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解析几何(一)
1、若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2、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
A.(0,1) B. C.
D.
3、在双曲线上有一个点P,F1、F2为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1PF2=90°,
且△F1PF2的三条边长成等差数列,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2 B.3 C.4 D.5
4、已知函数均在(a,b)内可导,在[a,b]上连续,且
,
则在(a,b)上有 ( )
A.f(x)与g(x)大小关系不确定 B.f(x)<g(x) C.f(x)=g(x) D.f(x)>g(x)
5、若一个圆的圆心在抛物线的焦点处,且此圆与直线
相切,则这个圆的方程是 ( )
A. B.
C. D.
6、已知AB=4,M是AB的中点,点P在平面内运动且保持PA+PB=6,则PM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
A.3和 B.5和
C.3和
D.4和
7、过曲线上一点,倾斜角为
的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8、若直线与线段AB有交点,其中A(-2,3),B(3,2),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9、把直线按向量
平移后,所得直线与圆
相
切,则实数的值为 ( )
A.39 B.13 C.-21 D.-39
10、设x、的最小值为 ( )
A. B.
C.-2 D.
11、若,则
是
成立的 ( )
A.必要非充分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2、已知直线 ( )
A.的充要条件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的充要条件 D.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3、若则 ( )
A.R<P<Q B.P<R<Q C.Q<P<R D.P<Q<R
14、设P(x,y)是曲线C:上任意一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5、若点P(x,y)在曲线(θ为参数)上,则使x2+y2取最大值的点P的坐标是
( )
A.(6,-8) B.(-6,8) C.(3,-4) D.(-3,4)
16、已知点(
)是圆
:
内一点,直线
是以
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直线
的方程是
,那么 ( )
A.∥
且
与圆
相离
B.
且
与圆
相离
C.∥
且
与圆
相切 D.
且
与圆
相切
17、直线、
分别过点P(-1,3),Q(2,-1),它们分别绕P、Q旋转,但始终保持平行,则
、
之间的距离
的取值范围为 ( )
A. B.(0,5) C.
D.
18、在圆有n条弦的长度成等差数列,最小弦长为数列的首项
,最大弦长为
,若公差
,那么n的取值集合为 ( )
A.{3,4,5} B.{4,5,6} C.{3,4,5,6} D.{4,5,6,7}
19、若圆锥曲线的焦距与
无关,则它的焦点坐标是
.
20、函数如果方程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那么
.
21、圆心在抛物线y2=2x上,且与x轴和该抛物线的准线都相切的一个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
22、设S为平面内以A(4,1),B(-1,6),C(-3,2)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包含边界),P(x,y)为S内一点,则t=4x-3y的最小值为 .
23、若a,b,a+b成等差数列,a,b,ab成等比数列,且,则
的取值范
围是 ____________ .
24、椭圆上一点P的横坐标为2,P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6.5和3.5,则
,
= .
25、若z=满足约束条件
,则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____
不等式与解析几何(二)
1、M(为圆
内异于圆心的一点,则直线
与该圆
的位置关系为 ( )
A.相切 B.相交 C.相离 D.相切或相交
2、设动点P在直线上,O为坐标原点.以OP为直角边、点O为直角顶点作等腰
,则动点Q的轨迹是
( )
A.圆 B.两条平行直线 C.抛物线 D.双曲线
3、已知P是椭圆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它与两焦点连线互相垂直,若点P到直线
的距离不大于3,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A. [-7,8] B. C. [-2,2] D.
4、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F,Q、P分别为椭圆上和椭圆外一点,且点Q
为FP的中点,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 ( )
A. B.
C. D.
5、如图,过抛物线的焦点F的直线
交抛物线于点A、B,交其准线于点C,若
,且
,则此抛物线的方程为
( )
A. B.
C.
D.
6、已知6枝玫瑰与3枝康乃馨的价格之和大于24元,而4枝玫瑰与5枝康乃馨的价格之和小于22元,则2枝玫瑰的价格和3枝康乃馨的价格比较结果是 ( )
A.2枝玫瑰价格高 B.3枝康乃馨价格高 C.价格相同 D.不确定
7、若不等式,则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 ( )
A. {} B. {1} C.
D. {
}
8、用清水投洗衣服,若每次能洗去污垢的,要使存留的污垢不超过1%,则至少要投洗的次数是
( )
A.3 B.4 C.5 D.6
9、设双曲线(b>a>0)的半焦距为c,直线l过(a, 0)、(0, b)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是
c,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2 (B) (C)
(D)
10、若则使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_______
A B
C
D
11、若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A B
C
D
12、已知实数满足条件
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A B
C
D
13、若则_____
A B
C
D
1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其斜边长的最小值为______
A B
C
D
15、若且
设
则____
A B
C
D
16、设P为椭圆上的点,F1、F2为椭圆的焦点,∠F1PF2=
,则△PF1F2的面积等于( ) (A)
