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数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15°cos165°的值是( ).
A.
B.
C.
D.
(2)已知三条直线m、n、l,三个平面,下面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已知(-2,5),
,且
与
方向相反,那么
=( ).
A.(4,-10) B. C.(-4,10) D.
,
(4)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
C.,
D.
,
(5)一直线与圆
交于A、B两点,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6)已知在一个球的球心两侧有相距为7的两个平行截面,截面面积分别为9p 和16 p .那么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B.100 p C.64 p
D.36 p
(7)口袋里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每次任意取出一个球,若取出黑球,则放回袋中重新取球;若取出白球,则停止取球,那么正好在第4次取球后停止取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8)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共有( ).
A.13项 B.12项 C.11项 D.10项
(9)已知函数在
处有极值,则
的递减区间是( ).
A.,
,
B.(1,5)
C.(2,3)
D.,
,
(10)F1、F2是椭圆的左、右两焦点,以F2为圆心,OF2为半径的圆与椭圆交于点M,O是原点,如果F1M正好是这个圆的一条切线,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11)( ).
A.
B.
C.
D.
(12)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若当
时,
,则
的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的值为________.
(14)正方形ABCD、ABEF有公共边AB,它们所成二面角为60°,那么异面直线AC、B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综8
(15)双曲线的离心率小于2,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关于x的不等式.
(18)(本小题满分12分)
ABCD是四边形,,
,
,
.
(Ⅰ)若∥
,求x、y间的关系;
(Ⅱ)若∥
,
⊥
,求x、y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综9,四面体ABCD中,AB、BC、BD两两垂直,且AB=BC=2,E是AC中点,异面直线AD与BE所成角的正弦为.
(Ⅰ)求二面角D-AC-B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Ⅱ)求点B到平面ACD的距离.
综9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南方某林场有荒山3250亩,从1996年1月开始在该荒山上植树造林,且每年种树全部成活.第一年植树100亩,此后每年都比上一年多植树50亩.
(Ⅰ)问至少需多少年才能把此荒山全部绿化?
(Ⅱ)如果新种树苗每亩木材量为2立方米,树木每年的自然增材率为10%,那么到此荒山全部绿化后的那一年底,这林场树木的木材量总共有多少立方米?(可用1.111≈2.7)
(21)(本小题满分12分)
(Ⅰ)a取什么值时,直线是曲线
的切线?
(Ⅱ)a取什么范围内值时,函数在区间(-1,1)内是减函数?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抛物线的准线与x轴交于M点,过点M作直线与这个抛物线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E(x0,0).
(Ⅰ)求x0的取值范围.
(Ⅱ)△能否是等边三角形?若能,求x0的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A (6)B
(7)C (8)A (9)C (10)D (11)D (12)B
提示:
(3)设,则
,
.于是有
.
(4)函数,
复合而成,又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只要求
的递增区间.
(5)所求直线过已知圆圆心,且与已知直线垂直.
(6)设球半径为R,则.解得
.
(7)从口袋里任取一球是黑球的概率是,是白球的概率是
.这四次取球是前三次都为黑球,第4次为白球.
(8)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共n项,则有故有
.
.
(9),由
可得
.
∴ ,由
解得
.
(10)由可得
.
(11)只要验.
(12)由于是奇函数,故
,又
,
,即
,
∴ .
二、填空题:
(13) (14)
(15)
(16)97
提示:
(13).
(14)取BC中点G,AB中点H,AF中点P,BE中点Q,设AB=2,则,
,
.
(15)双曲线方程变为.于是
.
(16).
三、解答题:
(17).
当时,不等式为
,解得
.
当时,
.
于是可得当时,原不等式解为
;
当时,原不等式解为
;
当时,原不等式解为
或
.
(18)(Ⅰ)(6,1)+(x,y)+(-2,-3)=(x+4,y-2).
由,故
,即
.
①
(Ⅱ)(6,1)+(x,y)=(x+6,y+1),
(x,y)+(-2,-3)=(x-2,y-3).
由,故
.
②
由①,②解得
(19)(Ⅰ)取CD中点F,连结BF、EF.∴ EF∥AD,∠BEF为AD,BE所成角,,
.
∵ AB=BC,设BD=x,则.连结DE,故
,
,
∴ ∠BED为二面角D-AC-B的平面角.
可以求得,
,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
在Rt△中,
.
(Ⅱ)过B作于H.∵平面
平面ACD,∴
平面ACD,即BH为B到平面ACD的距离,由
可求得
.
(20)(Ⅰ)设至少要n年才能把此荒山全部绿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所种树的亩数成等差数列,首项为100,公差为50,于是有.化简得
.
解得,即至少需10年才能把此荒山全部绿化.
(Ⅱ)这10年中,每年所种树苗的木材量(单位:立方米)成等差数列,为200,300,400,…,1100.故所求木材总量S为
由此可得(立方米).
(21)(Ⅰ),设切点为(x0,y0),则
,即
.
又.由此可解得
或
经验证可得或
时,直线
是已知曲线的切线.
(Ⅱ).
∵ 当时
,
∴ 当时,
,即
∴ 当时,给出函数在(-1,1)上是减函数.
(22)(Ⅰ)设过M点的直线为,代入
中可得
∴ △
,解得
,且
.
设A(x1,y1),B(x2,y2),则,则线段AB中点为
,
.
∴ 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令
,得
,即
.
(Ⅱ)若△为等边三角形,则点E到AB的距离
.
又,
∴ .解得
.从而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