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二物理机械振动复习测试一

2014-5-11 0:28:34下载本试卷

机械振动复习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位移为负值,则速度一定为正值,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

  B.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C.质点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不一定相同,速度也不一定相同

D.质点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不一定相同,但加速度一定相同

2、一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幅是4.0cm,频率为1.5Hz,它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1.5s内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

A、4.0cm、10cm     B、4.0cm、40cm.  

C、4.0cm、36cm     D、0.36cm、40cm.

3、如图1所示。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振子经a、

b两点的速度相同,若它从a到b历时0.2s,从b再回到a的最短时间为0.4s,则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

A、1Hz;  B、1.25Hz;  C、2Hz; D、2.5Hz.

4.下表记录了某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关系,若该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则(  )

驱动力频率(Hz)

  30

  40

  50

  60

  70

  80

受迫振动振幅(cm)

 10.2

 16.8

 27.2

 28.1

 16.5

 8.3

A. =60 Hz       B. 60 Hz <<70 Hz 

C. 50 Hz <<60 Hz  D. 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

5、如图2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是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另一端D,丙沿圆弧轨道从C点运动D,且C点很靠近D点。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B.甲球最先到达D点,丙球最后到达D点;

C.丙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D.甲球最先到达D点,无法判断哪个球最后到达D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错选不给分,漏选3分,共15分)

6、一弹簧振子沿x轴振动,振幅为4cm。振子的平衡位置位于x轴上的0点。图中的abcd为四个不同的振动状态;黑点表示振子的位置,黑点上的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图2给出的①②③④四条振动图线,可用于表示振子的振动图象 (    )

A、若规定状态a时t=0,则图象为①  B、若规定状态b时t=0,则图象为②


C、若规定状态c时t=0,则图象为③  D、若规定状态d时t=0,则图象为④

7、如图所示,A、B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    )

A、位于B处时动能最大  B、位于A处时势能最大

C、在位置A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的动能

D、在位置B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的机械能

8、如图所示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物体沿竖直方向在A、B之间做简谐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A点位置恰好为弹簧的原长。物体由C点运动到D点(C、D两点未在图上标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0J,重力势能减少了2.0J。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能增加1.0J  

B、C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C、D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D、物体经过D点时的运动方向可能指向平衡位置

三、实验题(共36分)

9.(1) (8分)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_________。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_______ 。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_______s,此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_______s。

(2)(3分)下列给出的材料中应选择___________作为摆球与摆线,组成单摆。

  A.木球   B.铁球 

C.柔软不易伸长的丝线  D.粗棉线

(3)(3分)在测定单摆摆长时,下列的各项操作正确的是(  )

A.装好单摆,抓住摆球,用力拉紧,测出摆线的悬点到摆球球心之间的距离

B.让单摆自由下垂,测出摆线长度再加上摆球直径

C.取下摆线,测出摆线长度后再加上摆球半径

D.测出小球直径,把单摆固定后,让小球自然下垂,

用刻度尺量出摆线的长度,再加上小球的半径

(4)(3分)实验中,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摆球的质量偏大

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

C.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

D.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10.(9分)取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金属小球,如图所示,让小球在竖直方向离开平衡位置放手后,小球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此装置也称为竖直弹簧振子),一位同学用此装置研究竖直弹簧振子的周期T与质量m的关系,为了探索出周期T与小球质量m的关系,需多次换上不同质量的小球并测得相应的周期,现将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m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中用“×”表示的点。

(1)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点作出T2与m的关系图线。

(2)假设图中图线的斜率为b,写出T与m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得斜率b的值是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共24分)

11、(9分)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该单摆周期为T1.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的球体。

12.(9分)如图所示在由OB光滑平面与光滑弧面OA相连的

曲面上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体,物体b由很长的细

线相连,细线的长度为L。现将两物体一起推到A处

使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个非常小的角度θ,从静止

开始同时释放两物体,不计物体a与墙碰撞的时间及能量的损失,问B与O间距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在物体b再次返回O处时恰能与物体a相遇。

13、(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弹簧上,与弹簧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当振幅为A时,物体对弹簧的最大压力是物体重力的1.5倍,则:

①物体对弹簧的最小弹力是多大?

②要使物体在振动中不离开弹簧,振幅不能超过多大?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b

c

a

abd

bc

bd

9.(1)0.8740m或87.40cm,75.2 s,1.88 s (2)C (3)BD (4)D

10.解:(1)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点作出T2与m的关系图线。

(2)。(3)1.25s2/kg2(1.23——1.27)。

11.

12.

13.0.5mg,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