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数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5

2014-5-11 0:20:15下载本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数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5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其中c′、c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表示斜高或母线长

球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参考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满足条件的集合M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cos80°,sin80°),B(cos20°,sin20°),则AB的值是

(A)        (B)       (C)       (D)1

(3)下列四个函数中,以p为最小正周期,且在区间(p)上为减函数的是

(A)y=cos2x                      (B)y=2sinx

(C)                   (D)y=-cot x

(4)64个直径都为的球,记它们的体积之和为V,表面积之和为S;一个直径为a的球,记其体积为V,表面积为S,则

(A)V>VS>S              (B)V<VS<S

(C)V=VS>S              (D)V=VS=S

(5)已知某曲线的参数方程是j为参数).若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长度单位不变,建立极坐标系,则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A)r =1      (B)rcos2q =1  (C)r2sin2q =1  (D)r2cos2q =1 

(6)给定四条曲线:①其中与直线仅有一个交点的曲线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已知z1z2C z1=1.若z1z2=2i,则 z1z2的最大值是

(A)6         (B)5         (C)4         (D)3

(8)若,则的值为

(A)3         (B)-3       (C)-2       (D)-

(9)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车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种                   (B)3

(C)种                   (D)种   

(10)设命题甲:“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平面ACB1与对角面BB1D1D垂直”;命题乙:“直四棱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那么,甲是乙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非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1)已知fx)是定义在(-3,3)上的奇函数,当0<x<3时,f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不等式fx)cosx<0的解集是

(A)

(B)

(C)

(D)

(12)如图所示,fix)(i=1,2,3,4)是定义在[0,1]上的四个函数,其中满足性质:“对[0,1]中任意的x1x2,任意l∈[0,1],恒成立”的只有

(A)f1x),f3x)               (B)f2x

(C)f2x),f3x)               (D)f4x

卷(非选择题共9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7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等差数列{an}中,a1=2,公差不为零,且a1a3a11恰好是某等比数列的前三项,那么该等比数列公比的值等于_____________.

(15)关于直角AOB在定平面a 内的射影有如下判断:①可能是0°的角;②可能是锐角;  ③可能是直角;④可能是钝角;⑤可能是180°的角.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注:把你认为是正确判断的序号都填上).

(16)已知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APB是圆x2y2-2x-2y+1=0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C是圆心,那么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不等式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多面体ABCDA1B1C1D1中,上、下底面平行且均为矩形,相对的侧面与同一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相等,侧棱延长后相交于EF两点,上、下底面矩形的长、宽分别为cdab,且a>cb>d,两底面间的距离为h

(Ⅰ)求侧面ABB1 A1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Ⅱ)证明:EF∥面ABCD

(Ⅲ)在估测该多面体的体积时,经常运用近似公式

V=S中截面·h来计算.已知它的体积公式是

S上底面+4S中截面S下底面

试判断VV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注:与两个底面平行,且到两个底面距离相等的截面称为该多面体的中截面.)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数列{xn}由下列条件确定:nN

(Ⅰ)证明:对n≥2,总有

(Ⅱ)证明:对n≥2,总有

(Ⅲ)若数列{xn}的极限存在,且大于零,求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研究并行计算的基本算法时,有以下简单模型问题:

用计算机求n个不同的数v1v2,…,vn的和.计算开始前,n个数存贮在n台由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中,每台机器存一个数.计算开始后,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每台机器至多到一台其他机器中读数据,并与自己原有数据相加得到新的数据,各台机器可同时完成上述工作.

为了用尽可能少的单位时间,使各台机器都得到这n个数的和,需要设计一种读和加的方法.比如n=2时,一个单位时间即可完成计算,方法可用下表表示:

机器号

初始时

第一单位时间

第二单位时间

第三单位时间

被读机号

结 果

被读机号

结 果

被读机号

结 果

1

v1

2

v1v2

2

v2

1

v2v1

(Ⅰ)当n=4时,至少需要多少个单位时间可完成计算?

把你设计的方法填入下表

机器号

初始时

第一单位时间

第二单位时间

第三单位时间

被读机号

结 果

被读机号

结 果

被读机号

结 果

1

v1

2

v2

3

v3

4

v4

(Ⅱ)当n=128时,要使所有机器都得到,至少需要多少个单位时间可完成计算?(结论不要求证明)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O(0,0),B(1,0),Cbc)是△OBC的三个顶点.