(B)
) (C)
) (D)16翰林汇
17、若AB为抛物线y2=2px
(p>0)的动弦,且AB=a
(a>p),则AB的中点M到y轴的最近距离是( ) (A)a (B)
p (C)
a+
p (D)
a-
p
18、已知平面内有一固定线段AB,其长度为4,动点P满足PA-PB=3,则PA的最小值为( )
(A)1.5 (B)3 (C)0.5 (D)3.5
19、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如果椭圆上存在点Q使得∠AQB=120°,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20、若方程表示两条直线,则其系数
满足的条件为_____
21、已知函数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
则
=______
22、函数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则直线
的倾斜角为_______
23、若双曲线的一条准线恰好是圆
的一条切线,则实数
_
24、设三角形ABC的BC边上的高AD=BC,分别为其对应边,则
的最大值为25、设F1和F2是双曲线
-y2=1 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则△F1PF2的面积是( )。
(A)1 (B)
(C)2
(D)
26、已知分别为圆锥曲线
和
的离心率,则
的值( )
A 一定是正数 B 一定是零 C 一定是负数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27、如果直线L沿x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再沿y轴正方向平移1个单位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直线L的斜率是( )
(A)-
(B)-3
(C)
(D)3
28、圆C:x2+y2+2x+4y-3=0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的点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9、设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不与长轴两个端点重合的一点,则(
)
(A)△PF1F2的面积是定值
(B)∠F1PF2是定角
(C)△PF1F2的周长是定值 (D)△PF1F2中边F1F2的中线长为定值翰林汇
30、若直线始终平分圆
的周长,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0, C
D
31、已知两圆,动圆M与两圆C1、C2都相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32、已知曲线则在曲线上
点处的切线与直线
垂直.
33、已知两定圆=12,求经过一定圆圆心且与另一定圆内切的圆的圆心轨迹C的方程;
高考不等式与解析几何专题复习
1、已知椭圆E的离心率为e,两焦点为F1、F2,抛物线C以F1为顶点,F2为焦点,P为两曲线的一个交点。若,则
的值为( )
A B
C
D
2、已知函数在
上是减函数,又
是偶函数,若
,则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
3、直线与
轴、
轴的正半轴所围成的四边形有外接圆,则
的值是( ) A -1 B -
C
D 2
4、已知动点P满足
,则P点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双曲线 C 抛物线 D 两相交直线
5、已知点及抛物线
上一动点P(x,y),则y+PQ的最小值是 ( )
A.2 B.3 C.4 D.
6、已知点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M为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定点A的坐标是(5,4),则
的最大值为____
7、椭圆的左焦点为F,A
是两个顶点,如果点F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
那么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
8、满足
,则
9、求证:
10、某种车辆,购车费10万元,每年交保险费、养路费及汽油费合计9千元,汽车的维修费平均为:第一年2千元,第二年4千元,第三年6千元,依等差数列逐年递增,问使用多少年平均费用最少?
11、试问: 是否存在常数,使得不等式
对任意的正数均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
12、已知双曲线:
,
是右顶点,
是右焦点, 点
在
轴正半轴上,且满足
成等比数列,过
作双曲线
在第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垂线
,垂足为
.
(Ⅰ)求证:;(Ⅱ)若
与双曲线
的左、右两支分别相交 于点
、
,求双曲线
的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动点与双曲线
的两个焦点
、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
的最小值为
.(I)求动点
的轨迹方程; (II)若已知
,
、
在动点
的轨迹上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4、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右顶点为A,M为椭圆C1上任意一点,且
的最小值为
.(1)求椭圆C1的离心率;(2)设双曲线C2以椭圆C1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在第一象限内任取双曲线C2上一点P,试问是否存在常数
,使得
恒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15、某集团准备兴办一所中学,投资1200万用于硬件建设.为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对该地区教育市场进行调查,得出一组数据列表(以班为单位)如下:
班级学生数 | 配备教师数 | 硬件建设(万元) | 教师年薪(万元/人) | |
初中 | 60 | 2.0 | 28 | 1.2 |
高中 | 40 | 2.5 | 58 | 1.6 |
根据有关规定,除书本费、办公费外,初中生每年可收取学费600元,高中生每年可收取学费1500元.因生源和环境等条件限制,办学规模以20至30个班为宜.根据以上情况,请你合理规划办学规模使年利润最大,最大利润多少万元?(利润=学费收入-年薪支出)
16、椭圆C1:=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点P双曲线C2:
=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一点,直线AP、BP与椭圆C1分别交于C、D点.若△ACD与△PCD的面积相等.(1)求P点的坐标;(2)能否使直线CD过椭圆C1的右焦点,若能,求出此时双曲线C2的离心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7、
|


