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复习测试题五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功和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就是能,能就是功 B.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C.功有正功、负功,所以功是矢量 D.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v沿水平面由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1;若该物体从A′沿两斜面滑到B′,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2,已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A.W1=W2 B.W1>W2
C.W1<W2 D.不能确定W1、W2大小关系
3.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于O点,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最低点P缓慢地移到Q点,在此过程中F做的功为
A.FLsinθ B.mgLcosθ
C.mgL(1-cosθ) D.FLtanθ
4.质量为的物体从静止出发以
的加速度竖直下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C.物体的动能增加
D.重力做功
5.半径为r和R(r<R)的光滑半圆形槽,其圆心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分别自半圆形槽左边缘的最高点无初速地释放,在下滑过程中两物体
A.机械能均逐渐减小
B.经最低点时动能相等
C.均能到达半圆形槽右边缘最高点
D.机械能总是相等的
6.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2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1连接,且m1、m2及m2与地面之间接触面光滑,开始时m1和m2均静止,现同时对m1、m2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过程中,对m1、m2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B.由于F1、F2分别对m1、m2做正功,故系统动能不断增加
C.由于F1、F2分别对m1、m2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加
D.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1、m2的动能最大
7.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下端固定,竖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在B位置接触弹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减小到零.小球下降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B位置小球动能最大
B.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之和总保持不变
C.从A→C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小球动能的增加
D.从A→D位置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
8.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右边斜面倾角为60°,左边斜面倾角为30°,A、B两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置于斜面上,两物体可看成质点,且位于同高度处于静止状态.一切摩擦不计,绳子均与斜面平行,若剪断绳,让两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落地时两物体速率相等
B.落地时两物体机械能相等
C.落地时两物体重力的功率相等
D.两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72分)
9.(17分)
⑴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A至F六个步骤: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C.取下纸带,更换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
D.将重锤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纸带
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重锤下落的高度h1、h2、h3、…… hn ,计算出对应的即时速度vn
F.分别算出,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①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
②总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⑵如右图示的器材是:木质轨道(其倾斜部分倾角较大,水平部分足够长)、小铁块、一根细线、一个量角器.只用上述器材就可以测定小铁块和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步骤是:
①将小铁块从倾斜轨道上的一固定位置由静止释
放,让小铁块能下滑到水平轨道上
②用图钉把细线钉在小铁块运动的起点、终点处并拉直
③用量角器测量 (先用文字说明再用字母表示)
则小铁块与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表示为μ= .
10.(16分)质量m=3×106 kg的火车,在恒定的额定功率下,沿平直的轨道由静止开始出发,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经过t=103 s后达到最大行驶速度v=20 m/s,此时司机发现前方s=4000 m处的轨道旁有山体塌方,便立即紧急刹车,这时附加的制动力为F1=9×104 N,结果列车正好到达轨道毁坏处停下.试求:
⑴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
⑵列车的额定功率.
⑶列车从开始运动到停下所经过的总路程.
11.(19分)一宇航员抵达一半径为R的星球表面后,为了测定该星球的质量,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一根细线穿过光滑的细直管,细线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砝码,另一端连接在一固定的测力计上,手握细直管抡动砝码,使砝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作完整的圆周运动,停止抡动并稳定细直管后,砝码仍可继续在一竖直面内作完整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时观察测力计得到当砝码运动到圆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两位置时测力计的读数差为⊿F,已知引力常量为G.试根据题中所给条件和测量结果,求:
⑴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⑵该星球的质量M
12.(20分)如图所示,一木块(可视为质点)沿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某初始位置以的初速度v0向上运动,已知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规定木块初始位置处的重力势能为零.试求木块动能等于重力势能处相对其初始位置的高度h(提示:分μ>tanθ和μ<tanθ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 |
高一物理测试题五 答题卷
班 号 姓名
(每小题6分,共48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
![]() |

高一物理测试题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BD | A | C | BCD | CD | D | BCD | AC |
二、非选择题(共72分)
9.(共17分)
(1)① A、D、B、C、E、F (4分)② 小于 存在阻力作用 (每空3分)
(2)细线与水平轨道平面的夹角θ (4分) tanθ (3分)
10.(16分)
解:⑴依题意可求刹车时列车的加速度····························· 2分
由牛二律,得····························································· 2分
代入数据可求得=6×104 N···························································· 2分
⑵列车的额定功率·············· 4分
⑶对列车运动全过程由动能定理有 ·························· 4分
代入数据可求得s1=1.4×104 m=14 km·········································· 2分
11.(19分)解:⑴设砝码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据牛二律
在最高点:
····························· 3分
在最低点: ··························· 3分
由最高点到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得:················ 4分
联立以上各式求得 ······························································· 2分
·········· ⑵在星球表面,有 ······························································ 4分
∴···································································· 3分
12.(20分)
解:⑴当μ>tanθ时,物体上升至最大高度后将静止在斜面上
设物体上升至高度为h1时,Ek=Ep,此时物体速度设为v1
由动能定理有:·············· 4分
又:···························································· 4分
···················································· 2分
⑵当μ<tanθ时,物体上升至最大高度后还将沿斜面加速下滑
上升过程中,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相等的高度表达式仍为h1··················· 2分
设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动能定理得:
··································· 2分
设物体下滑至高度为h2时,Ek=Ep,此时物体速度设为v2
由动能定理有:···················· 2分
由题意有:························································ 2分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