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第I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计4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是不同的
C.物体在4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5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m
2.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直角劈质量为M,上面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若m在其上匀速下滑,M仍保持静止,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 )
A.M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m)g B.M对地面的压力大于(M+m)g
C.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 D.地面对M有向左的摩擦力
|

A. B.
C. D.
4.乘坐游乐圆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立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但是压力一定小于mg
C.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
D.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等于mg
5.超市中货物配送员用平板车运送货物,已知平板车的质量为M,货物的质量为m。配送
员用水平力推动平板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用时间t使平板车与货物一起运动了距离S,此过程中不计地面摩擦,则 ( )
|

B.货物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C. 平板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D.平板车受到的水平推力大小为
6.人站在h高处的平台上,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不计空气阻力,则有:( )
A.人对小球做的功是 B.人对小球做的功是
C.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 D.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是
7.某人站在升降机底板的台秤上,发现台秤的示数比他的体重减少了20%。以下判断正确
的( )
A.升降机一定是在下降过程 B.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则升降机肯定处于加速状态
C.升降机一定是在减速状态 D.如果升降机是在减速状态,则升降机肯定处于上升过程
8.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弹簧压缩x,小球与
弹簧不粘连.如下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 ( )
A.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 B.小球的加速度立即为g
C.小球离开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 D.小球落地过程中重力做功小于mgh
第II卷(共72分)
二、实验题 (本题共17分)
9.(1). 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它的刻度与传统的游标卡尺明显不同。新式游标卡尺的刻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如图所示。
(a)它的准确度是 mm;
(b)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 cm。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器的纸带,记录共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
(A)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__
(B)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_______________(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
(C)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条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运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0.(16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 = 37°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 = 1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5,物体从斜面底端出发沿斜面上滑,其初速度大小为v0 = 10 m/s求:(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多大?(sin37° = 0.6,cos37° = 0.8,g = 10 m/s2)
11.(19分)质量为0.02 kg的小球,用细线拴着吊在沿直线行驶着的汽车顶棚上,在汽车距离车站15 m处开始刹车,在刹车过程中,拴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汽车到车站恰好停住.求:
(1)开始刹车时汽车的速度。
(2)汽车在到站停住以后,小球对细线的最大拉力. (取g=10 m/s2,sin37°=0.6,cos37°=0.8)
12.(20分)长为6L质量为6m的匀质绳,置于特制的水平桌面上,绳的一端悬垂于桌边外,另一端系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所示。木块在AB段与桌面无摩擦在BE段与桌面有摩擦,匀质绳与桌面的摩擦可忽略。初始时刻用手按住木块使其停在A处,绳处于绷紧状态,AB=BC=CD=DE=L,放手后,木块最终停在C处。桌面距地面高度大于6L。
(1)求木块刚滑至B点时的速度v和木块与BE段的动摩因数μ;
(2)若木块在BE段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则木块最终停在何处?
|
2008年山东省苍山县第一中学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1. C 2.AC 3. D 4.C 5. B 6.C 7.BD 8.C
9. (1) 0.05 3.130 (2)(.A)平衡摩擦力 (B)后面部分 (C)W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
10.(16分)
(1)当物体向上滑动时,物体加速度大小g = -(gsinθ+μgcosθ),
代入数据得 a = -10m/s2 (3 分)
由公式-v02 = 2as得 ,代入数据得 s = 5 m (3
分)
(2)由动能定理
解得 Ek = 10 J. (3 分)
11.(19分)
解:(1)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因为F合=mgtanθ=ma
所以a=gtanθ=10× m/s2=7.5 m/s2 (2分)
对汽车,由 v02=2as
得v0==
m/s=15 (m/s)
(2分)
(2)小球摆到最低点时,拉力最大,设为T,绳长设为l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l-lcosθ)=mv2
(2分)
在最低点,有T-mg=m,
(2分)
T = mg+2mg(1一cosθ),
代人数值解得T=0.2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细线的最大拉力为0.28 N (2分)
12.(20分)
解:(1)木块从A处释放后滑至B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
①
(3分)
则木块滑至B点时的速度
②
(1分)
木块从A处滑至C点的过程中,由功能关系得
③
(2分)
由③式得
④
(1分)
(2)若,设木块能从B点向右滑动x最终停止,由功能关系得
⑤ (3分)
将代入⑤式并整理得
解得x=2L (x=2.5L不合题意舍去)
即木块将从B点再滑动2L最终停在D处。 (1分)
(3)不存在符合要求的μ值,即不可能使木块从A处放手后最终停在E处且不再运动。
解法一:这是由于当时,若木块滑至E点,恰好有
,此时绳
全部悬于桌边外,对木块的拉力恰好也为6mg,而从(2)的结果知,要使木块继续向E点
滑行,必须再减小μ值 ,因而木块尚未滑至E点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已与悬绳拉力相
等,此时,再向E点滑行时,悬绳对木块拉力将大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而使合力向右
木块又重新获得加速度。因此不可能保持静止状态。 (3分)
解法二:设满足此条件的动摩擦因数为,有:
因为:,所以满足此条件的动摩擦因数不存在。