18、已知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是
其左、右顶点分别是A、B;双曲线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5y=0.
(Ⅰ)求椭圆C1的方程及双曲线C2的离心率;
(Ⅱ)在第一象限内取双曲线C2上一点P,连结AP交椭圆C1于点M,连结PB并延长交椭圆C1于点N,若. 求证:
19、解关于x的不等式
20、已知函数
(1)设处取得极值,其中
求证:
;
(2)设点A(,求证:线段AB的中点C在曲线
12、(Ⅰ)法一:
,
解得
|
|

|

|
|


11、当时,有
,此时有不等式
(*)先证左不等式,去分母有理化
得证. 再证右不等式,去分母有理化
综合以上可知,不等式(*)获证. 故存在常数满足题意.
13、(I)由题意,设
(
),由余弦定理, 得
.
又·
,当且仅当
时,
·
取最大值,
此时取最小值
,令
,解得
,
,∴
,故所求
的轨迹方程为
.
(II)设,
,则由
,可得
,
故,∵
、
在动点
的轨迹上,故
且
,消去
可得
,解得
,
又,∴
,解得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14、(1)解:作出椭圆的左准线l,作MN⊥l交l于点N.
|

根据椭圆的定义得:,所以
,同理可得:
所以
由MF1·MF2的最小值为得:
|


[注:若学生没有证明MF1=
而直接使用此结论,则(Ⅰ)中扣去1分]
(Ⅱ)解:依题意得双曲线C2的离心率为2,
设C2的方程是假设存在适合题意的常
数,①先来考查特殊情形下的
值:
PA⊥x轴时,将x=2c代入双曲线方程,解得y=3c,
因为AF1=3c,所以△PAF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F1=90°,∠PF1A=45°,此时=2………7分
②以下证明当PA与x轴不垂直时,∠PAF1=2∠PF1A恒成立.
设,由于点P在第一象限内,所以直线PF1斜率存在,
;
因为PA与x轴不垂直,所以直线PA斜率也存在,.
因为
所以
,将其代入上式并化简得:
因为∠PAF1+∠PAx=180°,
所以即tan2∠PF1A=tg∠PAF1.………………12分
因为∠∠
所以∠PAF1、
2∠PF1A所以∠PAF1=2∠PF1A恒成立.
综合①、②得:存在常数,使得对位于双曲线C2在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p,
∠PAF1=2∠PF1A恒成立.……………………14分
[注:②中如果学生认为∠PAF1、2∠PF1A本题不扣分]
15、解:设初中x个班,高中y 个班,则……………(4分)
设年利润为s,则……(6分)
作出(1)、(2)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易知当直线1.2x+2y=s过点A时,s有最大值.
|

(万元).
即学校可规划初中18个班,高中12个班,
可获最大年利润为45.6万元.……(12分)
16、解:(1)设P(x0,y0)(x0>a,y0>0),又有点
A(-a,0),B(a,0).
…………………………(7分)
∴CD垂直于x轴.若CD过椭圆C1的右焦点,则
故可使CD过椭圆C1的右焦点,此时C2的离心率为.…………(12分)
17、解:由题意, ∴
椭圆方程可设为:
设直线l:y=k(x-1),显然k≠0,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
整理得:
①设交点A(
),B(
),中点M(
),而中点在直线
上, ∴
∴,求得:k=-1,将k=-1代入①,
其中△>0求得,点F(c,0)关于直线l:y=-x+1的对称点(1,1-c)在椭圆上,代入椭圆方程:∴1+2(1-c)2-2c2=0, ∴c=
∴所求椭圆为C:
,直线l方程为:
20、解(1),据题意知s,t为二次方程
的两根…2分,
…6分
…7分
(2)…9分
(12分)又
故AB中点………………………………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