到等。

【例7】(2003全国高考)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A.3π   B.4π  C.  D.6π         

简析: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连接面对角线

得到四面体各棱长为

从而得到球直径为

【例8】(教科书复习参考题九是球面上四点,两两垂直,且

,求球的体积和面积。

3、重视常规思路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立体几何题的一大难点是如何添加辅助线,而如何添加辅助线有一定规律。如:线段中点——用中位线;三角形等腰——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两直线异面——平移为相交直线;具有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用性质定理;同一点出发三直线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等。这些常规通过讲练应使学生熟练掌握。

4、重视解题思维习惯的形成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避免小题大做,少走弯路。如求角度值时应:找角——作角——转移角——用向量计算;即先找现成的角,看看是否就是要求的角,不是的话试着作角,作角有难度的话通过平移转移角,实在不行用“数”解。类似的,求距离时应找高线——作高线——按比例转移——用向量计算等。

总之,空间向量在立几中的应用,特别是用数量积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用向量在法向量上的投影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立几开放题、探索题等。确实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但不可否认,传统方法也有它的优越性,一旦空间的位置关系搞清楚了,计算量较小,正确率高。这“数”和“形”两条路应正确理解,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