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一、复习内容
1. 掌握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二、主要内容及典型题例
(一)本来的主要内容结构
(二)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这是两个基本原理,它们不仅是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的基础,而且可以直接运用它们去解决某些问题.两个原理的区别是前者与分类有关,与元素的顺序有关;后者与分步有关,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例1 (1)有红、黄、白色旗子各n面(n>3),取其中一面、二面、三面组成纵列信号,可以有多少不同的信号?
(2) 有1元、5元、10元的钞票各一张,取其中一张或几张,能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币值?
(1) 解 因为纵列信号有上、下顺序关系,所以是一个排列问题,信号分一面、二面、三面三种情况(三类),各类之间是互斥的,所以用加法原理:①升一面旗,共有3种信号;②升二面旗,要分两步,连续完成每一步,信号方告完成,而每步又是独立的事件,故用乘法原理,因同色旗子可重复使用,故共有3×3种信号;③升三面旗,有3×3×3种信号.所以共有39种信号.
(2) 解法 计算币值与顺序无关,所以是一个组合问题,有取一张、二张、三张、四张四种情况,它们彼此是互斥的,用加法原理.因此,不同币值有
=15(种)
评析 (1) 排列、组合的区别在于顺序性,前者“有序”而后者“无序”;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区别在于联斥性,前者“斥”——互斥独立事件,后者“联”——相依事件.因而有“顺序”决“问题”,“联斥”定“原理”的说法.
(2)加、乘原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在分析问题和指导解题中起着关键作用,运用加法原理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分类(分情况),要使所分类别既不遗漏,也不重复;运用乘法原理的关键在于分步,要正确设计分步的程序,使每步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
(三)排列应用题
例2 4位学生与2位教师并坐合影留念.(1)教师必须坐在中间;(2)教师不能坐在两端,但要坐在一起;(3)教师不能坐在两端,且不能相邻.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1);(2)
;(3)144
评析 (1) “在与不在”、“邻与不邻”是带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的两种重要题型,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有“直接”、“间接”之分.
(2) 对“在与不在”问题,优先考虑受限制的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基本策略;而处理“邻与不邻”问题,使用捆绑和插空法是十分有效的.
(3) 关于“元素和问题”的认识,是排列、组合概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题总是从元素或位置出发,要注意即使在同一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元素(或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3 用0,1,2,3,4,5 六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1)首数是奇数的五位偶数?(2) 五位奇数?(3)五位偶数?
(四)排列、组合的混合问题
排列、组合的混合问题,主要指既与组合有关,又与排列有关的应用问题.如分配问题.
例6 六本不同的书,按下列条件,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 分为三堆,每堆2本;
(2) 分为三堆,一堆1本,一堆2本,一堆3本;
(3) 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
(4) 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得1本,一人拿2本,一人得3本;
(5) 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得1本.
评析 本例属分配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组,再分配,即先组合、后排列.同时注意在分组时,若出现平均分组(即两组元素个数相同)的情况,则要除以组数(即平均分组的数目)的阶乘.
例6 (1)分别从4所学校选拔6名报告员,每校至少1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 将6名报告员分配到4所学校去做报告,每校至少1人,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评析 两小题看以类似,但第(1)小题的选取元素为学校;第(2)小题的选取元素为报告员,解题时要注意区分分组时,组合的对象——即元素是什么.
(六)二项式定理
内容:1 的展开式、项数、
的指数。
2 展开式中的通项公式
3 各项系数和的求法及各项二项式系数和的求法。
4 二项式系数最要的项,是第几项?(由n的奇偶性讨论)
5 注意展开式的逆用。
6 用二项式定理求近似值;证明整除问题。
例7 已知的展开式前三项中的x的系数成等差数列.
① 求展开式里所有的x的有理项;
② 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
评析 (1) 把握住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是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关键.除通项公式外,还应熟练掌握二项式的指数、项数、展开式的系数间的关系、性质.
(2) 应用通项公式求二项展开的特定项,如求某一项,含x某次幂的项,常数项,有理项,系数最大的项等,一般是应用通项公式根据题意列方程,在求得n或r后,再求所需的项(要注意n和r的数值范围及大小关系).
(3) 注意区分展开式“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与“第r+1项的系数”.
例8 (’96 全国)某地现有耕地1000公顷.规划10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22%,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10%,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1%,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1公顷)?
解 设耕地平均每年至少只能减少x公顷,又设该地区现有人口为P人,粮食单产为M顷.
答:按规划该地区耕地每年至多只能减少4公顷.
评析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求展开式的特定项;近似计算;证明整除性和不等式;证明组合数等式或求和.本例的最后运用了二项展开式进行近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