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二物理下册期终复习选择专项训练2

2014-5-11 0:28:31下载本试卷

高二物理下册期终复习选择专项训练二

    班   姓名        

说明:1~5为单项选择;6~9为多项选择。

1.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生产的装置,

放射源能放射出abg 三种射线。根据设计要求,该生

产线压制的是3mm厚的铝板。那么,在三种射线中哪种射

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  B  )

A.a射线   B.b 射线  

C.g 射线   D.ab g 射线都行

2. 如图所示,在折射率大于玻璃折射率的透明液体中,水平放置着一个长方体玻璃砖。在竖直平面内有两束光线,相互平行、相距为d,斜射到长方体的上表面上,折射后直接射到下表面,然后射出。已知图中a为红光、b为紫光,则:(  C  )

A.两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大于d

B.两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等于d

C.两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小于d

D.两出射光线将不再平行

3. 已知氦离子He+能级En与量子数n的关系和氢原子能级公式类似,处于基态的氦离子He+的电离能为E=54.4eV。为使处于基态的氦离子He+处于激发态,入射光子所需的最小能量为:(  B  )

A.13.6 eV    B.40.8 eV     C.48.4 eV     D.54.4 eV

4. 用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保持该单色光的频率不变,并使它的光强减弱,则:( A  )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不变      D.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5. 如图所示,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a侧是红色光,b侧是紫色光

B.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

C.三棱镜对a侧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

D.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率

6. 关于可见光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相同,但在同一介质中速度大小不同

B.不同色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不同,在同一介质中速度大小也不同

C.在玻璃中红光的速度最大

D.在玻璃中紫光的速度最大

7.  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

时间(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

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之比可能是:( ABC  )

A. 1:3         B. 1:2         C. 2:1         D. 3:1

8.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该时刻O质点正处在平衡位置

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M质点将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M质点到达平衡位置

9. 已知氢原子能级规律为E1=-13.6eV、 E2=-3.4eV 、E3=-1.51eV 、 E 4=-0.85eV .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1eV~12.5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大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C  )

A.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只有 1 种

B.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有无数种

C.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 3 种

D.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 2 种

说明:1~5为单项选择;6~9为多项选择。

1. 振源A带动细绳上下振动,某时刻在绳上形成的横波波形如图甲所示,规定绳上各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从波传播到细绳上的P点开始计时,下列图乙的四个图形中能表示P点振动图象的是:(  A  )

2. 现有k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3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多少?(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在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  C  )

A.k/2     B.k      C.3k/2     D.2k

3.在研究材料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B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缓慢加热,在B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地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  D  )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抵消

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

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

4. 在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D   )

A.托马斯·杨的干涉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B.卢瑟福根据a粒子的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摆长必须大于1 m,摆角必须小于5°

B.未知摆球的重心也可以设法测出重力加速度

C.在单摆的摆角从4°减小到2°的过程中可以看作周期不变

D.由于秒表计时误差,有必要测多次全振动求平均周期

6. 夏天,海面上的下层空气的温度比上层低。我们设想海面上的空气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远处的景物发出的光线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以至发生全反射。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出现了蜃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

B.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大

C.A是蜃景,B是景物   D.B是蜃景,A是景物

7. 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气中相遇发生干涉时:( BCD )

A. 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最大,不随时间而变化

B. 在某一时刻,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小于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

C. 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不断变化

D. 振动减弱质点的振幅一定小于振动加强质点的振幅

8. 如图所示,MN是暗室墙上的一把直尺,一束宽度为a的平行白光垂直射向MN.现将一横截面积是直角三角形(顶角A为30°)的玻璃三棱镜放在图中位置,且使其截面的直角边ABMN平行,则放上三棱镜后,射到直尺上的光将:( AD )

A.被照亮部分下移

B.被照亮部分的宽度不变

C.上边缘呈紫色,下边缘呈红色

D.上边缘呈红色,下边缘呈紫色

9.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

A.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C. 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低于他所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

D. 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受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说明:1~5为单项选择;6~9为多项选择。

1. 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将偏离原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子的散射,散射后的光子跟原来相比:(  C )

A. 光子将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

B. 散射后的光子运动方向将与电子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 

C. 由于光子受到碰撞,散射光子的频率低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D. 散射光子虽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不变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关于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a、b、c、d、e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若波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质点a运动的速度将减小

B. 若质点e比质点d先回到平衡位置,则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 若波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

D. 若波形沿x轴正方向传播,再经半个周期质点b将运动到质点d现在的位置

3. 频率为ν的光照到某金属材料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若改用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材料,则所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为普朗克常量):( B  )

A.2Ekm       B.Ekm+        C.Ekm        D.Ekm+2

4. 一个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在轨道上瞬间炸裂成质量相等的 A 、 B 两块,其中 A 仍沿原轨道运动,则:( D  )

A . B 也可能沿原轨道运动

B. 炸裂后的瞬间 A 、 B 的总动能等于炸裂前的动能

C. 炸裂后的瞬间 A 、 B 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1:1

D. 炸裂后的瞬间 A 、 B 速率之比为 l : 3

5. 用蓝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现将该蓝光的强度减弱,则:( C  )

A.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B. 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C.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6. 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X射线是由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B.放射性元素有射线放出时,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一定发生变化

C.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结合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时,可能放出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

D.在核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质量亏损

7.  (钍)具有天然放射性,能放出一个β粒子而变为(镤).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核比核少1个质子

B.核与核的中子数相等

C.精确地讲,一个核的质量比一个核的质量小

D.精确地讲,一个核的质量比一个核与一个β粒子的质量之和大

8.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为ab

两束,则:( AD  )

A. 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波动性较强

B.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条纹间距

C. 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小

D. 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

9.为了观察晶体的原子排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用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成像(由于电子的物质波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

(2)利用X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进而分析出晶体的原子排列。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D  )

A.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的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

B. 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运动的速度应很小

C.要获得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样,x射线波长要远小于原子的尺寸

D.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可以与原子尺寸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