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物 理 试 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g取10m/s2)
1. 甲、乙各站在船的两端,甲在左,乙在右,原来甲、乙和船都静止,为了能使船向右移动,以下情况符合要求的是(不计水的阻力) ( )
A. 甲单独向乙走动 B. 甲乙相向走动,只要乙的速度大于甲
C. 甲乙相向走,只要乙的质量大于甲 D. 甲乙相向走动,乙的动量大于甲
2. 四个摆的摆长分为,
,
,
,现用周期等于2秒的驱动力,使它们作受迫振动,那么,当它们的振动稳定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四个摆的周期和振幅都相等 B. 四个摆的周期不等,但振幅相等
C. 四个摆的周期相等,但振幅不等 D. 摆1的振幅最大
3.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在0至0.01 s内,速度与加速度同向
B.在0.01 s至0.02s内,速度与回复力同向
C.在0.025 s时,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
D.在0.04 s时,速度最大,回复力为零
4. 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碰撞后两球都静止,则( )
A. 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不一定守恒
B. 碰撞前两球的动量大小相等
C. 碰撞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两球的相互作用力相同
D. 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一定守恒
5. 关于衍射和干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机械波才能发生衍射;次声波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B. 当障碍物的尺寸比声波波长大得多时,容易产生衍射现象
C. 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其干涉的区域内,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D. 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其干涉的区域内,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始终为零
6、从一条弦线的两端,各发出一如图所示的脉冲横波,它们均沿弦线传播,速度相等,传播方向相反。在它们传播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脉冲波形是下图中的(
)
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下滑,此过程中,对由斜面和滑块组成的系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B. 机械能守恒,动量不守恒
C. 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D. 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
8.两列水波发生干涉,在某时刻,M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N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P点的位移为零,Q点是波谷与波峰相遇处,则( )
A. M、N两点振动一定最强,P、Q两点振动一定最弱
B. M点振动最强,N、Q振动最弱,P点可能最强也可能最弱
C. 四个点都可能是振动加强点
D. M、N点振动最强,Q振动最弱,P点可能最强也可能最弱
9.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M、N两个质点,振动过程中,它们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M、N的中点为P,则( )
A. M、N之间的距离一定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
B. 如P点处于波峰,则M、N一定处于波谷
C. P点的运动方向一定与M、N的运动方向相同
D. M、N间距可能小于一个波长
10.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物体的速度方向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成a、b两块,若a的速度仍沿原来的方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速度方向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B.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里,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
C.a、b一定同时到达水平地面
D.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一质量为100 g的小球从0.80 m高处自由下落到一厚软垫上。若从小球接触软垫到小球陷至最低点经历了0.20 s,则这段时间软垫对小球的冲量大小为__________N·S。
12.如图甲,弹簧振子在BC间振动,O为BC的中点。若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可知,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_______,频率为_______,BC间距离为_______,从t=0开始,经过_______振子第二次到B点。
13.如图所示为t=0时刻的一列简谐横波,
已知B点第一次到达波谷需经过0.2s的时间,
A、B沿x轴的距离是1m,则该波的波长λ=
_______,速度v=_______。
14.一列波沿X轴正向传播。O点为波源,P、Q是波先后经过的两点。O点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经0.6秒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并且波刚传到Q点,已知OP、PQ间距均为0.9m,则这列波的波长是_______,周期是_______,此刻O点在_______处,振动方向为_______。
15.摆长为L质量为m的单摆,让摆球从竖直方向偏开较小角度θ放开,此时摆球受到的回复力的大小是_______。若在其悬点正下方7L/16处有一个钉子,当摆球第一次到最低点,用时0.3秒,此后单摆的周期变为_______。
三、实验题(每题8分,共16分)
16.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为了减少系统误差,实验中应注意:摆线的长度应远大于_______;单摆摆动时应在_______平面内,摆动时,摆线的偏角应_______。
②如果测出摆长为L,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为g=_______。
③若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 计算摆长时,只考虑线长,没有考虑小球的半径
B. 将(n-1)个全振动误计为n个全振动
C. n个全振动的时间测量偏小了
D. n个全振动的时间测量偏大了
17.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时:
①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斜槽轨道、大小相等质量不等的小钢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刻度尺,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_______。
③若铅垂线所指的位置是O,入射球直接下落的落点为P,碰后被碰球的落点为N,质量为;入射球碰后的落点为M,质量为
;验证动量守恒就是要等式______________ 基本成立。
四、计算题(4题共24分,各题分别为5分、6分、6分、7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 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
在t=0.2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此波的周期
大于0.2秒,求
(1)该波的波长是多少?
(2)若该波向右传播,波速是多大?
(3)若该波向左传播,波速是多大?
19. 质量为0.09k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质量为0.01kg的子弹以400m/s的初速水平射入木块未穿出,木块的速度是多少?并求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20. 一列横波在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t=1.3s时刻的波形为图中虚线所示。求:
(1)若此波的周期,且
,求向右传播的波速。
(2)若此波的周期小于秒,波速是
,则波向哪边传播?
21. 如图,木板,
静止于光
滑水平面上,小物块以初速度
滑
上
的表面,最后停在
上时速度为
,求:
(1)最后的速度
(2)刚离开
时的速度
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C | AC | B | D | ABD | B | D | A | CD |
二、填空题
11. 0.6
12. 2S; 0.5Hz, 2cm, 3.5S
13. 2m, 5m/s
14. 1.2m, 0.4s, 平衡位置处, 向下振动
15. mgsinθ, 1.05s
三、实验题
16. ①小球直径 竖直 小于10°
②4π2n2L/t2
③AD
17. ①复写纸、圆规、天平 ②轨道末端水平 ③
四、计算题
18. 解:(1)由图象可知λ=4cm
(2)若波向右传播. 由于T>0.2S,则
0.2=T
T=0.8S
V==5cm/s
(3)若波向左传播 由于T>0.2S则
0.2=T
T=S
V==15cm/s
19. 解: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M+m)V′
V′=m/s=40m/s
产生的热量
Q=mv2-
(M+m)V′2=720J
20. 解:(1)若波向右传,由图知λ=4cm
由于3T>1.3S>T 则
V==3.85cm/s
或V==6.92cm/s
(2)S=vt=30×1.3cm=39cm
即s=
所以波向左传播。
21. 解:对整体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mV′+(M1+M2)v1 (1)
对木块和板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M2V1=(m+M2)V2 (2)
V2=1.5m/s
由(1)(2)可得
V1=0.5m/s V′=5.5m/s
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物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二、填空题:
11、 ----------
12、 ------------- ----------------- ------------ --------------
13、 ----------- --------------
14、 ------------ -------------- ------------------------- ------------------------------
15、 ------------- --------------
三、 实验题:
16、1 ---------------------- -------------- --------------------
2 ---------------
3 -----------
17、1 -------------------------- -------------------- ----------------
2 --------------------------------------------------------------
3 ----------------------------------------------------------------------------------------
四、计算题:
18、解:
19、解:
20、解:
21、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