(Ⅰ)写出△OBC的重心G,外心F,垂心H的坐标,并证明GFH三点共线;

(Ⅱ)当直线FHOB平行时,求顶点C的轨迹.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abR都满足:

fa · b)=afb)+bfa

(Ⅰ)求f(0),f(1)的值;

(Ⅱ)判断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Ⅲ)若nN),,求数列{un}的前n项的和Sn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参考解答

说明:

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B         (2)D         (3)B         (4)C

(5)D         (6)D         (7)C         (8)A

(9)A         (10)C        (11)B        (12)A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16分.

(13)   

(14)4

(15)①②③④⑤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满分12分.

解:原不等式

因为 

 

 或 

 或 

 或 

 或 

所以,原不等式组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8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不等式的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满分12分.

(Ⅰ)解:过B1C1作底面ABCD的垂直平面,交底面于PQ,过B1B1GPQ,垂足为G

∵ 平面ABCD∥平面A1B1C1D1

A1B1C1= 90°

∴ ABPQABB1P

∴ ∠B1PG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C1C1HPQ,垂足为H.由于相对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大小相等,故四边形B1PQC1为等腰梯形.

∴ 

B1G=h

∴ ,∴,即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

(Ⅱ)证明:∵ ABCD是矩形ABCD的一组对边,有ABCD

CD是面ABCD与面CDEF的交线,

∴ AB∥面CDEF

∵ EF是面ABFE与面CDEF的交线,

∴ ABEF

∵ AB是平面ABCD内的一条直线,EF在平面ABCD外,

∴ EF∥面ABCD

(Ⅲ)V<V

证明:∵ a>cb>d

∴ 

∴ V<V

(19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数列极限、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由x1=a>0,及,可归纳证明xn>0(没有证明过程不扣分).

从而有(n∈N),

所以,当n≥2时,成立.

(Ⅱ)证法一:当n≥2时,因为

所以 

故当n≥2时,xnxn+1成立.

证法二:当n≥2时,因为

所以  

故当n≥2时,xnxn+1成立.

(Ⅲ)解:记,则,且A>0.

由 

得 

即 

 A>0,解得

故 

(20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

(Ⅰ)解:当n=4时,只用2个单位时间即可完成计算.

方法之一如下:

第一单位时间

第二单位时间

第三单位时间

被读机号

结 果

被读机号

结 果

被读机号

结 果

1

v1

2

v1v2

3

v1v2v3v4

2

v2

1

v2v1

4

v2v1v4v3

3

v3

4

v3v4

1

v3v4v1v2

4

v4

3

v4v3

2

v4v3v2v1

(Ⅱ)解:当n=128=27时,至少需要7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计算.

(21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3分.

(Ⅰ)解:由△OBC三顶点坐标O(0,0),B(1,0),Cbc)(c≠0),可求得

重心,外心,垂心

时,GFH三点的横坐标均为,故三点共线;

时,设GH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GH,,FG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FG

因为 

所以 GFH,三点共线.

综上可得,GFH三点共线.

(Ⅱ)解:若FHOB,由,得

配方得 ,即

即 

所以,顶点C的轨迹是中心在,长半轴长为,短半轴长为,且短轴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0,0),(1,0),,四点.

(22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与数列等基本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13分.

(Ⅰ)解:f(0)=f(0·0)=0·f(0)+0·f(0)=0.

因为 f(1)=f(1·1)=1·f(1)+1·f(1)

所以 f(1)=0.

(Ⅱ)fx)是奇函数.

证明:因为 f(1)=f〕=-f(-1)-f(-1)=0,

所以 ,f(-1)=0

f(-x)=f(-1·x)=-fx)+xf(-1)=-fx),

因此,fx)为奇函数.

(Ⅲ)解法一:由fa2)=afa)+afa)=2afa),

fa3)=a2fa)+afa2)=2a2fa),

猜测fan)=nan-1fa).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fa1)=1·a0·fa),公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fak)=kak-1fa)成立,

那么当n=k+1时,

fak+1)=akfa)+afak

= akfa)+kakfa

=(k+1)akfa),公式仍成立.

由上两步可知,对任意nNfan)=nan-1fa)成立.

所以 

因为 f(2)=2,

所以 

nN),

因此 nN).

解法二: 当ab≠0时,

,则ga·b)=ga)+gb),

gan)=nga),

所以 fan)=an·gan)=nanga)=nan-1fa).

所以 

(以下同解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