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命题:张友孟 校对:刘勇,陈敏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8分)
1.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B.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能做正功
C.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D.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以近似的看做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所与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关系不适用于地球对卫星的作用力
D.行星与卫星之间的引力、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性质不相同的力
3.如图所示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则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②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③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④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
A.①③是对的 B.②④是对的C.②③是对的 D.①④是对的
4.木块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路面由静止出发前进了距离后,随即撤去此恒力,木块沿原方向又前进了
的距离后才停下,设木块运动的全过程中地面的情况相同,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和木块获得的最大动能
分别为( )
A. B.
C. D.
5.已知某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则高度为该天体半径的宇宙飞船的运行速度为( )
A.2km/s B.4 km/s C.4
km/s D.8 km/s
6.在地面上方的A点以E1 = 3J的初动能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刚要落地时的动能E2 = 7J,落地点在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 )
A.30° B.37° C.45° D.60°
二.多选题(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16分)
7.关于公式中的常量k,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于所有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都相等 B. 不同星球的行星或卫星,k值不相等
C. k值是一个与星球无关的常量 D. k值是一个与星球有关的常量
8.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一定在赤道上空运行 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一样
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9.汽车的额定功率为90KW,路面的阻力为f,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则: ( )
A.如果阻力为,汽车最大速度为
。
B.如果汽车牵引力为原来的二倍,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
C.如果汽车的牵引力变为原来的,汽车的额定功率就变为45KW。
D.如果汽车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90KW。
10.如图所示,滑块以速率
沿斜面由底端向上滑行,至某一位置后返回,回到出发点时的速率变为
,且
<
,则:( )
A.全过程重力做功为零 B.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相等
C.在上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等于下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
D.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小,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三.实验题:(20分)
11.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多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国人的千年企盼梦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1)火箭在加速上升时机械能 (填“增大” “减小” 或“不变”),这个能量是由 内能转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为节省燃料,火箭升空后应向 方向飞行(填“偏东”或“偏西”);( 每空2分)
(2).杨利伟在太空中飞行21小时,绕地球14圈,在此过程中他能看到 次日出;(3分)
(3).若在“神舟五号”飞船的轨道舱中进行物理实验,下列实验仪器中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附电子秤原理:当物体放在秤盘上时,压力施给传感器,该传感器发生形变,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该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CPU处理后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3分)
a. 物理天平; b. 电子秤; c. 水银气压计;d. 水银温度计
(4)目前,中国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引力为地球的1/6,假如你登上月球,你能够实现的愿望是 .(3分)
A.轻易将100kg物体举过头顶
B.放飞风筝
C.做一个同地面上一样的标准篮球场,在此篮球场打球,发现自己成为扣篮高手
12.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均,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 。(2分)
(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 (填“全部”、“前面部分”、“后面部分”)。(2分)
(3)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
,用W表示橡皮条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
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
。(3分)
四.计算题(66分)
13.(12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水平抛出,经时间t落地,求以下问题:
(1)此过程重力做功为多少?重力势能怎样变化?变化多少?
(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多少?
(3)此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少?
(4)小球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为多少?
14.(12分).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展到宇宙空间,宇宙空间成为人类的第四疆域,人类发展空间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太空资源.
(1)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中,会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 B.宇航员受力平衡
C.重力正好为向心力 D.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2)宇宙飞船要与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空间站( )
A.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B.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C. 只能从空间站同一高度上加速 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
(3).已知空间站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计算国际空间站离地面的高度?
15、(12分)AB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与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求:
(1)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2)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
16.(15分)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二倍半,相当于地球的1.3 ×103倍.由于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倍(木星轨道和地球轨道都可近似地看成圆),所以木星上的“一年”比地球上的“一年”大得多.问:
(1)太阳对木星引力是对地球引力的多少倍?
(2)木星和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多少?
(3)木星上的“一年”是地球上的“一年”的多少倍?
17.(15分)如图所示,ABDO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是半径为R=15m的
圆周轨道,半径OA处于水平位置,BDO是直径为15m的半圆轨道,D为BDO轨道的中央.一个小球P从A点的正上方距水平半径OA高H处自由落下,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通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的
倍.取g为10m/s2.
(1)H的大小;
(2)试讨论此球能否到达BDO轨道的O点,并说明理由;
(3)小球沿轨道运动后再次落到轨道上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A | B | C | C | A | BD | ABC | AD | AB |
11. (1)增大,偏东
(2)14
(3)d
(4)AC
12.(1)平衡摩擦力
(2)后面部分
(3)W与v2成正比
13.(1)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减少了
(2)小球落地时的动能
(3)时间t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4)小球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
14..(1)A、C;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此力提供宇航员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A,当卫星在其轨道上加速时,F引小于向心力,故要做离心运动,从而使半径增大。(3)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其中r=R+h由上述三式可求得
—R
15.(1)
(2) 与水平方向成600
(3)3mg 、mg
![]() |
16.
17.(1)10m
(2)能到达,理由略。
(3)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