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数学试卷 - 高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高考数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83

2014-5-11 0:20:18下载本试卷

高考数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83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B)    (C)     (D)

解:T==π,选(B)

2.设全集,则=(  )

(A)   (B)   (C)   (D)

解:={1,2,},故={1,2},选(A)

3.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    (B)   (C)  (D)

解:点到直线的距离d=,选(D)

4.设,则=(  )

(A)    (B)0   (C)  (D) 1

解:==0, =f(0)=1,选(D)

5.在的展开式中,含的项的系数是(   )

(A) (B) 5  (C)   (D) 10

解:中x3的系数为10,中x3的系数为-20,∴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10,选(C)

6.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10的卡片的盒子中,在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卡片号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取到的次数

13

8

5

7

6

13

18

10

11

9

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是(  )

(A)0.53  (B) 0.5  (C) 0.47  (D) 0.37

解: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是=0.53,选(A)

7.设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有如下的两个命题:

①若,则lm;②若lm,则

那么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

解:命题②有反例,如

图中平面α∩平面β=直线n,l

且l∥n,m⊥n,则m⊥l,显然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

故②是假命题;命题①显然也是假命题,

因此本题选(D)

8.已知向量,且,则由x的值构成的集合是(  )

(A)  (B)  (C)   (D)

解:由=0,即(x-5)·2+3×x=0解得x=2,选(C)

9.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相切,则(  )

(A)  (B)   (C)   (D)1

解:由题意,得有两个等实根,得a=,选(B)

10.设集合,则A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界的阴影部分)是(  )

解:由题意可知由此可知A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含边界的阴影部分)是(A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函数的反函数是_________.

解:由y(xR,且x≠-2),得x=(y∈R,y≠1),所以函数y(xR,且x≠-2)的反函数是f-1=(x∈R,x≠1).

12.设MN是直角梯形ABCD两腰的中点,DEABE(如图).现将△ADE沿DE折起,使二面角ADEB为45°,此时点A在平面BCDE内的射影恰为点B,则MN的连线与AE所成角的大小等于_________.

解:如左图,在平面AED内作MQ∥AE交ED于Q,则MQ⊥ED,且Q为ED的中点,连结QN,则NQ⊥ED且QN∥EB,QN=EB,∠MQN为二面角ADEB的平面角,

∴∠MQN=45°∵AB⊥平面BCDE,又∠AEB=∠MQN=45°,MQ=AE=EB,在平面MQN内作MP⊥BQ,得QP=MP=EB,故PB=QP=EB,故QMN是以∠QMN为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即MN⊥QM,也即MN子AE所成角大小等于90°

13.过双曲线的左焦点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MN两点,以MN为直径的圆恰好过双曲线的右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_.

解:由题意可得,即c2-a2=a2+ac,化成关于e的方程e2-e-2=0,解得e=2

12.从集合中各任取2个元素排成一排(字母和数字均不能重复).每排中字母Q和数字0至多只能出现一个的不同排法种数是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分三种情况:情况1.不含Q、0的排列:;情况2.0、Q中只含一个元素Q的排列:;情况3.只含元素0的排列:.综上符合题意的排法种数为

++=583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4分,共8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已知函数

  (Ⅰ) 求的值;

  (Ⅱ) 设,求的值.

解:(Ⅰ)∵f(x)=sin2x+cos2x,∴

(Ⅱ)

,

,∵α∈(0,π),∴sinα>0,故sinα=

 16.已知实数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且,求

解:

由(1)(2)两式,解得b=5,将c=10-a代入(3),整理得a2-13a+22=0,解得a=2或a=11.

故a=2,b=5,c=11或a=11,b=5,c=-1.经验算,上述两组数符合题意.

  17.袋子AB中装有若干个均匀的红球和白球,从A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从B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为p

 (Ⅰ) 从A中有放回地摸球,每次摸出一个,共摸5次.(i)恰好有3次摸到红球的概率;(ii)第一次、第三次、第五次摸到红球的概率.

  (Ⅱ) 若AB两个袋子中的球数之比为12,将AB中的球装在一起后,从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求p的值. 

解:(Ⅰ)(i)

(ii)

(iii)设袋子A中有m个球,则袋子B中有2m个球,

,得p=.

18.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ABBCPA,点OD分别是ACPC的中点,OP⊥底面ABC

  (Ⅰ)求证:OD∥平面PAB

  (Ⅱ) 求直线O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解:解法一

(Ⅰ)∵O、D分别为AC、PC的中点:∴OD∥PA,又AC平面PAB,∴OD∥平面PAB.

(Ⅱ)∵AB⊥BC,OA=OC,∴OA=OC=OB,又∵OP⊥平面ABC,∴PA=PB=PC.

取BC中点E,连结PE,则BC⊥平面POE,作OF⊥PE于F,连结DF,则OF⊥平面PBC

∴∠ODF是OD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又OD∥PA,∴PA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等于∠ODF.

在Rt△ODF中,sin∠ODF=,∴PA与平面PBC所成角为arcsin

解法二:

∵OP⊥平面ABC,OA=OC,AB=BC,∴OA⊥OB,OA⊥OP,OB⊥OP.

以O为原点,射线OP为非负x轴,建立空间坐标系O-xyz如图),设AB=a,则A(a,0,0).

B(0, a,0),C(-a,0,0).设OP=h,则P(0,0,h).

(Ⅰ)∵D为PC的中点,∴,

∴OD∥平面PAB.

(Ⅱ)∵k=则PA=2a,∴h=可求得平面PBC的法向量

∴cos.

设PA与平面PBC所成角为θ,刚sinθ=cos()=.

∴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为arcsin.

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x轴上,长轴A1A2的长为4,左准线lx轴的交点为MMA1A1F1=2∶1.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点Pl上的动点,求∠F1PF2最大值.

解:(Ⅰ)设椭圆的方程为(a>0,b>0),半焦距为c,则MA1=,A1F1=a-c
由题意,得∴a=2,b=,c=1.

故椭圆的方程为

(Ⅱ)设P(-4,y0),y0≠0,

∴只需求tan∠F1PF2的最大值即可.

设直线PF1的斜率k1=,直线PF2的斜率k2=,

∵0<∠F1PF2<∠PF1M<,∴∠F1PF2为锐角.

∴tan∠F1PF2=

当且仅当,即y0=时,tan∠F1PF2取到最大值此时∠F1PF2最大,∴

∠F1PF2的最大值为arctan.

 20.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解不等式

  (Ⅲ)若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解:(Ⅰ)设函数y=f(x)的图象上任一点Q(xqλ,yq关于原点的对称点(x,y),

∵点Qxq,yq)在函数f(x)的图象上,

∴-y=-x2+2x.,故g(x)=-x2+2x

(Ⅱ)由g(x)≥f(x)-x-1可得2x2-x-1≤0,当x≥1时,2x2-x+1≤0,此时不等式无解,

当x<1时,2x2+x-1≤0,∴-1≤x≤,因此,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Ⅲ)h(x)=-(1+λ)x2+2(1-λ)x+1

①   当λ=-1时,h(x)=4x+1在[-1,1]上是增函数,∴λ=-1

②   当λ≠-1时,对称轴的方程为x=.

(i)          当λ<-1时, ≤-1,解得λ<-1.

(ii)         当λ>-1时, ≥-1,解得-1<λ≤0.

综上,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