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考模拟考试数学理(三)

2014-5-11 0:20:05下载本试卷

                        试卷类型:A

高考模拟考试(三)

数学试题(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是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 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及公式

     其中分别表示

     上、下底面周长,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的体积公式   其中R

    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若,则的值为  

(A)0           (B)1         (C)、2        (D)0或1

(2)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为 

(3)复数,则 的一个取值区间为      

(A)(    (B)     (C)        (D)

(4)方程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是             

(A)      (B)  (C)   (D)

(5))函数,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当时, 

(B)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C)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D)函数的图象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

(6)某人坐在一趟以每小时120公里由东向西行驶的火车上,发现在与火车道平行且与火车道相距1公里的笔直公路上行驶着一辆汽车,此时汽车处于北偏西处,当行驶1小时后,汽车在北偏东处,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A) 120   (B)    (C)118    (D)117

(7)数列满足    若,则       

(A)            (B)          (C)          (D)

(8)一个圆锥有三条母线两两垂直,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           

(A)      (B)       (C)    (D)

(9)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10)双曲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若直线既过双曲线的焦点,又过抛物线的焦点,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2           (D)3

(11)在正三棱柱中,,则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是

  A.       B.       C.       D. 

(12)13年前有一笔扶贫助学基金,将利息用于扶贫助学,每年的存款年利率为11.34%(不扣税),可资助100人上学,平均每人每月94.5元,而现在的年利率为1.98%,且扣20%的利息率税,同样资助100人上学,而现在每人每月的生活费为100元,则需要的扶贫助学资金再增加的款数约为          

(A)631313        (B)83333    (C)547980          (D)

高考模拟考试(三)

数学试题(理)

(非选择题 90分)

注意事项:

1.     卷共7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0.997)的近似值(精确到0.001)为__________________.

 (14)正方体中,,线段上运动,且,则四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某种产品中的10件不同的正品和2件不同的次品,一一进行测试,到区分出所有次品为至,若所有次品中恰好在第四次测试中全部出现,则测试的方法有____________种.

(16)椭圆两焦点,椭圆上满足的点个数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求的最大值及取最大时的集合.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面体中,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I)求证:

(II)若点到平面的距离不小于3,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

(III)当二面角的平面角为时,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9)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定义域为,且对任意的,恒有时,

(I)求的值,并证明

(II)求证:在的定义域内恒有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比它到定直线的距离小1

  (I)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II)设点是①中轨迹上任意一点,试问:是否存在常数,使得在直线上存在唯一点,满足,若存在,求出常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12分)某地计划从今年起填海湾围造一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地,若填海湾费,购置排水设备费等所需经费与当年所填海湾造地面积(亩)的平方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设每亩水面的年平均经济收益为元,填海湾造地后的每亩土地的年平均收益为元(其中均为常数)

(I)若按计划填海湾造地,且使得今年的收益不小于支出,试求所填面积的最大值

(II)如果填海湾造地面积按每年1%的速度减少,为保证水面的畜洪能力和环保要求,填海湾造地的总面积永远不能超过现有海湾面积的25%,求今年填海湾造地的面积最多能占现有海湾的百分之几?

(22) (本小题满分14分)我们可以证明:当时,函数在开区间内是增函数;当时,函数在开区间内是减函数.

  (I)若数列满足为正整数),

求证:

(II)若数列满足为正整数),问数列是否单调?


高考模拟考试数学理(三)

参考答案(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5  BBABC     6~10   C BB AB    11~12  C D

二、填空(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0.991    14、  15、 540   16、 0或2或4

三、解答题

  17、

=

=……………………………………………………4

=

=1+…………………………………………………………6

…………………………………………………………8

,即 …………………………10

最大值,此时…………………………12

18、(Ⅰ)取的中点,连

都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2

又∵

…………………………………………………………………………4

(Ⅱ)∵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过DE

 ∵面ABC

 ∴DE⊥面ABC

 ∴DED到面ABC的跑离,DO=BD

 ……………………………………………………6

 ∵DE≥3

 ∴sin∠AOD≥3    

 ∴…………………………………………………………………8

(Ⅲ)由于

    设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由

   ……………………………………………………………10

  所以

故点到平面的距离为………………………………………………12

 19、(1)∵

    ∴当时,

    得……………………………………………………………………2

   令    得

    ∴

     即………………………………………………………………4

   (2)∵   

    ∴时,   ……………………………6

    ∴上单调递减……………………………………………8

   (3)∵对于的定义域内

    ………………………10

          ……………………………………12

20、(Ⅰ)设,依题意知点P的轨迹是以点F(1,0)为焦点,以直线为准线的抛物线,其轨迹方程为…………………………………………4

 (Ⅱ)假设有在常数a满足题设

    则以PF为直径的圆与直线相切

    设P)则PF的中点M)到直线的距离为

,…………………………………………………………………8

    则

    化简得 …………………………………………………………10

上式为关于y的恒等式,于是

综上知,有在常数,使得在直线上存在唯一点Q,满足PQQF

………………………………………………………………………………………12

21、填海湾面积(亩),填海湾及排水设备费(元),水面经济收益,填海湾造地后收益…………………………………………………………………2

 (Ⅰ)收益不小于支出的条件可以表示为

   ………………………………………………………………………4

 所以

时,不能填海湾造地

时,此时所填面积的最大值为…………………6

(Ⅱ)设该地现有水面亩,今年填海湾造地亩则

……………………………………………8

不等式左边也是无穷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的和

故有………………………………………………10

因此,今年海湾造地面积最多只能占现有水面的0.25%…………………………12

22、(Ⅰ)由题设知,当时,

  假设当时,有

时,有

(因为在(0,1)上是增函数)

时命题成立,故为正整数……………………………6

又∵

…………………………………………………………………8

(Ⅱ)数列不具有单调性

 则

…………………………………………………………………………10

(因为在(0,1)上是减函数)

∴数列不具有单调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