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题1、在集合中任取一个元素,所取元素恰好满足方程
的概率是
。
2、从原点出发的某质点M,按向量移动的概率为
,按向量
移动的概率为
.设M到达点
的概率为
,求
.
解析:M到达点有两种情形:①从点
按向量
移动到点
,此时概率为
;②从点
按向量
移动到点
,此时概率为
.因这两种情形是互斥的,故有
,即
.又易得
,所以数列
是以
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于是.
所以
.
3、如图,在南北方向直线延伸的湖岸上有
一港口A.一汽艇以60
的速度从
A出发,30分钟后因故障而停在湖里.已
知汽艇出发后先按直线前进,以后又改
成正东方向航行,但不知最初的方向和
何时改变方向.现要去营救,请用图表示营救的区域.
解析:以A为原点,过A的南北方
向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如图8.
设汽艇的最初航向的方位角为,设沿
方向前进
千米到达点
,然后向东
前进千米到达点
发生故障而抛锚.令点
的坐标为
,则
,
且.
.
汽艇中途东拐,
.
又
.
点
所在区域为
由对称性知如图13的两阴影即为汽艇所在的区域.
4、在正四棱锥S-ABCD中,E是BC的中点,P点在侧面内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PE
AC.
(1)指出动点P的轨迹(即说明动点P在满足给定的条件下运动时所形成的图形),证明你的结论;
(2)以轨迹上的动点P为顶点的三棱锥P-CDE的最大体积是正四棱锥S-ABCD体积的几分之几?
(3)设动点P在G点的位置时三棱锥P-CDE的体积取最大值V1,二面角G-DE-C的大小为,二面角G-CE-D的大小为
,求
的值.
(4)若将“E是BC的中点”改为“E是BC上异于B、C的一定点”,其它条件不变,请指出点P的轨迹,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如图,分别取CD、SC的中点F、G,连结EF、EG、FG、BD.设AC与BD的交点为O,连结SO,则动点P的轨迹是的中位线FG.
由正四棱锥可得.又
平面EFG,
平面EFG,
.
(2)由于是定值,所以当P到平面CDE的距离最大时,
最大,易知当P与G重合时,P到平面CDE的距离最大,故
.又
,G到平面ABCD的距离是点S到平面ABCD的距离的
,
.
(3)令,EF与AC交于N点,连结GN,则GN
平面ABCD.
因此二面角G-DE-C和二面角G-CE-D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的比就等于N到DE和CE的距离的倒数比.
N是OC的中点,
N到BC的距离为
.
连结DE交OC于M,则M是的重心,
.
又,
在中,容易求得N到DE的距离为
.
故.
(4)动点P在侧面SCD内部及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那么这些相交于定点E的直线系应位于某个与直线AC垂直的平面内,而由正四棱锥的性质可知,
平面SBD,因此动直线PE集中在过E且平行于平面SBD的一个平面内.过E作E
//SB,E
//BD,分别交SC于
,交CD于
,则平面E
//平面SBD,从而
平面E
,故点P的轨迹是线段
.
说明:本题全方位地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主要内容,如线面与线线的位置关系、体积问题、二面角问题等.在立体几何的问题中给出了探求点的轨迹问题,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紧密联系,体现了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考查的知识点丰富,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达到了压轴题的水平,是一道优秀的创新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